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激发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2015-05-30赵宇星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文言文学习兴趣

赵宇星

[摘 要]文言文是古人的语言,其表达习惯、语法句型都与现代语言有着极大的差别。对于缺乏文言基础的中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兴趣的缺失导致其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薄弱。面对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现状,探究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文言文;说文解字;学习兴趣;对策

余光中先生针对当前部分青少年语文水平渐趋低下、作文交白卷的状况,提出要增加文言文的教学。文言文作为古代书面语言,记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古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当代青少年,只有既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拥有现代科技知识,才能担当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重任。但是,文言文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语言,与现代生活距离甚远。如何激发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也成为了我们亟需解决的难题。为此,通过在教学中的不断探索,总结如下策略。

一、发掘汉字、词语的魅力

读书必先识字。学习文言文必先识字,而字包括形音义。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首先必须综合文字、训诂等知识,讲清汉字的形音义,发掘汉字、词语的涵义。

《曹刿论战》中有一句“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学生把“狱”常误解为“监狱”,未能理解词语的古今异义。《说文》:“狱,确也。从犬犬,从言。” 犬犬,即两犬。朱骏声《通训定声》:“狱,讼也。”犬好斗,用两犬示相争;打官司要争是非曲直,故从言。狱为会意字,本指打官司,后引申为案件。打官司,往往有人会因犯法而入狱,故又引申为监狱。知道了狱字的形体和词义引申的轨迹,就不难理解上句的“狱”。

《鸿门宴》中有一句“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数”,有的学生读作“shù”,其实读“shuò”,义为屡次、多次。玦,《说文玉部》:“玉佩也。从玉,夬声。”玦是形声字。从夬得声的字有“坚决”之义,如决、玦。讲清汉字的形音义,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字词、文章的理解。

二、与时俱进,以今释古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语言要求简洁,这必然要用到文言文。中学生写明信片,常常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慰朋友;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激励同学珍惜时间。当老师、父母不关心自己时,有人会说:“春风不度玉门关”,将师长之爱喻为“春风”,以偏远的“玉门关”喻自己,形象生动,伤感之情油然而生。当别人钻到钱眼里时,有人会说:“唯利是图!”以倒装句式强调“利”,鄙夷之情溢于言表。引用文言名句,不仅典雅、凝练,而且文化底蕴深厚,讲讲这些实例,学生必定会增强学文言文的兴趣。

现代生活熏陶下的中学生,有其优势,但也有些心理问题,这可在文言文中找到激励的良方。《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因此应自强不息。地势顺承天意,积德容载万物。我们应奋斗不息,胸怀宽广。“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认识别人的闪光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要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地学习。 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心理,阐发古人思想精华,使文言文贴近中学生,必然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学习技巧与教授方法相结合

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往往重阅读,轻写作,往往导致文言文与作文脱节。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诵读法、贯讲法、评点法、译注法、综合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 《石壕吏》 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大多数就“吏”的凶残和“妇”的可怜作热烈的讨论,但是也有小组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作者所拟诗题是《石壕吏》,为什么却详写老妇人?在这苦难的现场,杜甫都做了些什么?杜甫为什么不站出来?是怯弱还是什么原因呢?这几个问题让全班沉默了好几秒钟。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是发散性的。于是笔者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分组表演,理解诗作的思想内容,再现诗作的意境画面,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我们若借鉴这些描写的方法,写人就会少些呆板、多些灵气。

中学生议论文论证乏力,孟子的文章颇有借鉴价值。《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议论文中的上乘之作,孟子文章论证严密、气势磅礴的特点,于此可见一斑。本文先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再逐层递进,先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为例,从进攻方的失败,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再守方条件有利却弃城而逃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最后从正反两方面揭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根本原因,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而点明中心论点。而“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四个双重否定句构成排比句,气势磅礴,语气强烈,突出形势于守城极为有利,但弃城而逃,这种强烈的反差,雄辩的证明“地利不如人和”。

以文言文的构思和表达技巧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觉得文言文有宝可掘、作文有法可依,必然激发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达到锻炼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 汉 许慎 撰 宋·徐鉉 校定 中华书局 1963年版 .

[2]《说文解字注》汉 许慎 撰 清·段玉裁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版.

[3]《谈谈学习古代汉语》王力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年版 .

[4]《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文言文学习兴趣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