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载体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相融的路径思考
2015-05-30欧阳登科
欧阳登科
【摘要】通过对校园动态文化和静态文化建设,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软性、和硬性教育载体,通过建设绿色网络通道、开发素质教育课程、校内校外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显性及隐性载体建设,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立志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校园文化载体;思想政治教育
新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也提到高校改革的日程上来,而校园文化建设这种静态教育模式也日益受到高校专家和领导的重视。结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的精神,遵循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多种载体,发挥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美育功能,构建了一个静态的、开放式、立体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创新体系,形成了优良的育人氛围,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实现自然“硬环境”和人文“软环境”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创造的文化空间。
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导向和新思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对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一、首先抓好校园人文环境的载体建设打造动静相宜的和谐美的校园,让校园静态的绿色环境和动态的文明风尚相得益彰为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提高硬性载体。
1、精心规划校园的绿色景观,建设与学校专业特色相符的积极向上的人文景观,让静态之美的环境呈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课教育是为了加强学生道德观、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目的是弘扬人性真、善、美。学校是学生学习和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其校园环境的静态育人功能对学生也有潜移默化影响,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它能使师生自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都直接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育人理念。加强美化校园环境的物质文化建设,使校园得到净化、绿化、美化、香化,抬头见树,低头看草,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首先,在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具有启迪人类智慧、震撼人们心灵、净化人的思想的有教育功能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如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科学家等系列人物雕塑,或者与学校专业相关的科技人才、杰出校友等激励人奋进的教育载体。
其次,建设好教学场所、图书馆,完善教育设施,优化成才环境;规划、建设学生文艺、体育、科技、形体训练等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成学生活动中心,为开展多种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
再次,以学校发展历史为线索,认真组织校史编写,成立校史陈列馆,校友会纪念馆,通过资料记载和实物展示,生动形象地反映学校办学历程,启发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催人奋进。
2、构建积极向上、文明进取得的校园动态新风尚,为加强大学生爱校、爱国、创新创业、励志成才的思想教育提供优质的的新环境。
首先确定校训、校歌、校徽,提倡师生牢记校训、学唱校歌、佩戴校徽、,激励学生热爱学校;坚守“今天我以学校为荣,他日学校以我为荣”的信念。积极发挥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创业历程、实现梦想的感悟和成就,激励广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其次,大力加强学院网站、、校报、校刊(简报)、宣传橱窗的建设,发挥宣传舆论主阵地的影响力,让正能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加大新闻舆论宣传报道,学院校报、广播站要开设宣传校园文化建设的专栏、专题,集中推出一批新闻报道、理论文章、言论评论、对话访谈,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促进政治思想教育的常态化和持久化。精心而认真地组织设计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颁奖典礼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院领导亲自主持颁奖典礼,并为每位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激励广学生勤奋向上、求实创新;营造勤奋努力、健康向上的校园新风貌;
第三,开展“我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法治中国”等系列专题宣传、展览、创作活动,推出一批精品力作;组织开展相应活动的系列作品征集活动,以不断满足学生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祖国建设和发展政治素养,勇敢担当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社会责任感。
第四,积极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文明系处等评比活动,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文化空气,禁止赌博等情趣低下的活动,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动态人文美影响学生。
再次,在学习、宣传、践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纸质媒介的作用,利用高校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在学生中畅导开展读一本好书、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开展学校读书月活动,评比好书、好读者活动,结合4.23世界日读书日或者本地的读书周活动,向学生推荐关于启迪未来、智慧人生、励志成才、红色经典等书籍,或者国内外的历史、文学名著,或者诸如《小楼与大师》《虫子旁》《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等科普生活书籍,通过学习交流提升素养、陶冶情操。肯定成绩、注重时效。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让学生从讀书中思考人生、获得知识,获得快乐,达到启智、修德、励能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积极开拓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精心打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绿色网络,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校园载体建设的融合。
