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组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戏剧艺术特征

2015-05-30陈华

北方音乐 2015年8期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性

【摘要】普罗科菲耶夫是二十世纪苏联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他这套由同名舞剧改编的钢琴组曲《罗密欧与朱丽叶》,运用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创作技法,又继承了西方古典音乐的风格特征,通过钢琴音乐充分展示了这首具有戏剧艺术特征的独特作品。本文希望从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形象的戏剧性、交响化的音响、舞蹈元素在音乐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普罗科菲耶夫的这部杰作。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套曲;戏剧性;交响性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y Sergeyevich Prokofiev 1891-1953)是二十世纪苏联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普罗科菲耶夫的这套钢琴组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改编自他创作的同名舞剧,在这部作品中,他运用了其现代派的创作技法,又继承了西欧古典音乐和“新俄罗斯乐派”的传统,把严谨的古典戏剧和他独特的创作手法相结合,使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而且音乐形象鲜明,富于民主性和人情化。这套组曲由十首钢琴曲组成,包括了:《民间舞蹈》《场景》《小步舞曲》《少女朱丽叶》《假面舞会》《蒙太古和凯普莱特》《劳伦斯神父》《茂丘西奥》《少女与百合花之舞》《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离别前》,每一首乐曲既是独立的作品,他们又相互关联,作曲家通过乐曲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戏剧冲突,成功地把莎翁的这部戏剧改编成了芭蕾舞剧,并节选了舞剧音乐的片段创作了组曲和钢琴套曲,且为人所熟知。本文希望从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形象的戏剧性、交响化的音响、舞蹈元素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进而探索普罗科菲耶夫音乐的戏剧艺术特征。

一、钢琴套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作背景

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艺复兴晚期著名的爱情悲剧。在1934年,普罗科菲耶夫与列宁格勒基洛夫剧院签订了合同,把戏剧改编成芭蕾舞剧,于1935年,普罗科菲耶夫完成了舞剧的音乐创作,但是剧院认为该舞剧的音乐不适合舞蹈的编排。当时普罗科菲耶夫非常的难过,在1936年,他把这部舞剧中最具戏剧性、形象最鲜明的乐曲创作了两首管弦乐组曲和一套钢琴组曲,并由莫斯科爱乐乐团在音乐会上成功演出以后,得到大家的认同与喜爱,直到1940年,舞剧才在列宁格勒上演成功。在这三年多当中,普罗科菲耶夫也对舞剧进行不断完善,使得音乐与舞蹈动作更加契合,音乐的戏剧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现,使其成为了世界芭蕾舞台的经典剧目。

这部由舞剧音乐改编而来的钢琴套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于1937年,是普罗科菲耶夫在钢琴领域进行新探索的成果,作品采用了抒情而优美的旋律,丰富多彩的和声,多样化的节奏,把舞剧音乐的戏剧性、交响性、抒情性的艺术特征通过钢琴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钢琴组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形象的戏剧性

这套组曲是依据原作中最精彩的、最具戏剧性的段落汇集而成,乐曲的安排是以服从音乐的对比原则和演出的效果为考虑的。钢琴组曲选取了舞剧当中十段音乐改编成十首钢琴曲,普罗科菲耶夫把剧中的人物形象和音乐融合的恰到好处,既忠于原作又有新的发展。在钢琴套曲中,这十首乐曲相互之间是有关联的,根据戏剧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呈示、展开、再现三部分,第一首《民间舞蹈》可以作为整个钢琴套曲的序曲,乐曲描绘出欢快而热烈的歌舞场面,与最后的悲剧结局形成对比。第二首《场景》、第三首《小步舞曲》可看作呈示部,第四首《少女朱丽叶》、第六首《蒙太古和凯普莱特》、第七首《劳伦斯神父》、第八首《茂丘西奥》可作为展开部,戏剧人物的各种性格特征通过音乐塑造了出来,最后一首《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离别前》可看作是再现部,两位主角再次出现,这段音乐是整个钢琴套曲的高潮,把相爱的男女主人公的深情依恋与生离死别的痛苦悲愤,通过音乐语言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而第五和第九首作品更像是幕间的间奏曲。整首套曲完整地阐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在乐曲与乐曲之间和独立的乐曲内部,都充满了对比与矛盾,可以说在作品当中,处处都能感受音乐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它既非芭蕾舞的片段,也非舞剧的简化;它既发展了戏剧内容,又与舞剧不完全相似的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独立的钢琴作品。”[1]

