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有效促进作用

2015-05-30周光荣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育教学作用

周光荣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各地各校都在积极探索并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我校常年采取“同课异构”的研讨模式,以教研促教学,努力激发教师间智慧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了优良教研氛围的形成, 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育教学;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以深入每一位教师内心,促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我校多年来长期坚持“创品牌学校、作品味教师、育品质学生”为理念、以“同课异构”为方式的教研模式,不断寻求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使教师从多维角度观察风格迥异、策略各异的教学,在交流、碰撞中不断更新、升华自身的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同课异构”的一般意义

同课异构是指选用统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我校“同课异构”的几种展开形式

1.校内“同课异构”研讨模式

即在学校内,按照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统一教学内容,要求教师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进行设计,在不同的班级或同一班级上课、研讨的方式,每学期有1-2个年级、3-4个学科组全员参与。

2.承担县域内校际间“同课异构” 研讨模式

县域内“同课异构”是指县域骨干教师下到农村学校,或农村学校教师到县城学校,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不同设计、不同构思,在同一年级同一班或同一年级不同班授课,县区内相应年级同科目科任教师参与研讨交流的一种方式。

3.“走出去、请进来、长出来”理念下的“同课异构”研讨模式

“请进来、走出去、长出来”是我校在新课改形势下根据学校实际针对教师专业化成长而提出的学习理念,所谓“请进来”,指抓住一切机会,邀请知名专家、名师、兄弟学校中的骨干教师,来我校参与讲座、“同课异构”研讨交流;所谓“走出去”,是指学校领导、教师到国内、省市县区内办学有特色的学校去学习,去取经,开拓眼界,转变思路,提升理念;“长出来”蕴意在于领导、老师在参观、学习、交流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逐步形成适合我校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三、我校“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对教育教学的有效促进作用

1.“同课异构”教研模式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新课程的根本理念是关注人的发展,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员发展和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就要求授课教师充分挖掘自身能力,合理安排课堂结构,巧妙设计教学策略、手段、形式,有效突破重难点,高效完成课堂预设目标。

(1)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突出学生主体性

参与“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教师,都不愿错过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课堂组织形式打破了往常教师唱主角、学生做配角或教师唱独台戏学生当观众的满堂灌形式,而是极尽所能,尝试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型课堂,“先自学——再互讲——后解疑”的参与式课堂,“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讨论解决”的研究性课堂,我校提出的“3-5-2”教学模式等,可谓“百花争艳”。这样的课堂,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引的作用,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求知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2)充分利用多媒体,辐射带动其他教师重视多媒体教学

“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课堂不仅内容有限,而且更新慢,知识老化,与时代有差距,难以有说服力。应用多媒体可以搜集到大量最新的教育资源,并将音像教材引入教学领域,多媒体教学传授知识则新颖、快捷 、直观、全面,不受时间和空间 、客观和主观的限制,而且能根据教学需要把涉及的教学内容广泛再现于课堂,还能扩大练习内容,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思考,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能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弥补了教材的滞后和不足。

2.以课堂为主阵地,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1)求同存异,展示授课者风采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参与“同课异构”的各位教师,多为年轻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在自己的努力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在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比较中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双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中教师的个性发展成为了积极的可能,比较中促进了执教者的自我成长,升华了自我价值,展示了授课者独特的风采。

(2)交流探讨,创设积极教研氛围

我校不同形式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构建起一种新型的讲求沟通、主动、共识、合作、愿景的人际关系,活动参与度高,教师之间献计献策,分享经验,促进了学习型教研文化的建设,使学习成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由昔日的“单干户”变成了今天的“共同体”,听课、评课、研课、磨课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局外人”,而是由“客串”成为教研的主角,创设了一种上优课、说真话、解决真问题的和谐教研氛围。

3.学生是“同课异构”的最终受益者

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樣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参与“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老师,无一不是带着这些问题去设计一堂课的。因此,这样的每一堂课都倾注了教师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空前发展,课堂效果明显优于往常,学生自然成了最终受益者。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改制度的变革,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对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才能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闫焕民.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兰州市教育科研“十一五”课题成果集》.郑作慧 罗仲伟.兰州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教育教学作用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