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

2015-05-30董知祥

东方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董知祥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上常用的一种组织形式,主要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讨论的平台。因此,只有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建立有序的合作的常规,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加强对合作学习的过程性等的评价,才能使合作学习真正做到有实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在我们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努力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课堂教学环境和情境的营造是获得数学学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讲出来;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怀、尊重、理解和信任带给学生,积极营造成一种融洽、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有效学习奠定基础。传统的教学理念往往容易导致这种格局的形成:主角属于优生、配角属于中等生、道具是差生,全能导演则是教师。教师应视自己为学生中的一员,是学生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是能够对学生成长起到促进、引导作用的人,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精心组织、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有效的学习,必须先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也就是说,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对于学生来说是具备的。因此在教学中,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过程的精心组织是非常必要的,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的产生。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也是他们思想的一部分,他们学习方面的兴趣以及学习效果受到情感的直接影响。只有情感是积极肯定的,那么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才能获得发展,才能有活跃的思维。对于教师来说,微笑与鼓励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内容,这就要求老师要和蔼可亲对待每一位学生做。进行有效情境的创设,提供诱因,使得学生潜在的学习内在动力转变为实实在在的需要,从而在小组合作中更好的学习数学。

三、积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全过程

1、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一位老师帮助学生对小数的性质进行认识的时候,出示了1=10=100的算式,带着期待的目光问学生:“你能用你聪明的大脑,让这道题成立吗?”把时间教给学生讨论,一番讨论后,有的学生说:1元=10角=100分;还有的学生認为:1米=10分米=100厘米……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教师趁机提出疑问:如果现在允许你加上的只是两点,注意:只是两点,你还能使得这个算式还能够成立吗?这样通过情境问题的创设,学生的探究新知的兴趣会被自然地激发,学生探究的能力得以培养,最终完成小数性质的认识。

2、加强学生实践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的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可以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促进更好地建立暂时的联系。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能力。

3、鼓励学生设疑置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才能常长进。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行疑难设置,使得学生处于认知的矛盾冲突中,让学生获得悬念的乐趣,让学生产生“新奇”,顿生“愤悱”之感,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的探索意愿,使得他们的创新精神得以培养。

4、体验成功的快乐,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成功心理学的认为:一个人只要一次成功的体验,就会激起无休止的地追求意念和力量。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乐趣以及成就感,对于这种激励而言,是强有力、最有效、最持久的,也是学习动力的最佳途径的激烈转化。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想方设法对学生兴趣以及情感等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使其获得发展方面的动力。

5、给出明确的合作任务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我们知道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设计探索的问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年龄认知规律,在课堂上使得学生获得“摘果子跳一跳的感觉”,建设合作学习的依据应该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景中发生的问题来进行,对于设置的问题而言,答案不是唯一的,开放性是必须因素,这样的话也就是说,多种研究以及讨论的路线能够使他们获得,以便于新问题的提出,而不仅仅是教师预期答案的诱导,其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创设的目的在于维持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合作的方式使得独特的答案以及创造性的方法得以获得。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良好行为培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是交流的前提和保证,没有合作就谈不上交流,没有交流就不可能相互帮助和促进;交流和沟通、帮助和提高是合作的目的和归宿。在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帮助老师解决由教师本人不能顾及的问题,还能加速学生的学习进程,大大节约了学生的学习的时间,学生之间还可以彼此受到思维方法启迪和思维方式上的熏陶,减少了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走弯路的几率,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因而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帮助老师减轻劳动负担,还能为同学分忧,同时增强了同学间的友谊,密切了同学关系,营造了团队氛围,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但要达到这些目的,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行为。

五、合理分组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智力、性格的甚至家庭背景等差别进行分组。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小组人数要合理,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而言,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6人分组可以采取马蹄形排座,8人分组可采用双排课桌前后相邻,等等。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的意愿作为参考。

2、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交流,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

4、在小组内要强调合作、组外强调竞争,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机会;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敢说、敢想的心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我们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才能发挥出这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才能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