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儿童游戏场所研究与发展的脉络梳理

2015-05-30宋娥张琦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9期
关键词:户外活动场所空间

宋娥?张琦

文章主要以儿童游戏场所为本体研究对象,通过阐述国内外儿童游戏场所的研究现状、理论研究进展与建设发展,梳理了儿童游戏场所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了目前的儿童游戏场所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明确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领域的研究者给出的对策建议。通过对儿童游戏场所研究现状的梳理, 能够对城市公共空间中儿童游戏场所的优化设计研究做一简单的回顾性综述。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热潮也被逐渐掀起,“以人为本”是设计师们所遵循的首要原则。然而,对于城市公共空间中儿童游戏场所的优化设计来说,儿童这一现实社会的弱势群体则被设计师们很少顾及甚至忽视。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健康、高质量的游戏环境紧密相关。对城市中的儿童来说,城市公共空间是他们经常光顾并且较为喜欢的游戏场所,城市公共空间中儿童游戏场所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儿童游戏的质量和利用状况。儿童只有通过在游戏中认识环境,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锻炼活动能力,一个好的游戏场所对儿童来说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以儿童为中心,为其营造具有激励性的高品质的游戏场所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实地调研及对学龄前儿童家长及学龄儿童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角度对其作出预先的规划和设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尊重使用者的意见,以期对城市公共空间中儿童游戏场所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对推进城市公共空间这一特定环境中儿童游戏场所高质量的建设与高效率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对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及推动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国外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1.国外研究的现状

国外开始重视和关心儿童的发展以及儿童游戏场所的建设起步较早。在相关的立法、规划、土地、资金方面都有的规定。此外,1933年国际建筑大会第一次在国际学术界提出了在居住区内建设儿童游戏场的号召,指出:“在新建住宅区内,应该预先留出空地作为建造公园、运动场及儿童游戏场之用。现在,在许多国外国家的城市建设中,都规划和设计了儿童游戏场所、儿童公园等。在发达的国家,还特别规划设计了供身体方面有障碍的供残疾儿童游戏活动的场所。

在儿童活动环境和儿童行为之间的关系方面有深入研究的是弗雷德.林.奥斯曼,其所著的《儿童设计中心模式》,总结出了几条可用于户外活动环境的设计导则与可行性较高的设计对策。阿尔波特.J.拉特利奇编著的《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一书,对游戏场以及游戏场所器械的设计方面也提供了可参考的建议。在《游戏活动设计导则:儿童户外活动环境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一书中,针对一系列有关活动空间的建设,罗宾.穆尔也提出了有关的见解,同时也给与了一定的指导意见。除此之外,对儿童癌症中心恢复花园的使用后评价方法的探索,加利福尼亚大学的Sandre等人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2.国外儿童游戏理论的发展

关于儿童游戏理论,它是游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游戏具有最本质、最纯粹的游戏形式,在游戏中把儿童作为科学研究对象始于19世纪下半叶。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国外的相关研究人员针对儿童的角色游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对于游戏社会性本质的强调、亲子间早期的角色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的重视尤为突出。对于儿童游戏意义的认识来说,50年代左右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比较重视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70 年代受皮亚杰等认知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认知发展价值,而在80 年代以后,游戏对于儿童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价值则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

3.国外儿童游戏场所的发展

较早的儿童户外活动场地产生于美国。1868年,第一个室外儿童游戏场所地诞生于波士顿的一所公立小学内,对于儿童户外游戏场所的发展具有开拓性的意义。1886年,波士顿一所儿童之家中儿童沙地公园的建立,引发了美国20世纪初开始的“儿童游戏场运动”,成为美国城市公共空间中儿童游戏场所发展史上的有一大推动。1887年,纽约市通过了“建设含有儿童活动场地设备的小型公园”即有儿童游戏场所的小型公园的立法。此外美国的波士顿、纽约、芝加哥成为了最早给儿童提供户外游戏活动场地的城市。

在欧洲,各国在战争结束后的城市重建期间,随着人们对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重视,也逐步将城市空间的规划与设计进行了规范的工作。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探索和规范也开始于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已经完成了系统规范的建设和管理,各国的户外儿童游戏场地不断增对。德国的慕尼黑在1969年建设完成将近200万平方米的儿童游戏场地,平均每个儿童拥有约12平方米的公共活动绿地。

现如今,人们对儿童户外游戏场所的重视度都得到普遍的提高。从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城市广场以及植物园、儿童乐园等,儿童游戏场所在总体规划、空间布局、色彩应用、植物选择、景观小品设计、游戏设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考量。但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看,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儿童户外游戏场所的建设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还需要对其优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国内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1.国内研究的现状

