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香港部队形象对外传播初探

2015-05-30周雷

对外传播 2015年8期
关键词:香港市民驻军部队

周雷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语境下,对中国军队而言,就是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代表中国军队“窗口”形象的驻香港部队是践行“一国两制”和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而香港处在全球传播和舆论场的风口浪尖,这为驻香港部队形象对外传播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探索强军语境下驻香港部队形象对外传播重构路径,以期能为中国军队形象对外传播提供参考和借鉴。

确立全新时空观,构建驻香港部队对外传播格局

社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而对外传播作为人类的一项社会活动,有着广泛的参与度和热度,其必然是在时间和空间所形成的时空矩阵内活动。作为微观社会的城市,香港是一个高度自由化的国际大都市,信息流动速度快,时间和空间显得相对紧张。因此,树立全新时空观,重构驻香港部队对外传播格局就成了其中一项极为关键和重要的基础性工程。

从时间维度上经略。自1997年驻香港部队正式进驻香港履行防务,到今天已有18年。作为我国的主权象征,驻香港部队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充满“新鲜感”的事,世人对其倍加关注,渴望从各个方面知晓它,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媒体对驻香港部队的报道力度。但是,得到迅速满足的受众逐渐产生了视听疲劳,不再满足于媒体设置的事件告知等浅层次的理论和说教常识,开始更多思考香港驻军与香港公众、社会关系的深层次问题。作为传播者的驻香港部队和作为受传者的受众,两者的认知结构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因此,媒体应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巧妙设置议程,助推报道内容向深度发展。从18年的时间横轴上看,也可以发现媒体对驻香港部队的报道数量大幅下降,但报道的呈现方式却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起初的全方位、一体化逐渐向多层次、具体化发展。

一方面,媒体要尽好释疑解惑的社会责任,注重清除不良信息,避免产生谣言使受众困惑;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驻香港部队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不断满足受众需求。通过满足受众需求倒逼媒体报道方式的变化,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以扩大自己在受众面前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从空间维度上治理。香港与大陆实行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巨大差别。这是客观并且长期存在的。在香港,无论进行何种类型的社会活动,都不能忽视与内地的制度差异这个特点,应有别看待、正确区分。除此之外,香港面向海洋,背靠大陆,两岸相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香港与内地城市的巨大空间落差。

坚持“求同存异”。承认并且正确理解香港与内地的制度差异,这是极为重要的。香港的社会空间非常复杂,它实行完全不同于大陆地区的社会制度。作为我军第一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驻的部队,驻香港部队身处在这个极为特殊复杂的社会空间中,这对其构成了巨大的挑战,需要在承认差异的同时不断寻求二者的最大公约数。

实现“入‘香随俗”。香港还存在内外有别的社会空间。当今,世界处在一个越来越平的“地球村”里,全球化和全球传播已经成为当下信息社会的新常态,不断冲击着原有的、固化的模式和思维,信息的流动速度加快,并且时刻处在动态变化之中,诸多因素不断倒逼人们重新接受和认识新世界。治理好香港的社会空间,需要方方面面的统筹协调,具体措施就是实现上下互通和内外联动,逐渐营造同频共振的有利态势,最终形成共鸣的良好局面。

选择合理情境,构建驻香港部队对外传播新视角

共同体视角下的责任情境。驻香港部队和香港市民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可以说是处在共荣俱损的共同体中,共同的愿景就是实现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建设香港更美好的明天。共同的利益和命运,使两者拥有共同的责任,而共同的责任增进了香港市民对驻香港部队的了解和信任,增进了对香港未来的信心。二者紧密相连,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共同体,要深入挖掘其潜在的最大公约数,这就是所谓的合理化情境。

法治视角下的合法性情境。香港是高度法治化的城市,作为一个法治社会,公民具备较高的法治信仰和素质,法治意识强,大到香港特区政府,小到普通公民,整个社会事事有法可依、人人依法办事已经成为香港社会的共识。遇事先看法律条文、请律师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大多数香港市民的生活习惯。与此同时,作为长期驻防在香港的驻军来说,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已经成为常态。