三、钢琴音乐的交响化

这套钢琴组曲继承了普罗科菲耶夫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技法,使其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音响效果。套曲本身是由交响乐的舞剧改编而成,在乐队当中,各种不同的乐器组音色不尽相同,表现的戏剧形象也不一样,而钢琴作为单一的乐器,要模仿出管弦乐队的声音效果,把乐队中上声部的旋律层、下声部的低音层、中声部的和声填充层,通过他的改编简化,使其更适合钢琴演奏,同时音响效果要保持丰富和饱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普罗科菲耶夫利用独特而新颖的和声语言以及独创的“敲击式”演奏方法以及踏板的合理运用,让听众能在这套钢琴曲中,充分感受到音乐中恢弘的气势和优美的旋律。

如在作品第一首《民间舞曲》当中,作曲家为了展现塔兰泰拉舞曲的热情奔放,乐曲一开头就用了四个强有力的和弦,营造出欢快的气氛,钢琴模仿出管乐队齐奏的效果。演奏时候,应注意力量要集中在指尖上,和弦音色结实而圆润。紧接着第一主题的出现的是模仿了双簧管和英国管的音色,作曲家利用跳音和连音的交替发展和音程的跳进,让听众进入到热烈的舞蹈场面当中。从第六十小节开始,旋律的调性从C-?D - D的小二度关系转调,使音乐的色彩更丰富,对比更强烈。然后从第102小节开始,第二主题在?A大调上出现,用钢琴模仿短号的音响,音色明亮激昂。通过两个主题的交替出现,把年轻男女们欢庆节日的热闹欢腾表现出来。

普罗科菲耶夫利用和声戏剧性表现手法,创作出交响化的钢琴音乐,通过独特的音响效果,表现戏剧的爱恨、悲喜、诙谐、风趣等戏剧性因素。例如最后一首《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离别前》,作曲家要把两位主人公相爱的幸福、分离的痛苦以及悲剧的结局,用音乐表达出来,乐曲一开始钢琴是以长笛的音色,描绘出纯洁优雅的朱丽叶的主题,前奏以缓慢而柔和的旋律进行,两位主人公在沉静的夜晚依依惜别,右手旋律模仿长笛悠扬连贯的声音,触键要轻柔飘逸,右手控制的两个声部要把音乐主题表达清楚。从21小节开始A段主题出现,三个乐句出现在高、中、低三个音区,利用不同音区的音响效果表现不同的人物情感,高音区是朱丽叶在歌唱,中音区是罗密欧的深情倾诉,低音区是两人忧伤的合唱。B段从34小节开始,经过四次模进后,随着音区的变化,把音乐的情绪推至顶峰,最后A段主题的变化再现,见谱例3,从50小节开始音乐进入到乐曲的高潮,这里作曲家用钢琴模仿圆号和长号等铜管乐队的声音,音色要洪亮饱满,音乐旋律线条运用二声部、三声部的创作手法,中声部是旋律的主题,表现罗密欧对朱丽叶的依依不舍,旋律线条宽广如歌,低声部和高声部的分解和弦与中声部的旋律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音响组合,一问一答,就如两人的二重唱一样。把两人对爱情的忠贞与坚定,通过丰富的钢琴织体以及音色的对比变化刻画出来。演奏者要通过对音色的变化来模拟交响乐队的效果,要对钢琴音乐的织体有充分的认识,通过加强对音色的控制能力,把乐队的声部层次感利用钢琴表现出来。

如谱例1作品第十首《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离别前》。

总之,普罗科菲耶夫在钢琴上,通过独特的音乐语言,创新的调式和声,丰富的织体等

方法来模仿交响乐的音响效果,作为演奏者应根据不同乐器所模仿和表现的音乐形象,对每首作品不同的音色进行交响化的想象与分析,选择合适的触键方法以及巧妙运用踏板的功能,更好地表现不同的戏剧人物。