1、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以信息传播快、及时和广泛为特点。但是虚拟网络有时候信息真假难辨,怎样充分运用现代网络工具开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怎样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探索出了寓思想教育于网络媒体服务之中的结合新途径;怎样充分发挥网络、及时媒体等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2、高校教师应该重视网络云平台、腾通群、微博公众号、手机微信群等及时媒体等网站,开展对学生的多元化、多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以世界大学城云平台作为师生交流的桥梁和师生沟通的纽带,思想政治教师可以设置“中国梦”,创建“我的梦想论坛”,“时事热点”等为主题的教育栏目,把相关主题文字、图片、视频等针对性的正能量信息上传到世界大学城云平台、班级的Q群、微博、微信的公众群等等公共共享空间,通过多种多样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不断丰富网络这个虚拟载体的宣传功能,占领高校的网络舆论高地,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的的每个角落和不同方面。广大教师积极熟悉新手段,利用新媒介,加强有效引导,确保校园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3、倡导使用文明、健康的手机短信用语。利用手机这一常见的及时载体,传播校园文化建设等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自编短信的活动,提高拇指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使其发挥更大作用。用学生喜闻乐见、日渐多样的组织形式如:QQ 群、飞信群、微信、微博等多种手段,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思想火花的碰撞。
三、着力营造大学生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氛围。开发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教育的新课程,建立大学生思想文化内涵和提升品位的有形载体;
1、开展思想文化素质教育,将科学理念、人文精神引进校园;人文素质讲座、名家讲学、学校举行读书月活动,培养学生思想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的潜在功能,将“思想人文素质和科学理念”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的始终。
2、开展学生“三下乡”或假期社会调查活动,通过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广大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增加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合作精神,建立诚信观念,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3、以党课、团课为辅助,宣传党的政策、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政党员教师都要为业余党校的学员们讲课,深化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广泛开展以“我的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理想与前程教育”等演讲比赛,在学院内部推广先进人物的宣传活动,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4、开展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教育,促使大学生成长成才。举办“走进企业,走进职场”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关注就业形势的变化,做好指导学生就业或创业,提供就业信息与服务工作。如,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就业培训,搭建良好就业平台。降低就业焦虑,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四、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关注人格健康教育问题。促进师生心理健康、身心和谐发展,营造和谐文化的大学校园,使之成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显性载体。
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思想感情得到熏陶、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大众文化的接轨,学校举行大型群体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合唱节,同时与社会联动,参加各種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大众文化,即“通俗文化”,是现代社会特有的产物,对人们的意识,人们的生活起着支配性影响。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亚文化,影响学校文化建设。因此,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大众文化,将校园与社会联系起来,显得尤为重要。
2、结合入学教育、专业学习、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组织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如以“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国庆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搭建大平台,激励科技创新、专门开展各种技能比赛。设立学生技能创新基金,建立创新培养基地。学生通过参加多项技能竞赛,培养创新能力、锻炼职业技能,提升未来职业核心能力和素养。
4、丰富各种社团活动,活跃校园文化,锻炼学生的才干。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学习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五、不断深化校风制度文化建设,切实加强学院管理工作机制,打造校园文化的软性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制度支撑。
在充分挖掘、学院学校历史传统宝贵资源的基础上,大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以身为范,全员育人。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努力建设刻苦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的健康新风尚。
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实现从管理型体制到服务型体制的转变,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教育目标的必要保证。学院制定了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分阶段开展好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严格的校规校纪,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教风”、“学风”、“师德”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管理工作有力有序。
总之,全面推动了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并以校园文化建设载体为契机,结合学院的长远发展,以崭新的高度赋予了校园文化建设新的内涵和内容。这种精神筹码将成为学院跨越式发展的最坚实基础,也为学生励志成才提供有力保障。
速发展,使一些人产生一些极端的行为艺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学生在传统美术的学习中,融入现代艺术的知识,了解现代艺术的特点、表现形式,客观分析现代艺术中鱼龙混杂的现状,形成良好的、正确的判断力。
总结
总之,现代艺术这股“新鲜血液”注入高校美术教学,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对于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大有裨益,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更好的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为山.视觉艺术心理[M]江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李小龙.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3(24)
[3] 吕松野.探析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密切关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