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15-05-30陈凤娟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美感美育教材

陈凤娟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美育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其对教材的深入阅读,品评鉴赏,拓展审美,让美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对教材的品味分析,从表达、形象、主题以及情境等方面入手,触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其审美能力,收获美感体验。

一、品读文字,走进自然,领略语言美

语文教材中的语言都很优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尤其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神来之笔。借助文章的阅读,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美妙体验,走出课堂,步入自然,领略无数的奇异美景,让其体会到语言表达艺术美的同时,得到心灵的熏陶,拓展语言的美感。

比如,我在教授莫怀戚的《散步》一课时,就借助课堂朗读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欣赏氛围,让他们看到文中初春盎然生机的景象,原野萌动,新绿铺开,春水流淌,仿佛是一幅幅连续的画面在学生眼前展开,使其感受到初春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接着,我就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用心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感受到清新语言背后的美丽大自然。文字虽然只是一种描绘,却能让学生透过文字,走进其中,深刻地体会到内容的真实感,这就是优美文字的语言美。对大自然的赞颂,是诗歌不朽的主题,无数的古人都用写诗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的钟情,字里行间尽显河山湖海的美丽。比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就是其中的一篇,品味文字,学生能看到西塞山前明媚的春光景色,空中飞翔着的白鹭,山间烂漫开放着的桃花,河中肥美的鳜鱼,还有那留连春光间自得其乐的渔夫,着蓑衣,戴箬笠,吹着杨柳风,沾着杏花雨,好不快活。在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其中含蓄语言表达的热爱自然之情,深切感受到诗歌语言之美。

二、分析人物,深入体会,触摸形象美

美育的本质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的真善美,让其通过情感的桥梁,触摸到人物的素养品格,感受到人性内在的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注重人物形象的分析,探究人物的内在精神品质,体会到人物的人格魅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不同的人物形象,像《背影》中为儿子艰难爬上月台买橘子的老父亲、《金色花》中穿过林荫湿发披肩的慈爱母亲、鲁迅笔下朴实勇敢的农村少年闰土以及《水浒传》中三拳打死郑屠夫爱恨分明、不畏强权的鲁达等等,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这些形象深入地分析,充分挖掘人物的美好品质,在触摸人物形象的时候,能加强自我的审美能力,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比如,在学习施耐庵的《水浒传》时,我就以其中鲁达的形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从其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方面入手,去探究人物性格,再将其与郑屠夫进行对比,得出鲁达的品质特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人物的形象。在赏析的时候,我们不要回避反面人物的分析,虽然他们没有积极作用,但是通过对其的了解能够反衬出正面人物的人性光辉,这就是文学上的“美者越美,丑者越丑”。这样,学生通过鲜明的对比,就能清楚地明白人性丑恶,使自己的灵魂受到洗涤。

三、精读文章,细细品味,感受主旨美

学生对于一篇文章的学习不能一直停留在表面的鉴赏品位上,更多的是要深入其中,探究思考,发掘蕴含的思想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心思想。每篇文章都有特定的主旨内涵,我们要围绕其引导学生精读分析,一边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一边提升他们的鉴赏发掘能力,促使其感受到文章的内涵美。

在教材中,有很多的经典名篇值得我们好好鉴赏学习,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文章中有很多处的细节描写,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出其中的深意,我就从表达上着手,让其找出细节描写,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找到了很多,像“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学生说在这里他看出了父亲年老但对儿子充满了关怀。接着,我就围绕细节描写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探究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父爱以及儿子离别时父亲百般的不舍。学生通过这一主旨的认知,会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和伟大,收获美好亲情的体验。再比如,我在教授《醉翁亭记》的时候,就注重对其中的精华语句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对文言文理解的基础上,能明白作者寄情山水是为了排遣心中抑郁难消的忧愁以及希望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在《岳阳楼记》中领悟作者豁达包容的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终生理想。对于文章中的深刻内涵,我们要带领学生积极探究,使其体会到蕴含其中的情志之美。

四、创设情境,激发想象,体会意境美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要让学生“披文入境”,在文章情感的冲击下得到心灵的感悟。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围绕教材内容发挥想象,走进作者的世界,体验意境美的同时触摸作者的心灵,自觉地站在审美的角度去学习语文,收获独特的美感体验。

比如,我在教授柳宗元的《江雪》时,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的画面,让学生融入主人公在广袤江面上独钓的情境,对诗歌的情感基调有一个了解。接着,我让学生朗读,引导其发挥想象深入体会作者的心境,领略到诗人在千山万径中生发的独特体会。再比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就注重情境的创设,先让学生听我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重点讲授其中的表达手法,尤其是动静结合的手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早春图。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想象写作,引导其穿过时空走进自己的春天,尽情地自由发挥,描绘出心中的春天,我们就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了解他们的审美观,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设计。

总之,关于学生的美育我们要打破原有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利用教材本身的美感将其渗透到具体教学中。这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借助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语言、人物、主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美感,完善其人格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相城区渭塘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美感美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