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的行为主义观

2015-05-30侯万胜曹欢欢

学园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习行为

侯万胜 曹欢欢

【摘 要】正值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全国已基本实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新课标》,提高学习效率以及班级管理,学习的行为主义观对教学和班级管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学习行为 团体结果 良好行为游戏 同伴压力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152-01

提到学习,我们大多数的人都会联想到学校,想到我们所要掌握的知识,比如数学、语文、外语、化学等自然学科;也会想到学习就是学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满足我们精神的需求,让我们活得更有意义。然而事实上,学习并不只局限于学校,那么,什么是学习呢?从狭义来说,是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实践等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从广义上来说,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或实践)引起的个体知识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而这种学习的变化,发生在个体的知识或行为当中。学习的行为主义观对教学和班级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出,在教学中应进行直接教学、明确学习目标体系: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应用团体结果、相倚契约和代币制等方法。本文将主要介绍团体结果对教学与班级管理的影响。

教师可以基于某些特定的学生行为对全班进行强化。比如,在幼儿园,如果午饭的时候,某些不好好吃饭的幼儿如果表现好,那么他所在的班的幼儿都将吃到一个特别的点心。同样,教师也可以基于每个学生的累积行为对全班进行强化。比如把全班或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得分加到一起,并根据得分给予全班学生奖励。良好行为游戏就是一个例子:首先,师生共同讨论如何使班级变得更好;其次,一起找出指向学习的良好行为。通过共同讨论,教师和学生可以制定出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如果某个学生违反了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就要给该学生所在的小组做一个记号。一段时间后,记号最少的小组就会得到一份特殊的奖励或一个特殊的待遇。但是如果所有小组的记号数目都比预期的要少,那么他们都将得到奖励。历史经验也一再证明:有没有团结互助的集体精神,是判断一个群体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也常说,“团结就是力量。”一块砖,只有堆砌在一起才能成为高楼;一滴水,只有流入大海才能生存。有时候,班级还需要制定“无闲谈”的规则,这样小组之间就不会把时间都花费在指出彼此的错误上了。使学生树立“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团体思想。大量的研究表明,尽管这种游戏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没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但是却对规范学生行为的学习可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游戏形式还能预防学生多种行为问题的出现。

如果不将全班学生分组,也同样可以使用团体结果。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基于全班学生的集体行为给予强化。然而,我们在使用小组方法时需要慎重:假如某个学生违反班级规章制度或行为不当,但是其所犯错误并没有真正地影响到小组,那么这时候整个小组就不应该为此而受到惩罚。我所带的班级就出现过以下的情境:为了迎合新课改,我所在学校也进行了改革,要求每一个班级都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把学生分为六到八组不等,要求科任教师根据课堂情况给每组打分,有学生回答问题,就给他所在组加一定的分,而有的组没有学生回答,就要给该组扣分,甚至由于这个组会影响全班的考核,长此以往,该组的学生就会受到其他组学生的指责以及排斥,因而使得该组学生觉得自卑,认为自己没有用,影响了其他同学,在学习上就更加缺乏自信心,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我们可以看到扣分制度在维持班级纪律方面很有效,但在学习方面并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让有些学生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斥,以至于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应通过设置适当的强化措施来改变学生在学习活动或其他活动中不当的表现或习惯,在矫正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到既不伤面子又能意識到自己的错误,比如,在适当的时候运用眼神暗示、停下来注视、走近悄声提醒等方法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如果对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运用以上方法,将会在教学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活动中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然而,同伴压力并非都不好,支持和鼓励的同伴压力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不当行为,不要采取过于强烈的惩罚、刁难、讽刺等手段,防止学生对学习活动形成恐惧、紧张、恐慌等不良反应。例如:学生在学习广播操的过程中,某一个动作不到位不应立刻进行严厉的批评,有些同学大脑支配肢体的能力确实达不到正常水平,特别是刚开始学习的学生。如果那样会使学生产生不良的紧张情绪,更加导致学生动作形成的困难。有些犯过错误的学生,在某一天,他觉得自己想好好学习了,也开始付出了努力,同时,他的父母、朋友和老师也给予他鼓励和肯定,那他就会更加努力,以周围学生为超越对象,一步步地达到目标。因此,我们建议教师在学生关注、认可同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团体结果,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或犯过错的学生因得到其他学生的关注和鼓励而有所改善和进步,那么此时使用团体结果将更加有效。教师也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给予其他学生支持和建设性反馈。但是,对于那些似乎很享受破坏规章制度所带来结果的学生,教师就不能以常规来处理,而要给予单独的处理。

〔责任编辑:林劲〕

猜你喜欢

学习行为
大数据思维下教学过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edx平台教育大数据的学习行为分析与预测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关注学生的“学”,从设置学习活动开始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浅析“胡格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行为
公开课与常态课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