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语听力教学的一点思考
2015-05-30郑泽雯
郑泽雯
作为英语一线教师我们都知道,最好的教学形式应该是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有机结合。而在现实的听力教学中,却总是出现这样的怪现状:目前整个基础教学都是以高考为导向的,考则学,不考则不学。以前不考听力,听力教学就被很多学校忽略掉了。这是不符合英语教学规律的。
那怎样做才算符合英语教学规律呢?我认为,应整合语言技能,不应该把各种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分开来训练。各项技能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这点正符合木桶效应理论。我们都知道木桶中的水量是由最短的那根木条决定的。这正如一个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不是由他最擅长的某项技能决定的,而是他最不擅长的某项技能,如听力技能,会影响他整个英语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决不能割裂听说读写各个技能之间的联系,要把他们看作一个整体,全面地看待问题。就像任何一个国度的高考体制一样,我国的高考体制本身是有缺陷,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考察并不全面。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可否真正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一下?我们面临2种选择:1,急于求成,给学生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2,尊重教学规律,真正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目前英语教学效率不高,事倍功半,跟不遵循语言教学规律有极大的关系。作为老师,我们应时时反问,是否真正尽职尽责?是否真正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了?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死攻一处。不能死做题,把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都磨完了。拿我在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同學们举个实例,那些从甘肃内蒙等边远地区考过来的同学们,他们的英语卷面分都很高,普遍都能上120分。但是那些边远地区的学校不注重对学生听说技能的训练,只看重读写。因此真正需要他们与外教交流的时候,他们往往脸憋得通红也说不上来一句自然流畅的句子,在每年学校组织的听说技能测试中,他们也常常挂科补考。因此,他们的整体英语水平其实是一般的,这很大程度上跟高中时期各项英语技能没有得到均衡发展有关,学生的长远发展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高中时期埋下的隐患,必然在未来的实际运用中凸显出来。
听力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在现实生活中,听力比其他技能应用得都广泛。无听力,其他技能无从谈起;无输入(听,读),就无所谓输出(说,写)。那么输入为何不能只靠阅读呢?因为听的材料偏口语性,阅读的材料偏书面性,这两种技能所运用到的材料类型是不同的。听力偏口语性的材料是很能培养学生语感的。而且有句话是这样说的“Learning to speak a language is very largely a task of learning to hear it.”因此,听与说也是息息相关的。听力不可或缺。那影响听力的因素有哪些呢?1,语言因素:语音,词汇,语法。2,认知因素:语感(自动化程度和预制块儿的多少)和分析推理能力。3,知识因素:对于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可在听力进行之前给学生补充相关知识。)4,心理因素。
最后,针对听力教学,我想提出几点建议。建议一:以课本为基础拓展听力训练。要以课本的训练为核心,实现课本内外的有机结合。无论是课内听力材料还是课外听力材料,都要遵循选材三原则:难度应comprehensible,内容应relevant/interesting,录音应authentic。建议二:语言知识与技能要有机结合。听力作为一项语言技能,是离不开语言知识的。比较好的做法是,认真总结本单元关于语言,词汇,语法的教学目标,在听力教学中尽量涵盖本单元所学的重点。建议三:听力训练正规化。要使听力教学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系统安排听力课程。建议四:听力训练层次化。即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层次选择适合他们水平的材料,难度逐渐递增,注意难度的跨度。
以上就是我对英语听力教学的一点思考。当然所思所想仍有不足之处,但希望通过我们一线教师不断的学习、探索和研究,让学生们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多收获一些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