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5-05-30宝希吉日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建议改革

宝希吉日

[摘 要]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提升人力资本的基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如何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以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建议

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21世纪,我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2005年,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做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报告,指出: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要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扶持力度。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1.办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目前的职业教育还是以填鸭式的课堂书本讲授为主,忽视了职业学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仍然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专业”“技术”的特点。教职队伍也因为机制的僵化而缺乏信心和进取心,干劲不足、消极观望成了教职队伍的主流精神状态。职业学校虽然乘着改革的大好春风,却不能扬帆高歌。

2.专业设置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大部分职业教育院校在设定专业时,缺乏对专业人才供需状况的调查研究,也缺乏科学有效的专业论证和预测机制,没有形成与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发展趋势相适应又立足于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的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规划。一方面给职业教育学院的毕业生造成极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扩大,造成教育与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例如在一些以农业发展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其地区的职业教育院校却仍然坚持对热门专业如计算机专业、机械专业等的大力发展,而忽视对与本地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农业方面专业的关注。

3.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学生需求。国内许多中职院校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时候,对于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没有重视起来,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充斥着课堂,把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对于材料与黑板的依赖性太大,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理论知识,但它是在牺牲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讲,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建议

1.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虽短,但发展速度迅猛,目前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今后一定时间内,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彰显了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但从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现有状况看,在就业时,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本科生相比,仍处于弱势地位,甚至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时设置的门槛高,即学历要求高,把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拒之门外,使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没有应聘资格。职业院校学生的出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就需要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共同发展。一方面,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逐步设立职业本科,为职业院校学生继续学习深造搭建平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学历和能力水平,更好地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直通车,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让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互认、融通,为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学习本科课程或考研究生提供机会。从部分国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来看,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相通的。例如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学历互认,中职毕业生升高职、高职毕业生升本科或考研道路畅通。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通。如果实现这一体系互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高职学生继续学习深造铺路架桥。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满足学生技能学习的要求在我国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导,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法仍是职业院校的主流。在信息传播日益迅速、技术更新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必须改变长期沿袭下来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国内外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缺乏兴趣,不愿意参与,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借鉴美国、加拿大的合作教育的经验,与社会各界广泛联系,使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设计系列化的技能培训项目,通过案例、实验、实习使实训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规范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资格认定,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由于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对此都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我国由于缺乏规范和要求,职业教育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与培养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政府应尽快成立相关机构,规范职业教育的管理,建立统一的、全国性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保证各种职业资格相互间的认可。同时,要促进职业院校与相关行业的合作,重视吸收企业界人士充实职教师资队伍。一方面,要鼓励高校教师流动到企业界,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邀请企业界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到学校参与教学工作,传授一线岗位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这是培养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3.加快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这些要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的核心就应当为: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以全面发展素质为本。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操作性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技能,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

面对高校学生,各种证书让人眼花缭乱,而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除了毕业证以外,还应揣着怎样的证书走出校门,才能在就业市场上独树一帜,具有强势竞争力?无论课程和专业如何建设,最终要落实到人的成长上。所以,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教育。我们应该尝试建立职业基本素养证书制度,希望学生在毕业后拥有“双证书”,即毕业证及职业基本素养证书,拥有“双证书”才是学生合格毕业的标志。把“职业基本素养贯彻到各个专业课教学课程中,成为德育的一部分,课下延伸到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環节,把职业素养的养成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培养学生的全过程。

4.建设校园文化。大部分职教学生学习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差,没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再加上青春期的萌动,问题学生较多。加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追求更高的理想。校园运动会、校园歌咏比赛等活动,校园诗歌、书法、围棋等文化团体都可以使学生找到归属感,找到自信心。

三、结语

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教育的目的决定了教育手段。作为职业院校,要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锐意进取,有理想、讲道德、能吃苦、善合作、守纪律、能担当,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让职业院校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周德富,田凤秋.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0).

[2]郭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探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3(03).

[3]何荣山,周辉.国内外高职教育学生培养规模、模式及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J].职业与成人教育,2005,(7).

[4]张宁.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看中国职业教育发展[J].教育研究,2009,(2).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建议改革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改革之路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改革备忘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