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安岳圆觉洞石窟飞天造像的形式美感及价值

2015-05-30张鑫

大观 2015年8期

张鑫

摘要: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的安岳,自古便享有“石秀”美称。圆觉洞飞天石刻艺术因保护较为完好且做工精致、极富美感等原因,富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着重从该石刻造像的历史背景、造像特征和价值体现等方面对安岳圆觉洞石窟飞天造像的形式美感进行系统的再分析。

关键词:安岳石窟;圆觉洞飞天造像;形式美感

在对“安岳圆觉洞石窟飞天造像艺术”进行具体研究之前,首先要对“石刻”、“石窟”的概念进行介定,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所述:“石刻: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等石制品或石壁,也指上面刻的文字、图画;石窟:古时一种就着山崖开凿成的寺庙建筑,里面有佛像或佛像故事的壁画和石刻等,如我国的云冈和龙门等石窟。造像是指用泥塑成或用石头、木头、金属等雕成的形象。”[1]俄日在对“石刻”与“石窟”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石窟”一词更能体现安岳造像艺术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庞大的造像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便于更好的进行本课题的分析研究。

中国的石窟造像艺术开始于3世纪,5到8世纪达到昌盛阶段,并一直延续到16世纪。直到唐代,安岳石窟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才使得其在石窟造像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盛唐时期社会发展繁荣呈对外开放的状态、儒释道的相互采纳交流,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石窟造像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并进入其华贵的造像特征的形成期。如玄应主持圆觉洞、千佛寺和卧佛院等的建寺造像,甚至于现在安岳其他的石窟中仍能发现这位高僧的题记,可见其在后世的石窟造像艺术方面的巨大影响力。本文正是以产生于石窟艺术繁盛期的盛唐时期的飞天造像为研究对象,因此对其研究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该石窟造像在进行雕制时体现了科学的制作方法,首先针对西南地区的气候以及地形的原因采取了洞窟式造像方式,这也是在经过多年后大多造像都保存完整的原因之一,并且该飞天在色泽上也保有原来的风采,这是极其有价值的。直接采用在山体上进行创作使石刻与自然融为一体,当然这在制作的过程中也带来了很大的技术难度。即便如此该石窟的飞天造像仍能形态多样,线条柔美,体态芊颖,即便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仍是一项很难完成的事情,更何况在那个只能通过手工以及简要的工具进行绘制石刻的年代,其难度更是可想而知。再之,在石窟的造像艺术中最长出现的造像形态是菩萨、佛、护法等,本文所述的“飞天”形象素来在安岳石窟的造像研究方面较之略少,这也正是本文对“安岳圆觉洞石窟飞天石刻造像”加以研究的价值所在。

“飞天”在佛典中是“乾闼婆”(又称香神、乐神)、“紧那罗”(又称歌神、乐神)的化身,是供养佛菩萨的天女,也是佛教石窟绘塑造像中常见的题材之一。因为经常做飞翔状,因而又名“飞天”,多出现在经变、佛传等故事壁画,常雕在佛像窟龛左右两壁或藻井之上,或佛背光之中。“飞天”按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供养飞天,常以:供果献宝、散花施香的歌舞伎形式出现;还有伎乐飞天,常持各种乐器飞舞[4]。而在安岳圆觉洞石窟内的飞天,经当地旅游局提供的线索确定为全部是供养飞天。在其造型的形式美上主要可以分为两点来进行描述:富于动感、造型优美。首先,“线”在艺术创作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飞天”造像也是如此,圆觉洞的飞天通过其柔美的线性展现的形态让人身心愉悦,其结构完整统一,比例和谐,逮达到了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与周围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圆觉洞的飞天在雕刻技法上其线性的表现十分到位,都婀娜多姿,神采奕然。从飞天的共同点可看到,其形象细腻,线条柔美,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技艺所产生的造像方面的不足。体态优美,与唐代飞天形象相比体型要缩短,下面以云团为依托,上身呈裸漏状,较为丰满,手中捧有鲜花,并且以飘带环绕身体美不胜收,给人一种心灵的升华,这也是其价值体现的一个方面。圆觉洞石窟飞天造像的独特之处有一个方面在于它的整个布局是以横构图来分布的,飘带也是大多都是横上方飘动的,给人一种灵动自然、神圣的感觉;其二,它的造像美还体现在处处透着动感之美,而这种动感主要是体现在其姿态上。伴随着云朵以及飘带慢慢飞翔,给人一种身体上扬,漫漫飘香的视觉感受,而带来这种视觉感官,主要来自于在飞天身上飘带以及浮云的精妙刻画,这也无不是在考验当时工匠的技艺。其三,在用色上也是恰如其分,正是在用色以及造型的双重配合下才塑造了飞天如此的曼妙身姿以及灵动的姿态,这无疑会给当今以及后世的人们对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研究资料。在圆觉洞的基础飞天造像中,便能看出其造像千姿百态,细看没有一处是重复的,服饰与配饰的搭配都十分精细自然,都体现了宋代的造型特征。匠师们也大胆的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将当时世俗的的形象与神话或佛教故事通过雕刻的技艺以及构图的再加工向我们呈现出美妙绝伦的造像艺术。

本文主要以“安岳圆觉洞石窟飞天造像”为研究对象,以其艺术形式以及美学意蕴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追随老师到圆觉洞进行实地考察、采访以及归纳本地的众多一手资料为基础,首先从圆觉洞石窟飞天造像的概念方面进行介定,对其产生发展的背景进行了简要的梳理,主要论述改造项的形式美感,并以此来挖掘该石窟在造像方面为后人带来的价值体现。就目前而言,已经有愈来愈额多的专家学者也开始关注飞天的造像艺术,并在人文学、美学、社会学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解读分析,由此可见飞天造像在当今深灰美学研究的重要性,也希望能同过这些文章的书写呼吁大众真正去理解飞天石刻造像艺术,为其精美的展现喝彩,并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的行列中,为后世对石窟艺术的继续研究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商务印书馆,2005.

[2]胡文和.安岳大足佛雕[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3]张磊.论安岳华严洞石窟造像艺术的美学特征及价值[D].重庆大学,2011

[4]张磊.安岳石窟造像艺术形式与美学意蕴研究[D].重庆大学,2011

[5]傅成金.再识安岳圆觉洞摩崖造像[J].四川文物,19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