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与声乐教育体系的构建探究

2015-05-30杨芬

北方音乐 2015年8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创新

【摘要】随着目前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保护程度越来越高,民族意识不断凝聚,使得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与艺术逐渐被人们所熟知。而少数民族的声乐作为承载了每个民族历史发展内涵的载体,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与发展。但由于少数民族的声乐教育大多停留在传统的经验教学,没有形成制度化、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因此本文通过民族文化挖掘、吸收融合创新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声乐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教育体系;创新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与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对于音乐的鉴赏力也从一开始的流行元素向深层次的民族艺术转变,我国少数民族声乐领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近年举办的各种全国性声音比赛中,许多民族歌手凭借自己独特的民族艺术与高水平的演奏,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在声乐教育水平与思想观念的落后,大部分的艺术传承是通过老一辈艺术家选定弟子,通过言传身教方法进行多年传授,这样的方法很容易因为人身意外造成艺术传承的断层。因此有关人员需要迫切的认识到当前民族声乐教育的现状,进行内涵化、系统化的教育体系构建,才能更好的保存我们民族声乐文化,进行文化传承。

一、当今少数民族声乐教育现状

随着国家对于民族声乐教育的重视,各大艺术性高校、音乐学院都开展了民族乐器与唱法课程,吸引了大批学生进行学习,并且组织了相关专家进行民族声乐教材的编写,使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逐渐走向正规化、学院化。通过民族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声乐教师与老一辈民族声乐艺术家,培育了许多著名的民族乐器演奏家与歌手,为我国声乐教育不断注入着新鲜血液。然而就人民的艺术认知来说,西方的声乐体系由于体系构建科学、全面,因此早已深入人心。由于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使得一部分人认为西方的艺术就是高雅、优秀,而我们民族的艺术难登大雅之堂,粗俗而鄙陋,这其中固然有民族音乐演奏形式的单一与随性造成人们认知观念的偏差,但更多是因为我们对民族声乐文化缺少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教育体系的不完备,使得人们只能看到表象的艺术形式,而忽略了民族声乐背后悠久的历史内涵。并且由于西方的声乐教育已经形成一套完备的体系,无论是从乐器品质选择、考试等级规定、教材编写还是教师培养,都已经呈现了制度化教学。相比之下,民族声乐就给人一种不规范,并且难以上手的感觉。因此,怎样对当前的民族声乐现状进行改善,使其更加规范化,正式化,让民族艺术更好走入人们的生活,并不断传承下去[1]。

二、少数民族声乐教育体系构建探究

(一)深入挖掘少数民族声乐文化与发展历史

由于我国的历史发展时期久远,文化传承氛围浓厚,历史典藏数不胜数,文化内涵绵延不绝,因此对于民族声音教育的历史探索应该进行充分调查、采取严谨的学术态度,实事求是。在对当地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时,要秉持科学性、专业性的原则,针对当今民族声乐的教育实际,去寻找可利用的历史资源,对各个民族的声乐发展史进行梳理,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少数民族声乐教育体系。比如对于藏族史诗《格萨尔》的研究,就不仅仅是去关注它的文学性与历史性,由于一些藏区艺人将《格萨尔》与民族说唱艺术结合起来,使得它成为藏族声乐文化极具特色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因此对于一些边缘性的历史资料,我们也应该加以重视[2]。

(二)进行传统民族声乐表现形式的创新

我国当前在民族声乐的重视与地位上,仍不能与西方声乐分庭抗礼。针对这种情况,传统民族声乐不能固步自封,要充分吸取、借鉴西方艺术教育体系上的先进经验与艺术形式的表示手法,进行自我剖析,不断进行创新。对于一些民族的民歌、戏曲,比如说藏区特有的弦乐艺术与“阿尺目刮”,尽管它是藏族文化的精品,但是由于文化与语言上的差异不能被人们所了解。因此要从西方的民族唱法与乐器的改进模式中汲取经验,将民族传统艺术与现代流行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在突出地域特色的同时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达到良好的受众效果[3]。

(三)规范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针对传统民族声乐教学模式上的缺陷,现代教学理念应该秉承科学化、规范化与差异化的教学原则。首先,针对当前民族声乐的教学大多停留在经验教学阶段,应该由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教材的编写,借鉴西方的等级考核制度,实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对于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学习进度进行科学控制,合理规划。另外,针对我国多民族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民族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风俗的差异,实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建立完善的少数民族声乐教育体系[4]。

三、结束语

少数民族的声乐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民族声乐教育体系的建立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性的探索过程,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要注重协调本土与西方声乐教育的地位与教学模式,注意发掘民族声乐文化的内涵,并不断创新表现形式,最终实现少数民族声乐领域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晓华.探索少数民族声乐教育体系的构想[J].陕西教育(高教),2009,11:20.

[2]梁健.少数民族声乐教育体系构建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2005,12:157-158.

[3]单宏健.音乐功能、人文生态空间与少数民族声乐教学——对当下少数民族声乐教育的反思[J].中国音乐,2013,04:239-241.

[4]格根莎娜.以科学发展观看少数民族声乐教育之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652-653.

作者简介:杨芬(1979—),女,海南万宁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和声乐教学。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创新
基于校企合作视角下的高校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