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小练笔让小学中年级学生从容写作

2015-05-30沈飞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年级写作能力

沈飞

[摘 要]立足教材文本,潜心研读教材,将作文训练重点分割到每节课上,于细微处寻找切入口,以片段的形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在感悟、品评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在体验、实践中发现写作的素材,由浅入深,开展灵活机动的写作训练,来训练学生的写作,那样“小练笔”定会练出“大手笔”。

[关键词]课堂小练笔;中年级;写作能力;习作素材

作为身处教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的耳边经常能听到许多家长的无奈:老师,我家孩子写的作文很差。老师,我家的孩子不会写作文……如此等等。而在我们平常的语文课堂上,也经常能发现这样的情况:每当谈起写作文,学生总会觉得不知怎么写,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而每次习作后,学生交上来的作文,要么是造假,胡编乱造,要么是抄袭,拿来主义,要么是空发议论,瞎编。有的学生虽能写出一篇作文,但是过分重视作文的技巧,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今天的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一种重阅读、轻写作的不好倾向。大多语文老师,对于阅读课分析得非常的详尽,可是对于学生的写作,上课时有的干脆在黑板上,出一个题目叫学生写去就完事了。

目前的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这些现象,应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需要关注的重点。那么如何将语言运用落到实处,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依托文本进行有效的课堂练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写作指导方法。

一、仿写迁移,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

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多年的教学让我感到,要让学生掌握这种技能,模仿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篇篇课文是读写有效迁移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通过仿写范词、范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在每课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精美词句、重点句子反复诵读甚至会背,再进行仿写。这样,既积累了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语须合乎语言规范,应准确使用词语,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贯通顺。

1.抓住特色词语,进行仿写拓展

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文中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出现了许多精美的词句。如“乳白色”一词,我先分析了这个词语的结构特点:由事物名称加颜色构成,然后让孩子们举一反三,说出这样构成的表示颜色的词语有:金黄色 玫红色 土黄色 湖蓝色……我又牢牢抓住“又香又脆”,让孩子们进行仿写迁移。我问孩子们:吃过榛子吗?(孩子们齐答吃过)又香又脆的榛子呢?看“又香又脆”这个词,有什么特点?有的孩子说,这个词语的结构是ABAC式的。有的孩子说,这个告诉我们榛子的两个特点:香,脆。有的孩子说:两个又把香和脆两个特别连起来了。有的说,加上两个又,表明非常香,非常脆……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对这个词语的解读也更加深入透彻。我马上回应:“如果我们把又换成非常呢?你再读一读,有什么感受?”孩子们纷纷读起来,性急的孩子顾不得举手,马上嚷起来了:读起来不顺口,有点别扭。“对,用了两个‘又,不但更突出了榛子香和脆的两个特点,而且读起来更有一种音乐美呢!不信你试试!”孩子们跃跃欲试。然后,我又让孩子们找一找:在我们的课文中,这样的词语还有吗?孩子们立刻找出了:又松又软,又肥又厚。“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吗?“又黑又瘦,又大又圆,又酸又甜……”接着我又安排了让孩子们过第二关:把这些词扩展成短语。又香又脆的( ) 又松又软的( )……

最后,又让孩子们美美地读一读,记一记,课外再去搜集此类短语,孩子们们大胆想象,踊跃参与,在快乐的仿写游戏中,积累了知识,练就了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功,作为语文老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2.着眼优美句段仿写,提高遣词造句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为了让学生走近诗歌,喜欢诗歌,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第二节的样式做了这样的尝试: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 ,她把 ,她把 她陪着 ……

仿写是读写结合原则最佳的遵循方式。这样填空式的仿写,既可以达到训练的要求,又降低了模仿的难度。

仿写句子“形式为仿,关键在想”。拟人化的笔调,大量的比喻,让原本静默的事物变得灵动,富有生命的活力。孩子们在练笔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了一次次更深层次的对话,将文本的语言不断内化,再创造,大大提高了孩子遣词造句的能力和汉语语法修辞运用能力。

二、创设情境,填补文本空白处,让孩子笔下生花

海伦.凯勒说:“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在教学《触摸春天》一文,为了让孩子们深入体会安静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1)师:让我们当一回安静,合拢双手,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安静的内心世界。(老师朗读,学生想象)(2)师:安静,蝴蝶就在你的手指间扑腾,你有什么感受?

