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

2015-05-30彭州鸿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想象力对象主体

彭州鸿

审美能力是中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之一,审美能力与其他能力一样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与养成。那么,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步骤呢?

一、理论培养

审美能力培养,必须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对于高中生来说,审美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学生连审美是什么都不清楚,要培养审美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美、审美、能力、审美能力这些语词的基本内涵。

所谓“美”就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

所谓“审美”就是辨别、领会事物的美。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而“能力”则与大脑的机能有关,它主要侧重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即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人依靠自我的智力和知识、技能等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心身能量。

所谓“审美能力”指的是顺利地完成审美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当抽出一到两节课的时间来专门讲解这些理论知识,让学生尽快建立起关于审美的理论框架。

二、确定审美实践对象

在教学实践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审美对象交给学生。那么,在教学中应当选择什么样的审美对象,才能既符合现实条件又能达到审美能力培养的目标呢?语文课本与读本为我们实施审美实践提供了最佳的审美对象。

高峻的黄山,壮美的三峡,连绵的大青山,巍峨的长城……一套中学语文教材就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人化自然,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中学生走向这个美的世界是从阅读课本开始的。他们从一个一个抽象的文学符号出发,凭着他人的描述,通过想象,使那些形象鲜活起来。这里,审美想象力越丰富,他们对审美对象的认识与把握就越具体,对审美对象的再造就越真实。正是由于这种再造的社会具象的积累,才丰盈了学生的知识仓库。这种积累越多,学生的审美想象力的基础就越厚实。

三、审美能力各点击破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培养学生审美力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学形象再现的过程。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家感知社会生活的结果,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是作家创作的唯一源泉。作家如果没有生动的直观感受,就不可能产生反映生活本质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感知又是美感的门户。审美必须有一个对象作为外来刺激,主体通过感知,才能产生美感。在教学中,学生必须通过感觉和知觉与审美对象发生联系。作为文学作品的形象,不是具体的感性形象,而是通过语词虚拟的间接形象。这里“生动的直观”是靠语词刺激主体而回忆既有的表象,因而审美感知与一般的感知不同,它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伴随着敏锐的选择力和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2.活跃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想象是理解的翅膀。接受美学认为,读者是作品的仲裁人,读者的欣赏就是创造,读者就是作者,作品不过是读者阐释的蓝本而已。在接受美学那里,作者发现了什么是无所谓的,关键是读者发现了什么。在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这是接受美学给我们的重点启示。对作品的最终完成是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之中。

只要我们的学生加以想象,无声的文字符号就会变成充满激情的语言,无形的画面就会变成栩栩如生的景观,隐匿于字里行间的美就会自然地跳脱出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与其讲解分析,不如营造气氛,启发学生联想;与其微言大义,不如让学生得出自己的“哈姆雷特”来。

3.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一种精神的愉悦,不是物质情欲的发泄而是人的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审美情感里包含着丰富的理性因素。审美情感是一种“净化”的情感,它超越了狭隘的个人功利性,是审美主体在精神上求得的满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就是要使学生在对美的对象的直接观照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在不同的美学范畴中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

4.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审美理解力是主体对美的对象的分辨和评价的能力,具有“感性直接观照”的特点。要具有一定的理解力,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想象能力,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就必须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培养他们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情感。

同时,审美理解是有层次的,我们要力求引导学生进入比较深的审美理解层次。审美理解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审美的感性阶段而步入了本质分析的理性阶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够更深刻的感觉它。

四、审美能力评价

在长期的审美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有无缺陷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与方法。

1.坚持评价的导向性与激励性的原则,要重视近期发展和长远规则,评价导向要从实际出发。建立一种激励改进的机制,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和自尊心,激发学生潜能,满足学生发展个性的需要。

2.坚持评价的主体性与多角度的原则,评价的主体是学生,重视对学生主体的评价,能调动学生主体意识,促进他们主动地得到发展。

3.坚持评价学生差异性与整合性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等个体的差异性,给学生弹性化、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4.坚持评价的开放性与客观性原则,开放性评价就是要面向实际,面向社会,要充分考虑教育的社会性因素,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作者单位:湖北襄阳三中。

猜你喜欢

想象力对象主体
神秘来电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