四、钢琴音乐中舞蹈音乐元素的运用

在钢琴套曲当中,普罗科菲耶夫充分运用了古典舞曲的体裁形式,仅从作品的标题上,就可以看到他在创作中所运用的舞蹈元素。如第一首《民间舞曲》用了6/8拍的意大利塔兰泰拉舞曲表现热烈欢快的节日舞蹈,简洁的旋律线条,愉快的节奏律动,演奏时要保持音色的柔和、流动。第二首《场景》,是2/4拍的小快板,要表现的是少年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主旋律在每一小节都有八分休止符,演奏时既要有跳跃的节奏感,又要把横向的旋律线条连贯起来。同时作曲家运用了托卡塔式的节奏,利用重音与切分节奏,使音乐更富有动力,让听众感觉到年轻人的活力和纯朴。第三首《小步舞曲》是由中速3/4拍的古典舞步,表现古典舞曲的典雅与庄重,第五首《假面舞会》则用了4/4拍的进行曲的行板,远距离跳音和不和谐音程的运用以及在旋律声部不同的位置出现重拍,使乐曲展现诙谐曲的特点。展现罗密欧与他的朋友茂丘西奥带着面具混进舞会的幽默和顽皮的性格特征。第九首《少女与百合花之舞》是2/4拍优美悲伤的行板,描绘的是朱丽叶被逼答应了伯爵的求婚,然后从容服下了毒药,第二天伯爵前来迎亲,少女们手持百合花翩翩起舞的场景,整首乐曲的旋律清晰,两拍子的舞蹈节奏平稳连贯,模仿了小提琴的音色。作为舞剧音乐的钢琴改编曲,这五首曲子都具有很强的舞蹈动机,作曲家运用了音乐节奏的多样性和复杂化,更好地突出了音乐的戏剧性的发展。作为演奏者,要准确把握节奏重音,节奏要规范,演奏者对速度的把握一定要准确,不能太过自由。

五、抒情性的旋律

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抒情性的音乐,具有音域宽广、感情细腻、音色柔和、旋律具有歌唱性等几个方面的特点[2],在这套钢琴套曲当中,作曲家通过严谨的构思,清晰的结构,精炼的音乐语汇,刻画不同的音乐形象。例如第四首《少女与朱丽叶》的中段部分,第七首《劳伦斯神父》、第九首《少女与百合花之舞》和第十首《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离别前》都大量运用了抒情音乐来表现人物细腻的情感。在这套组曲中普罗科菲耶夫的抒情性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些是传统俄罗斯民间音调的抒情,有的是古典浪漫主义的抒情,更多的是对戏剧人物心理刻画式的抒情。

例如在第四首《少女朱丽叶》中,旋律描绘了女主人公朱丽叶性格的多面性,ABCD四段的旋律表现的是朱丽叶不同的个性形象。开始的A段和B段,利用欢快的节奏和跳动的和弦来表现了朱丽叶的可爱活泼,C段是抒情性最强的一段,右手旋律平稳的行进显得气息更加悠长,左手的两声部像是音乐背景,将旋律衬托的柔和而富有层次感,左手的持续低也增强了音乐的稳定性,把朱丽叶恬静温柔的一面也呈现出来。而最后的D段,安静而富有想象力,音乐充满了童话世界的斑斓色彩,展示的是朱丽叶对爱情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不安,整曲表现了优美和伤感两种情绪。

再如第七首《劳伦斯神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要秘密地举行婚礼,恳请神父劳伦斯为他们主持,慈祥的神父答应了,并希望能化解两大家族的世仇。乐曲开始的A段主旋律是由每拍上的第一个八分音符构成,柱式和弦以及低声部的八度的旋律保持着低沉而平稳的进行,营造出教堂管风琴和唱诗班吟唱圣咏的效果。随着音乐的发展,B段采用了多声部旋律的写法,低声部的持续八度低音,如同低声述说一般,而高声部和中声部的旋律走向相反,在和弦的衬托下,还要突出不同声部的旋律。演奏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控制能力,才能演奏出旋律交织的交响化音乐。

如谱例2所示作品第七首《劳伦斯神父》。

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组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是钢琴改编曲中的优秀典范,作品既保留了舞剧音乐的戏剧性和交响性,又继承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精髓,并融入了西方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戏剧当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与戏剧的场面。[3]通过各种音乐的对比,把抒情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传递给听众们,可以说这部套曲比舞剧音乐更加的精炼,充分体现了普罗科菲耶夫钢琴作品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潇洒自由的音乐风格。通过对作品的戏剧艺术特征的深入研究,让我们更多了解普罗科菲耶夫中晚期的音乐创作风格,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普罗科菲耶夫的这部杰作了。

参考文献

[1]姚世珍.浅谈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M].选自《钢琴艺术研究》.人民艺术出版社,2003.

[2]罗传开.普罗科菲耶夫[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3]刘竹君.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套曲《罗密欧与朱丽叶》(OP.75)的创作风格和演奏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陈华,女,吉林扶余人,韶关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方向。

猜你喜欢

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性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音乐表现探究
《罗密欧与朱丽叶》:法国音乐剧的新浪潮
《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何长盛不衰
法国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首登羊城劲刮浪漫“台风”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