在我国,关于儿童户外游戏场所的相关研究起步较国外将对较晚,当下仍属于一个较新的课题,它是随着我国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而发展起来的。与国外相比,依然停留在非理论层面上,更多的研究是探讨儿童游戏及其心理、行为等单个方面,忽略儿童心理、行为等基础理论与儿童游戏场所规划设计理论相互渗透的研究。

90年代后,在学习的同时,我国学者开始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儿童游戏理论体系。朱堂纯的《园林小品与设施——儿童游戏场所》对常规性儿童游戏场所进行了分类,收集了国内儿童游戏场地设计的成功范例,对各类儿童游戏场地及儿童游戏场所的设计都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由于儿童的活动特点会因为年龄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方咸孚在《居住区儿童游戏场的规划与设计》中针对此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讨论了如何划分游戏种类、控制游戏范围以及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自理能力等多个问题,并且对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方咸孚的这本著作也是国内较早的理论著作。在《儿童和居住环境》中,研究者兰春、张守仪以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对8-10岁的儿童进行了调查,发现儿童对家的认识、生活模式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喜好不同是形成儿童不同的性格特点的主要原因,并对建设实验性住宅及相关环境大胆的提出了设想。通过研究对现代小区环境,包括社区公园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提出了质疑。对于儿童游戏方面的研究,马建业在《城市闲暇环境研究与设计》中论述了儿童游戏的意义、游戏场设计的原则以及设计实施等相关内容。洪德娟在《景观建筑》中介绍了儿童的户外活动空间中的游戏场所,同时概述了游乐公园在台湾的相关定义及规范。此外,华中理工大学的胡思润和林玉莲在《幼儿园环境特征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初探》中,通过儿童抽样调查的方法,以武汉市两所幼儿园为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户外游戏场所的环境是满足和开发引导儿童兴趣和注意力的外在动力。

2.国内儿童游戏理论的发展

我国的儿童游戏研究主要在是借鉴和引进西方游戏理论,尤其是经典的游戏理论。我国大约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起步,主要代表人物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自1920年起,采用日记描述法以自己的儿子陈一鸣为研究对象,系统的进行了儿童发展方面的研究,其中也包括儿童游戏的研究。整个研究周期历时808天。在1925年陈鹤琴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他认为游戏有益于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幼儿教育应当通过游戏来进行,因为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就是他们的生活。陈鹤琴的研究为我国儿童游戏的研究开辟了道路。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相关学者及专家在大量引进国外儿童游戏研究成果的同时,开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儿童游戏理论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3.国内儿童游戏场所的发展

相对于国外来说,我国儿童游戏场所及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发展就显得比较滞后。新中国成立以来,才开始在居住区内建设供儿童游戏的场地,一些城市公园中也开辟了儿童游戏场所、建立了儿童公园等一些与儿童游戏有关的活动场地。1980年,北京市将儿童游戏场地的建设正式列入了居住区的统建内容。此后,国内中儿童游戏场所的建设得到迅猛的发展,尤其是早期的儿童游乐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有儿童游戏场所的活动场地的建设从早期的城市公园和游乐场,如上海儿童交通公园、深圳市儿童游乐园等发展到近年来的各城市的居住区、商业步行街、城市广场、街道、公园等城市公共空间当中。尽管涉及到的类型很广,但覆盖密度并不理想。通过目前儿童游戏场所的发展现状来看:儿童的游戏场所的空间严重不足;儿童游戏场所的建设缺少合法性;场地规划设计的缺失和显示使用需求之间的矛盾;空间分布的不均一安全性的缺乏等,可以分析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例如:家长对儿童游乐活动认知的缺失;社会对儿童权利认识的不足甚至是忽视;过于重视学习的教育观念;对于安全性的过分担忧;儿童游戏场所建设理论水平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等。此外,我国儿童游戏场所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处于摸索前进的阶段。对于儿童活动场地方面的规范在一些设计规范中也有所涉及,例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公园设计规范》等等。但是并没有儿童户外游戏场所具体的设计指导原则,且大多提到的均是居住区内的儿童游戏场所。

小结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和整理发现,现阶段对于儿童户外游戏场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理论方面,针对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规划设计的资料很少,更多的资料是较少文字的涉及。除此之外,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居住区和大型的公园中,而其他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儿童户外的游戏场所的研究就更加缺乏。儿童户外游戏场所的研究是一个集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学、城市规划学等多学科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的进行的,而这样的综合性研究成果也相对缺乏。实践方面,首先是对儿童权利的忽视导致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建造得不到重视;其次场地规划设计的缺失和显示使用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缺失;最后,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建设有待健全的法律法规的支撑。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作者简介:宋娥(1991-),女,苏州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苏北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活动空间环境研究——以徐州汉王镇为例,项目编号:2012SJB760013

猜你喜欢

户外活动场所空间
空间是什么?
听的场所
创享空间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远离不良场所
户外活动开始啦
恋爱场所的变化
浅析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
中国青少年户外活动意识培养浅谈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