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有自己的作坊吗?

2015-05-30张锦芸

心理与健康 2015年8期
关键词:报纸杂志师范学校作坊

张锦芸

20年前,因为家穷,15岁的我初中毕业就去了中等师范学校上学,不用交学费,每月还有50元的助学金。按照规定,毕业后我们要到小学任教,很多同学还要回到农村小学任教。当时,上师范是众多家庭困难、成绩较好、急于脱离农门的农村孩子的无奈选择道路。

那时,除了上学外,课余假日没有PARTY,没有馆子下,没有旅游,想想毕业要去面对那些流着鼻涕的孩子,有时感觉前途一片黑暗,很多同学甚至自暴自弃:通宵达旦打牌,日夜留恋游戏机室,上课时很多男同学看金庸的武打、女同学看琼瑶的言情小说……一句话,几乎人人在浪费青春年华!但是也有例外,有几个同学在师范学校里建立了一个作坊,在里面搞呀搞,经过时间的沉淀,有所收获了。

A一个姓谢的女同学,她非常爱好书法。师范学校有的是时间,她不分白天黑夜,在宿舍里用旧报纸练,在教室的黑板上练,在球场的地板上用毛笔蘸水练……临帖,描红,没见她买过新衣服,常见她买价钱不菲的生宣熟宣……后来凭着一手好字,学校保送她到高等师范学校深造。现在,她是市委宣传部的副部长,不时可以见她的书法作品发表在知名的报纸杂志。也曾听人说,要买她的作品不容易。

B还有一个男同学,他的所有时间都泡在那“夏暖冬凉”、只有几尊冷漠的石膏像的画室里。一枝H4铅笔,一张画纸,他就可以在画室待一个上午或者下午。不分春夏秋冬,不管刮风下雨,课余时间到画室找他肯定在。现在,他是三个画廊的老板,生意兴隆。

或许,我写的这几个“小人物”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但是,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为自己设了一个作坊,为创造美好的生活打下了基础,这总比抱怨上天不公、生不逢时要好吧?

C还有一个女同学,她认为,无论在什么学校,追求知识的脚步是不可以停止的。师范学校的图书馆藏书比较丰富,阅览室订着全国的杂志报纸。每天闭馆后,她都主动帮管理人员收拾、整理书报,同学们笑她是“图书馆馆长助理”,只要图书馆开放,她肯定到场。同学们聊天聊得热火朝天,她就如唐僧念经打坐般不为所动。虽然,现在她的名不大利也不多,教学之余,有空就敲敲电脑,发发EMAIL给报纸杂志,每个月也有一千几百的小稿费。但是她说她非常快乐:文章写好改好了,看着陶醉一番,一乐也;文章见诸报刊,二乐也;收到稿费,三乐也!就这么看书、写作,自得其乐,她的日子过得特别充实、快乐!这个女同学就是我。

每个成功的人士都有他们自己的作坊,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世人看到的只是“台上一分钟”的辉煌,那“十年功”作坊里的寂寞、艰苦,是取得成功的必经之路!朋友,请为自己设一个作坊,肯定会收获美好的或者物质财富,或者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报纸杂志师范学校作坊
黄百灵的诗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史考释
假鸡蛋作坊开工啦
汾酒老作坊
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
传统报纸杂志应如何立足自身争取“低头族”
论民国中后期武冈中等师范学校训育实践*——以武冈境内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为例
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同学录
《徽墨作坊》
时政教育,中学政治教学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