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工作者把守教育节操的有效途径

2015-05-30郭文娟付智勇

东方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途径

郭文娟 付智勇

【摘要】教育诠释着进步也象征着文明,是体现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教育的本质内涵,探讨了教育工作者把守节操的有效途径,以期能够有效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促进国家民族振兴发展。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把守;教育节操;途径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根本途径,因此,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才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同时,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和人才强國战略,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才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目前,如何确定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合理位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都会就有决定性的作用,能够实现教育内部改革和创新的目的。

一、教育内涵概述

1.教育的本质

自新中国成立到今日为止,我国对教育本质的探索经历了“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到“培养人说”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培养人说”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怎么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其本质观对我国素质教育向前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在学术界中,教育是各自依据的理论基础,是人们对理论基础的理解差异,是各自看问题的视觉差异,是人们看问题视角的理解差异。而持客观主义理想的学者,则认为这三个发展过程都是就各自角度论证自己的唯一性,在教育背后始终存在着一个客观的模式和框架等。而相对主义思想的学者则认为,最基本的概念也必须作为与特定的概念结构等事物来理解,认为教育的额本质具有不可还原的多元性。然而不管是从简单逻辑还是从复杂的反思性时间出发,如果不弄清楚培养什么样的人,回避这个问题,就不可能切合实际的需要,因此,培养什么样不仅凭借着教育本身决定的,而是涉及到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2.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有学者从系统角度出发,认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与其他社会个系统发生着必然的联系,隶属于社会文化子系统。还有些学者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需要通过教育对人的作用,实现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也有学者从阶级角度出发,认为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起,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教育戴上了阶级的色彩。但是不管基于那个角度,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人类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现代社会系统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教育的发展是人发展的首要条件。另外,由于教育资源的多少直接源于社会关涉教育的发展意识,因此,教育的发展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由于社会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体系,因此教育的发展不能完全受制于社会发展的现有条件,其发展过程体现的是一种全体性和弥散性的发展。并且,教育创新可以超越社会发展,不受社会发展现有水平的限制。

3.教育工作者的作用

教育工作者包括直接作用于受教育对象的教师和专门服务于教育的工作人员,是指教育战线上的专门人员,如:学校管理人员、行政部门的各级管理者等等。一个教育管理者理解教育倾向于服务语“我”、社会的工具,那么他参与教育管理的目的是实现“自我价值”,是为了创造社会经济价值;而如果一个管理者倾向于驱动社会走向文明的未来,那么他参与教育管理的目始终遵循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前者是被动的服务与社会的物化工具,而后者能真正体现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教育工作者的作用是积极发挥反映了教育的应然之态,如很多学校将公务员考试训练作为普通教学的重要部分,就是将不健康的意识导向引入了教育场所,阻碍了教育的创新和自主。

二、教育工作者把守教育节操的有效途径

1.明确教育理念和作用,坚持以教育改变社会的理念

首先,实施创新教育计划是为了培养出能改造社会、推动社和进步的人才。实际上,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创新的本质上就是“想别人没有想过的东西”,创新教育的逻辑起点就是坚持教育改变社会的理念,因此,教育的创新包括培养出能在未来生活中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坚持教育先行,是未来生活中开创一片新天地的条件。其次,教育可以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如古代时期为了统治阶级实现权力,孔子就曾说过:“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同时,教育对人具有塑造作用,能够领着社会走,如:维果茨基曾经认为“教育必须要走在发展前面”,这充分的反映了教育可以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人才,能够改造社会。另外,教育涉及到了国家文明和强盛。国家的文明反映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仅是经济的富有,不仅是国民腰包里的人民币,也体现了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市场经济可以使一个国家富有而成为强国,但是,在国家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必须转变。教育理应培养能改造社会、推动社会走向文明的人才,是一种典型的市场调控机制的表现,能充分发挥国家引领社会走向文明的宏观调控机制,因此,坚持教育能够改变社会的理念,鼓励教育工作者把守节操,能够实现教育创新。

2.承认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积极引领作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

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我党就要求政府应该履行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指出了教育的公益性特征,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原则就是要尊重和肯定教育的首要地位,在教育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发生冲突时,要承认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引领作用,坚持教育优先原则。因此,为了全力展现教育工作者的个性才能,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上,应该尊重和鼓励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学习,把守教育节操,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去感化他人。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的是未来社会的发展动态,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具有前瞻性和先导性,如:倡导富强、和谐、自由、爱国等,具有确保社会有序发展的作用,对社会中其他意识形态具有导向性作用,是个体在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主体能动性的积极发挥,反映的是一种个体向善的社会倾向性行为。而教育在揭示社会现象的同时,也受到这种前瞻性思想理念的指导,具有培养个体向善的社会倾向性行为。因此,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是我国教育工作者把守教育节操的关键之处,是社会主流更高程度的尊重教育的主体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寇丽.  对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创新素质的深层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04)

[2]黄济.  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J]. 中国教育学刊. 2008(09)

[3]王金毫.  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刍议[J]. 交通职业教育. 2002(01)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途径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