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向部队提供信息服务的探析和思考
2015-05-30刘艺任新智向凯全张凯
刘艺 任新智 向凯全 张凯
摘 要:阐述了军队院校向部队提供信息服务的必要性,提出了服务过程中院校需要确立的一些观念以及服务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军队院校;部队;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为部队服务是军队院校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我军院校在为部队提供技术支持、承担部队干部培训、参加部队军事演习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为部队提供信息服务,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更没有形成规模,这应当引起院校的高度重视。
一、为部队提供信息服务是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是时代赋予我军的使命,也是军队院校责无旁贷的职责。与发达国家的军队相比,我军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军队信息化的主要特征:一是与社会信息化相适应;二是作战指挥系统便于信息快速流动与利用;三是官兵具有较高的智力素质特别是信息素质;四是武器装备体系整体实现了信息化;五是信息成为战斗力的主导构成要素;六是军队可扩展性、系统性强,适于进行以体系对抗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战争。
目前我军部队(特别是基层部队)距离信息化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实现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信息设施设备简陋落后,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的条件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作战、训练、保障的需要,同时,也不能满足官兵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需求;二是信息资源匮乏,虽然军队综合信息网、政工信息网、军事训练信息网等逐渐扩展到全军各部队,为官兵获取信息提供了通道,但信息数量偏少,内容覆盖面小,再者各部队之间信息资源彼此独立,缺乏系统布局和便捷的检索途径,尚不能满足官兵训练、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要;三是官兵信息素质偏低,信息检索、信息鉴别、信息分析和信息利用能力急需提高。信息化军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官兵智力素质特别是信息素质高,技术人才比例高,所以提高官兵信息素质是一项迫切的任务。虽然近年来不少干部进入院校进行培训,但专门进行信息培训的期班尚不多见。培训期间旨在提高信息检索、鉴别、分析、利用能力的课程很难列入培训计划,而且进入院校培训的干部数量有限,至于普通士兵进入院校进行培训的机会更少,难以全面提高官兵们的信息素质。同时,部队信息素质较高的干部多数不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再加上部队进行信息训练的条件有限,依靠部队自身进行信息素质培训有很大困难。总之,在部队信息化建设中,解决上述问题迫在眉睫。
军队院校的信息化环境和条件与部队相比,相对领先,人员的信息素质、信息能力较高,院校的信息资源在军内具有一定优势,为部队提供信息服务,向部队延伸服务是院校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二、军队院校向部队提供信息服务措施应确立的几种观念
(一)确立“姓军为战”
“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部队需要就是院校的任务”一向是我军院校的宗旨和优良传统。为了锻造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部队,军队院校应当急部队所急,想部队所想,义不容辞地投入提高我军信息水平这场攻坚战之中,为部队尤其是基层部队信息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切实树立“姓军为战”观念,摒弃并坚决反对和克服本位观念。
(二)确立资源共享观念
军队院校为部队提供信息服务,必须转变由于隶属关系、条块分割、军兵种划分等原因所形成的信息资源单位所有的思想,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视为一个整体,从能打仗、打胜仗的全局出发,确立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倡导在军队内部无边界服务、全方位服务和平等服务的意识,将院校的信息、技术设施提供给部队官兵,充分发挥院校教员智力素质、信息素质、教学能力较强的优势,为提高基层部队信息化水平作出自己的贡献。要确立这种观念院校必须从思想上认识自己的军事属性,树立姓“军”不分家的思想,将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做为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最大限度的延伸自己的服务范围。
(三)确立多方协作观念
军队院校为部队提供信息服务,涉及总部、战区、院校、部队等很多部门,只有统筹安排内容、方式、途径,并做好协调工作,才能收到最大的效益。对于远程服务,更离不开技术支撑和网络承载,这就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技术、设施等保障,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必须确立多方协作的观念。作为院校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中心的作用,一方面要扩大信息资源数据库容量,开设专门的军事信息资源数据库,真正实现与部队信息情报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将网络延伸到部队基层单位;另一方面要加强声像教材、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研制、开发,并向基层部队推广。
(四)确立互利双赢观念
要办好院校必须打开“校门”,开放办学,“封闭办学”是没有出路的,这也是军事教育界的共识。应当看到向部队提供信息服务,受益方并不单纯是基层部队,也是院校广泛、深入了解部队,搜集部队信息,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和机遇。高素质军事人才对部队提高战斗力,建成“能打仗,打胜仗”的军队是至关重要的。部队也最清楚军事领域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以及军队院校人才培养上的缺陷。院校只有主动收集这些信息,强化与部队的紧密联系,拓展和开辟新的服务领域,才可能按照培养目标多元化、培养体系开放化、培养方案弹性化、培养过程动态化、培养质量标准化的原则,构建适应部队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只有将部队那些准确、鲜活、有效的信息挖潜出来并引入院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大量采用实战导向、任务驱动、情景体验、案例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才能真正实现贴近部队建设院校,服务军事斗争准备,使院校自身抢占竞争先机,赢得发展空间。就此而言,院校为部队提供信息服务是一个部队与院校互利双赢的过程。
三、军队院校向部队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
(一)提高在校学员的信息水平和能力
在校学员是共和国未来的军官,几年后他们将成为部队的带兵人,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培养观念。在军队院校人才培养中要进一步突出信息学科专业的地位,一是要建好与信息战相关的专业,培养和造就一批直接服务于军队信息化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二是在其它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扩大信息模块的比重,或单独构建信息类课程模块;三是在教学内容体系中增加信息科学的含量;四是提高教学内容载体的电子化程度,并引导学员主动应用校园网、军事训练网、政工网、数据库、数字化图书馆等网络资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员的信息素质,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军事人才。
(二)承担对部队官兵信息知识和技能培训
加强部队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全面提升官兵的信息素质。当前必须把提高官兵的信息检索能力、信息鉴别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培训可以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办短期培训班,将部队的信息干部集中到院校办短期训练班,为部队培养信息骨干;二是院校组织人员深入部队进行信息普及教育;三是在各种任职培训班中增开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
(三)向基层部队进行信息传送
院校在长期教学、科研和为部队服务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形成了初具规模、各具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在为部队提供信息服务过程中,选择部队官兵需要的有关信息如军事变革、军事训练、武器装备、思想教育、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信息传送到部队,为基层部队开展有关活动提供信息資源支持。
(四)向基层部队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支持
当前信息空间的重要特点是:信息内容全面、信息数量巨大、信息分类交叉重复、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基层官兵接触信息的范围比较窄,分辨信息真伪、鉴别信息良莠的能力相对偏弱。院校专家可在电脑操作、信息检索、信息识别、信息储存、信息利用等多方面为部队官兵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
(五)为部队管理、指挥提供信息保障
当代军队管理、军事训练、军事演习和作战指挥中一个重要特点是信息支撑决策。全面、系统的占有信息并对占有的信息进行准确的鉴别,正确的分析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军队院校大多在特定领域里可为部队日常管理和作战指挥提供全面、系统、权威的信息保障。院校应密切关注部队对与自己专业性质相关领域的信息需求,加强信息资源特色建设,提升信息保障能力,为部队各级指挥员开发和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产品,支持其管理部队、军事训练,军事演习和指挥作战的决策。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葛敏.军队信息机构管理经典案例评析.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印,2009.
[3]杨晓月等.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进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