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雨巷》看新诗的艺术特征兼谈新诗教学

2015-05-30黄听松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诗节雨巷油纸伞

黄听松

戴望舒的《雨巷》创作于1927年,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忧伤哀婉、情感的回旋往复、语言的精雕细琢和音韵上的沉郁舒缓成为了新诗史上的名作。此时,新诗从1917年胡适的发轫之作到戴望舒的《雨巷》已经走过十年的路程,其已经呈现出自己的鲜明艺术特征,下面,我以《雨巷》为例,对其艺术特征作一基本的梳理。

一、从结构上看,诗歌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个小节大致相同,只有第一小节的第四句“我希望逢着”变成了末诗节同一位置的“我希望飘过”。回环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有了整体性,显得自足而圆满。这种结构在《再别康桥》中也是如此。这和古代的律诗、绝句讲究引议联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外,新诗一般分为若干个行数大致相当的诗节,而诗节的个数则视情感抒发的需要而定,这就扩展了诗的表达空间。

二、从句式上看,每一个诗行从意思上看并不是完整的。诗行字数的多少取决于新诗内在的节奏。《雨巷》往往整个诗节才表达出完整的一句话的含义。这样,每一个诗行的后面的词语就会得到一种强调和凸显。比如“撑着油纸伞,独自”中的“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中的“悠长”,“独自”一词能尽显抒情主人公的孤独愁苦之状,“悠长”一词则更著幽深不尽之貌。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诗行安排的秘密其实就是节奏的秘密。

三、从用字上看,新诗像古典诗歌一样,也很讲究炼字。《雨巷》一诗中炼字最为精妙之处当在于“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和“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两句,一个“近”,一个“尽”,细细品味,慢慢感受,渐觉情思悠悠,意味深长。她来得无声,走得无息,由“近”到“尽”,穷尽视线的无限拉长和一种渐渐模糊的消逝感,就像电影中有意慢放的特写镜头,让人心酸,令人感叹。

四、从意象上看,新诗的意象与古典意象之间有一定的血脉联系,但已明显有着自己的艺术旨趣。《雨巷》中的意象有油纸伞、姑娘、丁香、雨巷等,这四个意象之间构成一种凝聚式意象关系,一层一层,逐渐收拢。古人有诗“强登曹亭要远望,纸伞挚手不可操”,油纸伞的意象是早已有之的,有伞必因有雨,但《雨巷》的雨必不能太大,否则诗的整个凄迷、朦胧的意境定会遭到破坏。油纸伞的轻盈、秀美在娉娉婷婷的姑娘手上才能更美,“姑娘”是虚化的意象,是美的实体化,“丁香”是姑娘的特征,是愁怨的化身,“雨巷”则是“姑娘”所在的一种情境,是诗人感知的整体象征。对新诗意象的解读,不仅要注重其个体性,还要注重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

五、从情感表达上看,侧重于情绪的一种即时性和暗示性。《雨巷》第一诗节“我希望逢着”到最后一诗节的“我希望飘过”中都有“希望”一词,可见诗中表达的只是一种想象中的场景,虽美但并不落在实处。其实,《雨巷》全诗表达的只是一种诗人希望与失望相交织的即时性的情绪,不甘心如此却又不知如何摆脱。但这种情绪的表达不是直接的倾吐,而是深藏在意象的精心选择之下。施蛰存曾说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戴望舒的这首《雨巷》正是现代诗定义的一个绝好注脚。

以上五点是对《雨巷》形式和内容上呈现的艺术特征做出的初步整理,只有我们明白了新诗是什么,具有什么特征,才能在新诗教学中不出现问题,才能在根本上避免“教教材”“教教参”情况的出现,我们也才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之下,更有效地完成新诗的教学任务。

我们再来看一下,关于新诗我们到底需要完成什么任务。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只有“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和“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等等寥寥数语,与散文并提且主要针对中国古典诗歌。新诗没有被单列出来。课程标准缺少对新诗教学的原则性指导和要求,加之不是高考考查的内容,新诗的教学渐渐走向了随意、散乱甚至缺失。

既然缺少大方向的指导,我们无妨借助一下新诗的单元教学目标。在必修一第一单元的单元目标中有这样的表述,“读诗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学习用精炼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达情意。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简单地说,学习新诗,一要反复朗读感受诗歌,二要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以理解诗歌。学习层级都属于基础性层级,只要我们对新诗有了整体的理解和感悟,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就容易落实,教学就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回到教材实例,《雨巷》的教学设计就不妨以“意象”为主问题点,串连起整个教学过程。先让学生诵读,整体感知并从中找到全诗所使用的重要意象,然后再分析意象所具有的独特含义,接着探讨各个意象之间的关联,最后再由意象自然地归纳出诗歌所表达出的情感,整个过程就会重心得以突出,脉络显得清晰,单元教学目标得到认真地落实。

教学设计当以教学目标为旨归,设计的路径会有多条,《雨巷》《再别康桥》和《大堰河,我的保姆》设计路径当有所区别,但要殊途同归。比如《雨巷》以意象为抓手,《再别康桥》当以表达的情感为抓手,《大堰河,我的保姆》当以“诗歌的语势与情感的力量”为抓手,着手点虽各不相同,但都能更好地理解新诗中情感的表达。方法为异,终点为同,只有更好地理解了新诗要教些什么,才能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法,当然,教师本身对新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层体悟更是一切教学的前提。所以,新诗教学的路途该是这样的:新诗有什么(把握艺术特征)——新诗教什么(明确教学任务)——新诗怎么教(寻找一个抓手)。三者之间,环环相扣,只有明确了此间的层递关系,新诗的教学才能回归到理性,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新诗的美,触碰到新诗的魂。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诗节雨巷油纸伞
雨天
戴望舒《雨巷》(节选)
盛开在烟雨江南中的花——油纸伞
泸州油纸伞
《采薇》里的深情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
解读敦煌文献B464:67之回鹘文诗歌
油纸伞下的四月
雨巷,你可曾记得我
初恋是条幽深的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