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科学教学

2015-05-30孙凤霞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材料

孙凤霞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做好小学科学教学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在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之上,要加强对实践的探索和研究,争取找出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探究精神及创新精神等,不断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材料

小学科学课主要使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 因此,为适应社会、科学发展前进方向,从小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科学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严慈并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新课程理念下培养的新教师,在工作之初,都是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努力目标,想要树立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形象,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平等交往,以朋友的模式相处,营造师生平等的融洽教学氛围。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因为缺乏教学经验而忽视一个重要问题———“良师”是“益友”的前提。 副科老师不同于班主任,学生在与副科老师交往的过程中,尤其是和年轻的副科老师相处过程中,往往没有过多的压力,更加容易沟通,融洽交流。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差,正因为如此,认为生活中和老师是朋友,无话不谈,在课堂上也能随心所欲,纪律散漫,使得科学课堂比主科的课堂更难把握。 要想上好每一堂课,构建有效课堂,不严厉是不行的。 但是严厉并不代表专制与绝对权威,而是要在学生面前树立作为教师的威信。

作为良师益友,身份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学生的朋友。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存在多种角色关系,既有师生关系,又有朋友关系;既有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又有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严慈并济是关键。 要想成功的扮演“良师”“益友”这两个角色,要严格分清时间和地点。 课上,教室里是“严师”;课间,走廊里是“朋友”,必须让学生明显地意识到这两种角色的分界线。 本着“严谨的课堂教学、宽松的课间育人”的原则,扮演好“严师”“益友”这两个角色,且尽可能的达到二者和谐统一,才能规范课堂,保证科学课程的正常实施。

二、精心准备实验,开展有质有量的实验课

1.有效的提供实验材料。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学具材料是学生开展实验活动的基础和关键。 比如,在上探究磁铁不同部位的磁性是否相同这课时,学生通过在磁铁不同部位挂回形针或其它小的铁片,从各部位吸引的数量不同来认识这一科学现象。 在这节课上,由于我准备的磁铁太短,学生很难用细线把它挂好,问题更大的是,这些磁铁基本上只能显示两极能吸引 8—10 个回形针,而其他部位大多不能吸引回形针,明显影响了后来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 用什么实验材料,怎么选择,这也是科学教师课前准备的关键。 目前器材室的材料有的已经用了好长时间,有的残缺不全,有的已经失效,应该的引起科学教师注意。

2.简明扼要的介绍实验方案。“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 掌握有简单到复杂 、有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有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要给学生一个有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求一步到位”。 实验是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究的一项重要策略,而实验能否有效展开,就必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实验、怎样实验等,因此,实验方案的制定或对实验步骤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那种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所谓探究,看似十分热闹,其实效率十分低下,学生走了许多弯路,最后尽管玩的很高兴,但能得到的东西很少。 在必要时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演示。

3.留有充分的時间进行实验分析。如果说实验是探究科学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对实验现象的交流分析是实现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实现成果共享,相互取长补短,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科学知识的关键。可是“动得起来,静不下来”是科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你要开始交流, 教室里还是闹哄哄的样子, 或者还沉浸在动手的兴奋之中,当一位学生在发言,其他学生的嘴都在动起来,根本听不清谁在发言,在说些什么,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五六十人的大班化教学,如何实现分析交流的有效性的确值得关注。笔者在教学中以组为单位进行一定的实验分析, 并且由组中的代表来发言展示他们小组的实验分析及实验结果。 有效避免了一个问题下去学生都在回答但不知该听谁的混乱局面。

三、将每一堂课当作是自己的作品,让学生爱上科学课

1.精彩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有一个精彩、引人入胜的开头,能够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课堂。 比如,在《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中,课堂的一开始,上课一开始给学生提出乌鸦喝水的故事:从前有一只特别聪明的乌鸦。 一天,它干完活又累又渴,真想喝水。 忽然,它看一只大水罐,满心欢喜。它飞到水罐旁,一看罐里的水不多了,嘴探进去也喝不到,怎么办呢? 它使劲地用身体撞水罐,又用翅膀推水罐,想把水罐弄倒,好喝水。可是水罐又大又重,它的力量太小了,弄不倒这罐子。 忽然,它急中生智,想到了个好办法,最后喝倒了水。提问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以此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 接着同学们用经验说出乌鸦是通过把小石子仍进瓶中才喝到水的。 笔者由此追问, 引出本课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2.巧用教材,精心构思。科学课的教材有其独特之处:文字少,精彩生动的图片多,这就给教师更多的发挥和扩展的空间。 对于教学条件有限的学校,巧用教材,将有限的课本资源不断放大,同样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比如在三年级动物这一单元中,书本的资料库中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比如: 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的象龟,它可以活到 300 多岁;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等等。这些知识都是小学生爱看的。看到这些顿时能够给学生全新的体验,感受到自然界的神秘和多彩。

3.灵活变通,活用器材。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 各种各样的仿真模型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在《植物的叶》一课的讲解中,笔者当堂展示了各种植物叶子标本,得到了极大的成功,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是,并不是每一节课都会有配套的材料以供教师选用。这时,如何灵活变通就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在上到《磁铁能吸引的物质》一课,由于实验室并没有配套的器材。所以我要求学生自已带,但学生们带的东西都不一样, 这时笔者就引导他们用不一样的材料来进行实验,最后一起总结可以被磁铁吸引的这些物质有何共同点。学生能很快得出磁铁能吸引铁, 这也有助于学生养成小组合作的精神。

四、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做好小学科学教学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在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之上,要加强对实践的探索和研究,争取找出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探究精神及创新精神等,不断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敬标. 小学科学教学渗透科学史教育的研究[J]. 教学与管理. 2010(08).

[2] 杨晓鹏,万爱珍,卢霖. 关于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 教育学术月刊. 2010(03).

[3] 孟令红,角屋重树,清水钦也,松浦拓也. 影响小学科学学力因素的中日比较研究[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0(05) .

[4] 金伟平. 小学科学教师参与式研训的实践探索[J]. 浙江教育科学. 2010(01).

[5] 张晓莹,林长春,梁国明,吴育飞. 河北省小学科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 .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材料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最美材料人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