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启示
2015-05-30钱美恒
钱美恒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
陶行知认为,教育必须立足于生活实践,要让的天性得到解放,因此,他结合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来对近代中国的教育做了大胆的改革,提出了生活教育的施教理念。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指出:学校教育离开不了生活,一味的将学生圈定在学校中死读书只会教出来书呆子,同样作为学校教育的载体,教材的编排也离不开生活。如何更好的进行教育,我们必须更好的对待生活。在今天看来我们的教育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基本的生活教育严重缺失,教育的灵活性缺失。陶行知先生反对脱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的一味的读书写字和单纯的知识教育,提倡教育的本质是让人学会生活,更好的生活和做人。他认为真正的教育来源于生活,文字、教材、书本只不过是一种交流的工具,真正的教育是我们在掌握了文字和书本之后学习它们以外的东西,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的是生活中到处都有教育,整个社会以及只要有人生活的场所都存在教育。
(二)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理论是针对杜威“学校即社会”的理论提出来的,是在对其合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批判,他认为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少,不如在社会中学习的多,这和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也是紧密结合的,因为所谓的生活就是社会生活。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理论中最核心的元素是“做”,在这三者中必须要分清主次和顺序,并完成统一。在做之前弄清楚学,在学习之前弄清楚教学的问题,第二就是指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都是落脚于做事之上,教育不是为了教与学,而是做事,并且都是与社会相联系的实事。
二、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启示
(一)不带功利性的心态
现在很多父母在孩子年幼时就给他们上各种艺术培训班,从钢琴到绘画再到小提琴,这种情况变得流行甚至火热。对于幼儿的艺术教育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它并不能决定孩子今后的道路,也不会就此前程似锦,而我们往往不应该忽略的是艺术教育对于儿童的塑造功能,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到的都是对于孩子艺术创造力的培养,而教育最终都是落实到生活之上的,不应该强加给它更多的功利。现在这种盲目跟风的艺术教育模式事一种揠苗助长式的畸形教育,也是一种不良的攀比之风,我们更应该关心教育的本质和本身的目的。
(二)幼儿艺术教育需要寓教于乐
幼儿的艺术教育需要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不要用应试教育的那一套运用到幼儿艺术教育之中,要学会在一些与儿童的互动中解放他们的大脑、双手、眼睛,为他们的学习创造出一种欢乐的氛围,教与学之后还是要落实到做之上,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从生活之中去体会到艺术的魅力,获取正确的审美和感知。
(三)从课堂上学,到生活中去做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一直主张做中学,也就是要积极地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习惯,锻炼自己的能力。幼儿的艺术教育不能和成人的艺术教育相等同,他们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理论上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是不能被理解和接受的,因此也不可能产生相应的学习行为。正是如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对孩子习惯的引导,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行为模拟,如可以进行一些模拟的少儿比赛进行相应的奖励和引导,激发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动力,调动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注重每个幼儿艺术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分享和交流
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理论除了是在告诉我们社会就是一场教育以外,还是在告诉我们任何教育都离不开人与人的交流,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合作,因为社会毕竟是人的社会,联系到幼儿的艺术教育。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忽略任何一个幼儿个体学习能力的培养,因为如果一个孩子的能力有很大的偏差,等到在小伙伴的交流中就会感到更多的失落,更加的失去信心,所以对于一些学习情况不好的孩子也要重点照顾,其次我们就是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會互相交流,互相欣赏,如可以孩子之间互相交换绘画作品,互相唱歌给对方听,老师也可以组织一些童话剧的表演。孩子们进行分组合作,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又增强了合作交流能力,也会给学习带来更宽松的氛围,有助于进一步的艺术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民族教育史上的瑰宝,对当今的儿童教育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这种优秀的理论成果为指导,联系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艺术教育的可持续性和幼儿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