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2015-05-30胡士新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新课程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胡士新

[摘 要]小学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思考方式的重要阶段,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对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大有裨益。本文笔者将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对其重要性和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各个学校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一些改变,并获得了可喜的进步。学校在教学方面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也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现今的教学方式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语文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完成大量的阅读任务,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但却忽略了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以下笔者将根据实际教学案例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途径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现状

阅读是对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良好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因此抓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良性的推动和指导意义,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保障。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生的阅读数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和教学质量不容乐观。比如,教师自身没有清晰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将学生的阅读水平限制在段落划分和优美词句的积累上。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与实践

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職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例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价值。千万不可扮演学生学习的“独裁者”,为学生做决定。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巧妙地把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既要将自己的想法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亲身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又要防止将自己的理解强加在学生身上。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给与是快乐的》时,我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展开课堂,组内学生互相就这篇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每位同学都可以参与到讨论中,课堂参与度高,学习气氛也非常浓厚。最后由教师进行课堂总结,然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进而组成一节完整的课堂。学生在讨论中能够及时弥补自身不足,真实地感悟文章背后蕴含的情感,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下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交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品质。学习能力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它是促使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直接推动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探索,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潜在价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明确知识的类型,将有探索价值的内容留给学生,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2.让小学生在阅读中自主选择沟通方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教育人文性的一种体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交融,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工具性就像食品原材料,人文性就是创意。没有创意的材料只是孤单的个体,毫无意义与价值;如果只有创意,没有材料,那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谈。因此,二者同等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沟通方式的选择,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丰富其内心世界。

3.倡导合理的多元阅读教学模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实现多元化阅读教学模式,首先自身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博览群书,对文章作者的背景、成就等基本情况有清醒深刻的认识。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对于文章本身教师应该有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切不可照本宣科,将“标准答案”强塞给学生。多元的阅读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多种新颖、独特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挖掘多种答案与见解。每位同学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对统一事物也应该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挖掘学生的特性,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4.打造课外阅读文化,开展课外读书活动

虽然小学语文课本是小学生接触中国语言文化、提高自身人文修养的基础,但是仅靠课本上有限的知识是不够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应积极打造课外阅读文化,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一方面,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中净化心灵,促进学生养成“博览、博学”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课外书是课本知识的延伸和深化,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外书上印证已学内容,强化已学知识,而且可以学习到课本外的知识,增大文学知识储备量。语文教师可以定期在班内开展“文学活动月”,以讲故事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中。

语文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促进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例如,教师应教会小学生做读书笔记,在阅读时,将自己的感想和感受以随笔的形式记下,这样学生在下次阅读时就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今后语文学习的基石,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一定推动作用。我们应该积极响应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理念,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科学审视的姿态对待教育,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寻找一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陆小平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S1期.

[2]张书英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J]学周刊,2011年第4期.

[3]兰臻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海峡科学,2009年第4期.

[4]黄育民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年第5期.

猜你喜欢

新课程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