旅游地产之“水深”“火热”
2015-05-30刘正
刘正
这一边,去年国内旅游消费同比大增14.5%,人均年出游2.7次,黄金季节旅游区附近房价倍增、一房难求。
那一边,国内旅游地产投资虽然连年增长,去年达到1万亿元,超过过去30年总和,但空置的旅游度假公寓继续增加,大部分旅游地产项目空置率高达80%以上。
这种巨大的反差正是目前我国旅游地产尴尬的现状,同时也正是需求与供给的失衡,让有志于旅游地产业的开发商们看到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因此,旅游地产也成为了目前房地产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投资方向,各大地产企业纷至沓来一掷千金,如万达、万科、华侨城、恒大、方兴、阳光100、欧洲旅游地产巨头等;投资区域全面铺开,如云南、海南、京津冀、西部、东部、一带一路等。看上去,旅游地产市场不可谓不“火热”。
然而,纵观这些年来的旅游地产,成功的、成熟的项目少之又少,旅游地产的正确之路一直在纠错中探索:那些因旅游需求而拉动的房地产、因旅游时尚而符号化的房地产、坐落于旅游景区的房地产等尽管概念超前脱俗,实际还是“挂羊头卖狗肉”,岂有不“空”不“鬼”之理?胶东半岛的那一片就是实例。如此看,旅游地产市场不可谓不“水深”。
可以肯定的是,传统的概念化的住宅式旅游地产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解决目前的高空置率问题,互联网+闲置资源、分时租赁、电商渠道、分权分时、通宿交换等各种模式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中,本期专题我们将给出比较详尽的案例分析。
未来旅游地产开发将如何操作?趋势和方向将如何把握?有关专家给出了“四化”建议:一是开发综合化,区域综合开发、综合体开发和特色小城镇开发将成为主流;二是产城一体化,产业和地产深入结合,把各种消费业态做足,形成消费聚集;三是产品服务化,即功能性服务结构导入;四是场馆收益配置的合理化,由短期收益转向长期收益,快速回报或只占30%-40%,因此长短结合的投资配置结构,以及金融服务利用的合理化非常重要。
如此,旅游地产将可能由“水深”迎来“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