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5-05-30郭红娟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体育教学

郭红娟

[摘 要]体育课是以学生集体活动为主体,教师的教育教学为主导的一门学科。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把握好每堂课的内容,对渗透德育教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时,就要把德育内容纳入其中。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建设阵地,德育教育在体育课堂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体现。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人生观、世界观,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任务,就是对学生增强体质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把学习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启发学生认识身体健康与学习、工作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集体主义和勇敢顽强、奋力拼搏的精神品格,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而这些问题往往只有 在体育教学中才能体现。从这点来说,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德育教育极为有利的条件。现在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如在耐力项目达标测验中,有些同学由于缺乏拼劲,最后以几秒之差而达不到标准,在练习跳远时,怕鞋子搞脏,练习不认真。教师一旦发现学生这些问题,应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及时纠正,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学生德育素质本身就是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所以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完成了各项具体的教学任务就相应的进行了德育教育。

二、体育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

体育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知识贫乏谈不上教书,更谈不上什么育人。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体育学科的系统知识,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科学的思想往往贯穿于学科的体系中,体现在知识结构的联系之中。我国现行的体育教材是根据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学校体育的功能、学生的身体特点、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国情确定的,编教材时把各种有益的思想渗透在教材之中,只有系统的掌握才能领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我国悠久的体育文化,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体育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各种竞技项目都在向世界顶峰冲击,使得中国在各种国际大赛中日益显示出这一东方巨人的崛起。体育健儿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这都是中学生所需要的宝贵精神营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为体育课堂教学所用,各种思想的话多充实课堂教学,是德育在课堂上丰富多彩,富有魅力,开阔德育的天地,进行良好的渗透。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途径

1.结合“教”渗透

介绍我国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为振兴我过体育事业奋斗的运动员、教练的优秀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和爱祖国的教育。

(1)用中国体育健儿在世界大型比赛中那种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事迹去感染激励学生。

(2)我国具有悠久的体育发展史,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体育文化,形成了中华名族辉煌灿烂的体育史,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结合教材渗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良好的意志品质、纪律教育,挫折教育和审美情趣培养 。

(1)耐久跑,可以培养学生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障碍跑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跳马、双杠,培养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结合这些教材的特点,渗透意志品质教育 。每当学生完成任务,获得胜利时,教师不仅要及时总结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性质,更要让学生回味胜利取得不易,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继而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学习、工作等都需要具备这些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更深刻感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会不断进步,取得可喜成绩。

(2)学习篮球、足球、排球、接力等项目,教师在讲战术和技术配合时,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如果一个没有集体观念的队伍,很难体现出战术意图,没有凝聚力就很难在比赛中取胜,而一个没有集体观念的人即使个人技术再高,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由此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的荣誉联系,使学生在战术配合的练习中体会集体主义精髓和集体协作的力量。

(3)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比赛、达标测验、单元技术考评是经常要做的事情,教师可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懂得取胜是人人向往的,失败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得与失,如何看待失败,如何面对失败,如何承受失败,此时教师的有道是必不可少的。在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他们清楚失败的是成绩,绝不是精神和人格。

(4)体育课上让学生的倒霉的享受,教学中教师把握住美得瞬间,让学生去观察,去体会,在运动中领略豪迈、奔放、节律恰当的流畅之美,特别是在教授舞蹈、韻律操的内容时,更能表现出美,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懂得追求美食生活的需要,不断提高审美情趣。

四、进行恰当地评价,使德育思想渗透其中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其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行为、情感意志等都充分显露出来。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例如在同样的条件下完成同一动作,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不服输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同学则可能有不负责任、怯困难等等表现。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进行表扬或鼓励。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针对青少年具有较强表现欲的心理,热情地激发,耐心地引导,使其个人英雄主义行为逐步朝着集体主义精神升华和内化。

五、突出教师的表率作用使德育渗透得以强化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论、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还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六、结语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过硬的职业道德。我们不仅要以自己的高超技术和强健的身体形态去影响学生,还要以自己的规范行为去引导学生,更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所蕴涵的特点,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德平.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李鸿江.体育教学.首都体育学院,2009.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渗透体育教学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