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燃孩子兴趣之火苗

2015-05-30魏色庆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把握解读设计

魏色庆

[摘 要]怎样点燃孩子学习的兴趣?备好一节小学数学课是点燃孩子学习兴趣之火苗,本文从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环节、把握学情三方面阐述如何备好一节小学数学课。

[关键词]解读;设计;把握

在“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改理念下,新课改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备好一节课是关键,也是点燃孩子学习兴趣的星星之火,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下。

一、解读教材

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从客观上整体把握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所提出学段目标。其次教师必须做到对每册教材的整体架构和主要知识板块全面掌握,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时间分配和重点处理上有的放矢,科学合理。再次清楚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合理的教学方式。最后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地组织教材。

2.读懂例题,搞清文中的插图和旁注文字、提示语的编排意图。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它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规范性。学生通过例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渗透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等,因此准确把握教材、读懂例题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文中的旁注文字、提示语能帮助老师们正确分析难点、突出重点、理清知识点。

3.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都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也是读懂教材的一方面。重点是一节课的中心,把握好重点无疑要巧妙的突破难点,才能是使整个一节课有灵魂,才能更好的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4.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利用其他学科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它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另外,资源的利用与整合能很好的拓宽学生的认知水平,这就需要教师要有“长流水”,充分利用其他学科资源。

5.梳理新知与旧知、例题与习题的关系。由旧知过渡到新知,旧知为新知铺垫,新知是旧知的前进,这样不仅使学生接受起来容易,而且能更好是实现教学目标。同样,一节课的习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把握好例题与习题的关系,可以使一节数学课升华。有的课后习题是例题的逆向例子,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会变通学习的方式方法,所以备课时一定要把习题提前做一遍,分析练习题与例题的区别与联系。

二、设计教学环节

1.新颖生动的呈现教学问题。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情境”,可见“问题情境”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创设新颖生动的问题情境是新课改极力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新课改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通过设计良好的问题,组织开发的课堂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合作交流,教师要富有启发式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练习形式要多样、选题要精细。新课改下的教学,再也不是题海战术式的练习,而是有层次、有梯度、有代表性、由浅入深、形式多样、少而精地练习。比如形式多样的练习,我在教学“6乘法口诀”的时候,我曾以“师生对口诀”、“拍手接力赛对口诀”、“摘苹果”即自己任意选一个苹果上的乘法算式说出它的积,说对了苹果会消失同时他(她)手上会出现一个苹果、小鸟回家等游戏巩固对口诀的记忆与应用。

4.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新课改下的教学不再是单单重知识结果的教学,更加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感知知识的形成,启发学生的各种思维如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等,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创造能力、推理能力、抽象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判断能力、审美能力、抽象和归纳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通过分析学段目标、每册知识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每节知识目标,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三年级下册制作年历的教学活动: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资源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标准》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教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无疑已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数学中的基本思想如抽象思想(鸡兔同笼)、概况思想(每节课的知识小结)、归纳思想(每章的单元总结)、转化思想(数学广角中等量代换)、分类思想(图形知识)、类比思想(计算)、函数思想(商的变化规律)、方程思想(体积公式)、数形结合思想(贯穿教学的始终)、符号与模型思想(找规律)等,无意识地给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能力。

5.渗透热爱祖国、环保节约等思想教育。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前首先让学生学会做人,而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爱国、环保、尊老爱幼、节约、乐于助人、安全意识等的素材,抓住这些素材,适时地渗透这些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例如: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主题图:是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时就可以很好的渗透爱国教育,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热爱我们的祖国,长大后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三年级下册平均数的认识的主题图:是关于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境,这就可以很好的渗透环保教育,废物利用教育等等。

6.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对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如何利用、如何教学、如何辅助教学等等,这是在北师大鄂尔多斯附属学校感受最深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增加课堂的教学容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对于一些较抽象的數学问题,通过做些动画或者是利用一些教学视频等给学生呈现出来,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这样激发学生对数学这一门枯燥的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热情,继续探讨研究的激情,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得了最大的收获!不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我们一定要切记它是辅助教学,不要盲目推崇多媒体教学而忽略了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将二者合理利用,发挥最大的优势!

7.课后练习要少而精。日常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老师给学生布置的课下作业是多而繁、多而杂,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马虎地完成作业,从而变成了“事倍功半”,为此,在布置课后练习一定要少而精,布置一些富有启发思维、锻炼能力、渗透思想的练习,从而实现巩固新知的目的。

三、把握学情

一节课备的再充分再完美,如果不考虑学情那么还是一节失败的课,备课的目的是为了高效的实现教学目标,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一个直接性反映,为此,不考虑学情的备课还是失败的备课,备课要充分把握学情,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是把握学情的关键,这样为我们更好的教学提供了保障。记得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的教学时,由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把握不准,使得一节课几乎瘫痪,孩子们对于运算顺序几乎是一片空白,这样导致计算结果是五花八门。后来经过反思,我才意识到没有把握准学情,备课时拔高了孩子认知水平也就是没有把握好孩子的认知水平。从那节课后我充分感知了备学情的重要性,它关乎一节课的成败,为此备课一定要备学情。

以上就是我教学以来的一些小小经验,有的可能不成熟。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为准绳的背景下,要备好一节小学数学课,我们就要准确解读教材、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充分把握学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挖掘教材蕴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义务教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把握解读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信息的回应策略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