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职业教育发展思路与改革

2015-05-30吴婧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职业学校现状分析职业教育

吴婧

[摘 要]从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的现状出发,对职业学校学生现况展开分析,对职业教育特点的提出初步认识,从而开展对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的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现状分析

我国现行的教育机制中,职业教育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教育方式。随着越来越多职业学校的涌现,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们不禁要对职业教育将来的发展思路进行一番探讨。

一、对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和教学现状的分析

1.学生现实状况。从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看,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有减弱。究其原因,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点:

(1)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身刻苦钻研精神不够;

(2)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或智力、记忆能力,与以往入学分数较高的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

(3)有部分学生虽然显得聪明伶俐,但对以课堂、书本为主的灌输知识的教育接受方式不适应或很不适应,学习效果不好;

(4)也不排除部分学生有“读写困难症”。此类人可能需要特殊的教学方式。解决此类问题后,常常显示他们特别聪明或具有创造力。

2.部分学校教学状况。我国现行职业教育课程多采用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比较符合教学规律及师生习惯,可以使学生学到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比较突出。但这种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近年来,有些学校虽然进行了MES教学和一体化教学,但整体框架仍未能打破,生产实践的针对性不强。应发挥职业教育突出实践性的教育特色,按照培养岗位能力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学相关学科知识,而着重于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

二、对职业教育特点的初步认识

职业教育应当是不同于基础教育和高等理论性、研究性教育的,其特点可作如下分解:

1.专业技能性要求较高,而理论性要求相对较低。职业教育,面向社会职业的具体工作需要,以职业技能为主。培养的是具有与本专业工种和相关工种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科学技术、应用基础知识和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及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能力;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生产经验和高度熟练的技能技巧;具有独立解决本职、本岗位或岗位群复杂和关键操作技术难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革新精神与创造性劳动能力;具有组织劳动生产、施工现场管理和传授职业技能的能力的职业技术人员。

2.面向具体工作职业的实用性。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性教育不同,是直接面向具体工作实用技能的教育,所教、所学要更紧密地联系实际,要实用、有用、管用。

3.以反复训练、熟能生巧的技能性为主,以不断创新、不断研究发展为辅职业教育在培训内容、时间、难度上相对短平快。最需要的是反复“操练”,以足够的时间、相关的技术指导进行专注的专门教育。训练。是以“熟”生“巧”,以“练”求“精”。

4.在现代社会,职业的技能教育对社会职业工作,应当也正在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特有价值和不可替代性现代社会,相当部分的社会职业工作的技能复杂性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益求精,分工越来越细化、专门化。不但“隔行如隔山”,而且相当一部分工作技能,如果不专门学、专门练,不成为“熟手”乃至能手,就适应不了工作需要、竞争需要。并且,當代社会管理的发展,也越来越注重人的能力培养。近年来,国际上管理理论也在从“经济人”的物本管理,发展到“社会人”的人本管理之后,出现了“能力人”与能本管理的新趋势。现代社会,发达国家正在把塑造“能力人”,作为新的追求。这也使对人的职业技能教育训练更见其必要,更凸现能力培养、职业技能培养的特有价值乃至不可替代性。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探讨

1.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概括地说,应当是:面向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状况,强化职业的实用性技能教育。近期,结合社会现实需要,以“就”业为主,兼顾就“高”。实施就“业”、就“高”、不就“理”。——少讲乃至不讲过于高深的“理论”,多讲“操作”,多搞“实训”,偏重学技能、出能手。为了实现这一思路,必须设置以职业能力和岗位目标要求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中长期,结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发展和研究多门类职业技能、技巧,进一步体现和实现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特有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实现职业专项技能对职业工作者的全员必备性。

2.实现这一思路的可能性

(1)社会有现实的需要。去年以来,社会对职教毕业生需求有较大上升的趋势,正说明社会需要本来是有层次的,说明社会对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实用人才的需要是现实的。用本科生当操作工,在现实条件下,既是浪费,又是不必要和不可能持久的。

(2)学生素质条件有现实的可能性。职业学校是有部分学生对传统理论教学接受理解能力不够强,但他们对反复操作即可实现的技能要求,还是能够较好地达到的。部分可能有“读写困难症”的学生,在技能教育实训中,不但不会“困难”,可能正好“如鱼得水”,可以大展身手。职业学校出“能手”,有学生素质方面现实的可能性。

(3)职业教育应当开拓和激发社会对职业技能乃至“能手”教育的需求社会职业工作需要熟练的工作者乃至能手。职业教育如果能够满足这一需要,必然会激发社会对这一类教育的新一轮的需求。

(4)职业教育应可成为基础、理论教育不可替代的教育。职业技能乃至职业工作“熟手”、“能手”的教育,应当和可以成为以基础知识、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育,以专业理论和创新研发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所不可替代的教育。因为,三者各自实施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及其用途(与实用联系的程度)是不同的。

3.对职业教育近期、远期目标的初步解析

(1)近期目标:以就“业”为主,兼顾就“高”。就“业”,就“高”,不就“理”。这是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和社会、家长与学生现实状况和心态的近期目标。由于几千年“唯有读书高”等历史传统和现实评价与相关政策的影响,学生和家长对学业,还是非常执着地“就高不就低”的。这也是目前普高热还在“热”的重要原因。

职业教育,目前也需要顾及这现实状况,以就“业”为主,同时兼顾就“高”。在主要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开通学生提高学业水平的可能通道,使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在职教学习阶段,根据各自能力和可能“,各得其所”的机会。实现职业教育的“左右逢源”,扩大生存空间,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和积蓄力量。

(2)中长远期目标:逐步实现职业技能教育。对社会职业工作的全员必备性。在深入研发多门类职业技能教育的基础上,满足和激发社会对职业技能乃至能手教育的新一轮需求,实现职业教育对职业工作者的全员必备性。——实现人人须经职业教育或培训,才能从事职业工作。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实施教育富民工程,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增强教育主动对接经济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智力支撑和直接有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海霞.中德中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2]苏敏.职业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3.

[3]刘珊.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6.

猜你喜欢

职业学校现状分析职业教育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让管理更有效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