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世界了解二战“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

2015-05-30李云路

对外传播 2015年8期
关键词:主战场二战胜利

李云路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是新华社以纪念抗战为主题的报道一直秉持的报道精神。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在中国和平崛起势头渐劲、美国重返亚太计划、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冷战”遗留未去,“新冷战”思维又端倪初现的复杂情势下,中国作为二战东方主战场和四大同盟国之一,要通过媒体,把握好这次纪念活动宣传报道尤其是外宣的重要契机,加强议题设置,充分展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贡献,传播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积极影响境外舆论,占领国际道义制高点。

围绕国家利益,回应海外质疑

直到今天,在长期的“欧洲中心论”的话语体系中,西方舆论和国内一些学者对中国的抗战功绩依然认识不够,认为虽然中国付出了3500万人伤亡的巨大代价,但从牵制和消灭日军主力方面,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功绩比不上美、英、俄,而对于中国八年抗战的胜利主因也归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参战轰炸日本本土的威慑,并非中国全民抗战的结果。这些误解和偏差,诚然与长期以来中国在抗战史上偏重强调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而对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报道不够有关,但更深层的原因仍是二战后“冷战”残留及“新冷战”思维的影响。

事实上,比起美英太平洋战场、苏联对日作战,中国战场开战最早。1931年就开始了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1937年的“七七事变”也比1939年德国闪击荷兰早两年。直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场,无论是从何种角度衡量,其持续时间(全面抗战八年)、伤亡人数(3500万)、直接经济损失(一千多亿美元)、牵连人口(4亿多中国人),都能说明中国是二战中付出代价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盟国打败日本的坚强主力。

如今已经有许多外国学者认为,中国抗战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全球化的世界格局联系在一起,构成二战史的一部分,也构成人类战争和文明进步史的一部分。

正在全球畅销、由美国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撰写的《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一书,全面回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过程。他在书中说:“中国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的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

当时二战“三巨头”亦曾这样评价中国: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够避免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个历史节点处,如何让世界了解“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作为外宣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运用新闻的手法,再现、铭记和反思历史,多维度、全景式地向世界展示70多年前在二战东方主战场发生的故事。这是下一个十年很难再获得的机会,因为很多战争亲历者将离开人世。

我们有责任全面报道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中付出的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如何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盟国作战,配合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

我们有责任通过重返战场、回访亲历者,忠实记录中国政府、军人、百姓的抗战故事,反映战争给个体、国家和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创伤,阐述和平的来之不易。

我们有责任从政治、军事、国际、文化等多个维度,立体解读中国何以历经“八年”苦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总结历史经验,反映自中日甲午战之后,抗战胜利如何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我们有责任通过找寻蕴含中国人抗战精神的人和故事,反映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以及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对于当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远影响。

我们还有责任针对长期以来外界对于中国抗战的种种误解,平衡客观地报道如下三个议题:

一是既客观呈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功绩,又阐述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抗战胜利是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战的结果;

二是既报道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突出贡献的国际友好人士、团队及他们的感人事迹,也要宣传以远征军为代表的中国军队远赴缅甸,为支援英、美盟军与日作战,付出巨大牺牲和贡献,强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是既真实再现南京大屠杀、毒气战、慰安妇等侵华日军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让日本国民理解,中华民族自古有“以史为鉴”的传统,而非日本的“江河流水史观”。也让日本国民知晓,中国呈现战争创伤,并非日本右翼势力认为的“培育民族仇恨”,而是希望日本真正能够对曾经犯下的战争罪行深刻反省检讨。只有这样,“一衣带水”的两个国家才有机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创未来,共同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深度调研采访,用事实说话,用史料佐证

围绕以上的责任和使命,在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承担主要外宣任务的对外新闻编辑部,从年初开始进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报道方案的策划。围绕“七七事变”、“八一五”投降、“九三”胜利纪念日这三个关键时间节点,确定了“中国东方主战场贡献”“全民族抗战意义”“中共中流砥柱作用”“中日关系”“中国抗战的世界印迹”“为什么中国没有被凶悍的日本征服”“中国战后70年致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等若干海外关切的重大主题,并陆续派出小分队,赴云南、陕西、重庆、山东、湖南、河北、江西、安徽等与抗战重要事件有关的多个地点,寻访在世老兵,再现当时战场,以真实生动的抗战故事、大量的一手数据,回应长期以来西方对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重视不够,突出阐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

已经播发的《八年国殇涅槃——中国靠全民之战击败凶悍日本法西斯》通过大量抗战亲历故事,展现中国人在八年抗战中表现出的空前凝聚力和伟大力量,这种力量即使从整个二战背景下审视,都是一个令世界惊叹的奇迹;《中国3500万牺牲换来什么》则以采访中发现的惊人细节和无可辩驳的数据,指出中国人遭受的战争创伤之巨大;《从延安到重庆:中国抗战的世界印记》,则从国际视野出发,以特写、故事方式,选取相关元素进行专题采访,揭示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付出了重大牺牲,战后世界秩序必须得到维护。

大型纪念性报道都要求勾连古今,需要参与报道的记者具备扎实的采访和调研的功力,能够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挖掘有力的素材,从残留的战场遗迹中找到历史的“蛛丝马迹”,从亲历者的讲述中再现当年战争的残酷,用事实说话,用史料佐证,以增强报道的说服力、感染力。同时,调研式的采访报道也能让内容更加真实可信。

尤其是在饱经二战创伤的世界人民都在纪念反法西斯胜利的今年,如何让“中国声音”有效传播出去,并且为外界接受和认同,除了以上述重大主题、重要内容进行中、英、俄、西等多语种发稿外,还需利用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向海外终端用户推送、传播。

此外笔者认为,还应加强抗战报道的对台宣传,选取重访国民党老兵、国共合作抗战、两岸三地携手纪念抗战胜利等主题,通过台湾《人间福报》《两岸犇报》《东森新闻云》《民众日报》,以及中时电子报、联合新闻网等供稿平台,让台湾民众对大陆重视国民党的抗战功绩有所了解。

从目前的采用效果看,新华社对外部中、英、俄文稿件被通稿线路播发后,新华社发布、我报道、穿越中国网站、Twitter等社内多个新媒体平台进行转发,美联社、中央社、中通社、BBC、《世界日报》《欧洲时报》《印度教徒报》,港澳台地区的《星岛日报》《成报》《大公报》《澳门日报》《民众日报》等数十家境外通讯社和报纸采用。

猜你喜欢

主战场二战胜利
坚持就是胜利
“亮剑”脱贫主战场的人大力量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健康扶贫,贫困农村是主战场
网络打假应成为社会治理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