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日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比较

2015-05-30李鹏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日课程标准美术

李鹏

[摘 要]我国的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目标的视野呈现出超越学科知识、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的倾向。日本的高中美术学习指导要领课程目标所关注的重点是美术学科知识的学习,呈现出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内向型倾向

[关键词]中日;美术;课程标准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无不大力推行教育改革,以此来提升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力。随着全民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

一、我国的美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是教育管理、教材編写、教师教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

1.构成

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两部分。

总纲规定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学科的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教学时数表和教学通则等。

分科课程标准规定各科教学目标和教材纲要、教学要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应有最低限度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方法和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2.称谓

课程标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但只要是关于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都可以认为是课程标准。

所以,尽管不同国家对这种教学指导性文件的称谓不同,如“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美国)”、“教学大纲(德国)”、“学习指导要领(日本)”等,但在本质上都属于课程标准。

二、我国的美术课程标准现状

1979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建国后第二个美术教学大纲《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大纲首先将“图画”改为“美术”,并将基础美术课业分类为绘画、工艺、欣赏三大类。其中绘画50%(写生25%、临摹14%、创作11%)、工艺40%(图案25%、手工劳动15%)、欣赏15%。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年后的2003年4月又颁布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现行的美术课程标准旨在改变我国以往美术课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学科壁垒森严,或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新标准重视在美术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三、中国与日本课程的比较

1.课程目标的比较

(1)日本的高中美术学习指导要领的课程目标

日本的美术课程目标由总体学习目标,分科学习目标构成。其总体学习目标是:“通过专门的美术学习,丰富学生的美感体验,在磨练感性、提高创造性的表现和鉴赏能力的同时,培养致力于美术文化发展和创造的兴趣与态度”。

分科学习目标有13项,它们是:【美术概论】、【美术史】、【素描】、【构成】、【绘画】、【版画】、【雕刻】、【视觉传达设计】、【传统工艺设计】、【信息媒介设计】、【影视表现】、【环境造型】、【鉴赏研究】等。每项分科目标都是详细具体的,都是与各自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

(2)我国的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与日本的学习目标构成不同,我国课程标准没有设定分科目标,而是把各个学习内容的学习目标概括的写进了课程目标。我国高中美术课程目标是:“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除此之外,课标还提出了造型语言、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学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和有创意地展现美术学习的成果等为代表的4项详细具体地课程目标。

(3)两国课程目标的异同

①共同特征

通过对中日两国课标中对课程目标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中日两国的课程标准都主张通过对相对专业化的途径进行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理解美术的造型语言、磨练艺术感性的基础上,提高美术创造性的表现和鉴赏能力。

②不同之处

A.学习领域划分不同

我国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将学习领域划分为【美术鉴赏】、【绘画·雕刻】、【书法·篆刻】、【设计·工艺】、【新媒体艺术】,而日本高中美术学习要领则把学习领域概括的划分为【创造性表现】与【鉴赏】。前者具体详细,后者简洁概括。

B.选修、必修的设定不同

我国的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没有规定某个学习模块为必修课程,但在相关课标研修材料中通常建议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然后再任意选修其它两门学习模块。而日本的高中美术学习指导要领则规定【美术史】、【素描】和【构成】模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而其它学习模块则作为选修科目。可以看出,我国的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体现出学习选择的灵活性;而日本的高中美术学习指导要领则突出了对美术史(理论)和全面美术学科技能(绘画基础课与设计基础课)的学习,强调了美术课程的学科性。

总之日本的美术课程给了我们很多方面的启示,我们在借鉴对方经验的同时,也要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让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尹少淳 著《美术课程标准的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2]常锐伦 著《美术学科教学论》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

[3]潘耀昌 著《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3.

[4]张小鹭 著 《日本美术教育》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4.

[5]刘晓璐 著 《日本美术史话》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猜你喜欢

中日课程标准美术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