(1)太好了,我抓住蝴蝶了!——老师看到了一个高兴的安静。

(2)太不可思议了,我居然抓住了蝴蝶!——是啊,安静真是太惊讶了!

(想象)你会和蝴蝶说些什么?

(3)安静,蝴蝶就在你的身边呀,为什么不伸手拍它,而是轻轻地拢住它呀?

(4)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安靜,请你用文字记录下刚才发生的一切,特别是你的所思所想。随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提笔,课堂上只听到一片沙沙的写字声。这一次小练笔,孩子们纷纷记录了自己独特的心灵体验,精彩纷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随文练笔,举一反三,积累与运用的捷径

陶行知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我们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出有用的写作因素和写作的基本方法,把阅读与写作有效融合。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从中体味到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法的真谛,迁移运用,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请看《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教学片断:

师:听听,走进秋,仿佛走进了一座广阔的音乐厅。细心聆听这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些什么?

录音播放各种秋的声音,学生细心聆听。

师:你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

生1:我听到了果子掉落在地上的声音。

生2:我听到豆荚爆裂的声音了……

师:能学着课文一二自然段的样子写下来吗?

学生练笔后交流:

生1: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扑通”,是果子投进大地妈妈怀抱的话语。

生2:听听,秋的声音,蜜蜂扇动翅膀,“嗡嗡”,是和花儿告别的歌韵……

其实,以文本为载体,帮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降低了学生写作难度,创造了有利的心理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写作活动之中。将课文语言巧妙地稍加一些变化,就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描写这个事物的句子移为对另一事物的描写,真正将读写结合落到实处。

四、在文本结尾处拓展,激发创作之潜能

例如《秋天的雨》一课,老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品味文本语言的景物美,色彩美之后,牢牢抓住文章的最后一段话:“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展开拓展,巧妙设计小练笔。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歌。它把红色捎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 。”有的孩子说:红红的苹果像小姑娘的笑脸。老师适时指导:哟,这个小姑娘还有个酒窝呢!于是,在老师的一次次点拨下,就有了孩子的大作:“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歌。它把红色捎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小姑娘的笑脸,露出深深的酒窝,笑啊笑啊,盛满了秋天的美酒!”多美的文字,多美的秋天的雨!有了这个范本,孩子们一下子茅塞顿开,纷纷举高了手,睁着想一展风采。而此时老师立刻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创造灵感写到纸上。有的孩子写:“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歌。它把紫色给了葡萄,紫亮亮的葡萄像小朋友的眼睛,眨呀眨呀,眨来了秋天的丰收!”……大胆的想象,让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孩子们独特的个性体验融合在了一起。但是,遗憾的是,孩子们写的清一色都是水果丰收的景象。之后,我又指导孩子们:大家写的苹果、葡萄、香蕉等都是来自哪里呢?哦,是果园里丰收了。那咱们再来看看,还有哪里也丰收了?对,我们一起来看田野里……这样的拓展,既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如果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能有一双“慧眼”,利用这些空白点,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动而辞发,作家的创作,总是由内而外。没有深厚的情感,怎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而深厚的情感,也要靠平时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在探究、想象中放飞心灵,思载千里,鼓励他们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说用文字记录下来,就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就能使前面所说的作文病症越来越轻,直至消失殆尽。

课堂小练笔是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的百花园,袒露純真心灵的芳草地,练就写作能力的大舞台。只要教师立足教材文本,潜心研读教材,将作文训练重点分割到每节课上,于细微处寻找切入口,以片段的形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在感悟、品评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在体验、实践中发现写作的素材,由浅入深,开展灵活机动的写作训练,来训练学生的写作,那么,我们的阅读课将会更有效,更灵动,“小练笔”定会练出“大手笔”。

猜你喜欢

中年级写作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三写”结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