从法治视角出发,就能轻易营造出驻香港部队作为主权象征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践者在香港驻军、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法律根基和法理依据。依照《宪法》《基本法》和《驻军法》的规定,驻香港部队是合法存在的。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后,严格依照《基本法》和《驻军法》有关规定,担负起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务,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履行职责,遵纪守法,逐步在民众中树立起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典范形象。

人文视角下的关怀情境。香港特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实行改善民生的政策,与驻香港部队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维护官兵的权益、不断改善官兵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是相通的。为此,要坚持人文视角,积极营造爱祖国、爱香港、爱驻军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譬如,定期举行军营开放,邀请香港媒体和市民到军营参观,介绍驻军日常执勤和训练情况,促进同香港媒体和市民的沟通和了解;举行军事夏令营及大学生联谊等活动,加强与香港市民的良好互动;参加香港特区政府国庆文艺汇演;为内地灾区捐款;参加义务植树、无偿献血等社会活动。这些都能充分展现出驻香港部队官兵的人文关怀和建设香港、服务香港的热心。对这些活动的报道可以拉近驻香港部队与香港市民之间的距离,增加其亲和力,树立“威武、文明、高素质、有亲和力”和积极参与香港社会公益事业的良好形象。

探寻“一国两制”下的新路径,构建驻香港部队对外传播范式

传播类型的嬗变:开拓新型军民关系。进驻香港以来,驻香港部队在开拓军民关系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譬如,为了深化同香港社会的沟通和交流,先后组织了多次军营开放活动,50余万名香港市民参观过驻军军营;参与“香港植树日”,累计植树7.6万余棵;参加香港无偿献血活动,共有6400余名官兵献血约288万毫升;参与主办“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培训学员2000余名。此外,还组织了与香港大学生互访联谊、慰老爱幼等活动。同时,香港各界人士也多次组织探访团到军营慰问官兵。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驻香港部队与香港公众的关系,形成了适度接触、良性互动的局面。在实践中,驻香港部队开拓新型军民关系主要完成了由官方传播向民间传播、从组织传播到人际传播这两次传播渠道的嬗变。不再仅仅依靠官方或者组织的说教,改变原有体系,重新回归到由香港市民亲身体验,用真实感受去传播的传统范式,而这样的传播范式往往具有很强的信服力。

传播形态的蜕变:完善驻军新闻发言制度。驻香港部队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履行防务,身处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一方面,完善香港驻军新闻发言制度是对外开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驻香港部队成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这一核心理念深入人心。相比较传统保守的自我封闭式道路而言,驻军新闻发言制度,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的成功探索。实践证明,这条道路完全符合驻香港部队实际和新闻传播规律。通过完善驻军新闻发言制度,加强与香港社会团体、香港市民和香港媒体的良性互动,可以实现由被动应对向主动设置、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简单单一向立体多元的传播形态蜕变。

传播内容的升华:重点报道军队战斗力属性。在媒体的报道习惯中,驻香港部队就是代表中国军队威武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因而,媒体报道的重点就是突出强调其是中国军队的“窗口”。长此以往,受众潜意识就产生了刻板印象。然而,作为一支中国军队,其根本属性是军队,担负香港防务职责,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并拥有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是一支能打仗打胜仗、有着很强战斗力的中国军队。媒体回归这个本质属性,才是题中应有之义。

譬如,2012年的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庆典活动,就是一次展示驻香港部队履行防务情况的全面回顾。驻香港部队每年进行海空巡逻和联合演练,不断加强战斗力和提高实战化水平;派员参加由香港特区政府统筹组织、香港驻军、美军及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海上搜救演习,并在这些演习中有出色发挥。对这些活动的报道能真实形象地反映出驻香港部队正逐渐从“形象代表队”向“战斗力代表队”的转变。

猜你喜欢

香港市民驻军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香港市民踴躍參與“撐國安立法”簽名大行動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辽宁舰
清政府在西藏用兵驻军及其历史作用
香港驻军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