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

2015-05-30赵辉斌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小朋友习惯同学

赵辉斌

教学改革实施以来,最直观的表现是: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但是,我们同时发现:当一个学生发言还没完或者回答错误,其他的学生高高兴兴一边站起来一边举起了手并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们却在旁若无人地做着自己的事,根本不听讲……这种现象,在低段数学课中尤为突出。从这里也反映出我们教学上的问题。

一、问题及原因

1.师生之间学生主动式倾听的缺失;2.生生之间主动式倾听的缺失;3.由于教师的教学指令带来的学生主动式倾听的缺失。其中表现最为严重的是第二项(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极少,老师又不敢放手)。

我认为,造成这三大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学生既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他不管别人听不听,也不听别人说。因此当其他同学发言时与自己无关,只是自己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一句话就是学生不能或不善于进行主动式倾听。

二、倾听习惯重要性

倾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不会倾听就学不好数学。对于学习个体的学生来说,要能在倾听中接收数学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如老师能善于创设情境,激活儿童心态,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相互尊重,并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交往活动。

所以说,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老师、同学)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会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如果不会“听”,就不能学会思考?可见,“听”是很重要的,“听”习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三、如何培养倾听习惯

倾听习惯要从家庭、从学校、从小抓起、从低段抓起,刚入学的孩子,在课堂上大多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所决定的。针对以上现象,因此我想从几个方面进行培养训练。

1.明确倾听目标,引导学生懂得倾听是对他人的尊重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课堂上常常是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做与课堂无关的活动。教师这时应该给学生明确的目标,这部分学生应该干什么,告诉他们“听”也是目标,在“听”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激发兴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抓住时机郑重其事地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现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在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提出要求:“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谁还有补充吗?”“谁还有更好的意见?”等。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众不同。

2.建立并严格执行规则

低段的孩子,特别是一年级的新生,天真烂漫。对于课堂上的行为,不知自我约束。但可塑性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让孩子明确地知道课堂上“我该怎么做”。当然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人,他们有智力的差异,有性格的差异,作为老师要尊重异性,尊重多样性,努力创设人人参与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提高。所以我选择经过和小朋友的共同商议,确定倾听与表达的一些规则。

(1)要学会先举手,请到你再发言。

(2)老师发言时,小朋友要认真倾听,发表想法。

(3)小朋友发言时,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也要认真倾听发表想法。

(4)不管谁发言,要等发言人结束发言,才可提出不同意见或补充意见。

(5)说通顺话,说完整话,说响亮话。

3.创设数学情趣,使学生乐于倾听

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證实,即使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新教材中引入许多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倾听下去的强烈愿望。

4.采取奖励和惩罚结合的方法,恰当把握、评价学生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好习惯要进行鼓励表扬,加以正强化,而对于不良习惯要及时给与恰当的惩罚。如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给与表扬。如我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在加星纸的倾听星一栏里给他加上“星星”,每周统计,得星星多小朋友的照片贴在“每周一星”的大红花上,为他人树立榜样。对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榜样带动同学的进步,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要及时指出给予批评,甚至小小的惩罚,如不给他加红星等。他的心理就会很难受,并下决心努力改正。通过一阶段的努力,学生学会倾听,乐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学习也主动上进了。

任何一个习惯的培养都绝非是一蹴而就的,倾听习惯亦是如此。

当教师制定好一套评价方案后,如何去实施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十分关键的。这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最深刻的体会。要有耐心及持之以恒的决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大家都能深刻地体会到教学工作是繁忙而琐碎的,一不小心就会顾此失彼。

虽然我所着重的数学课堂的主动式倾听习惯培养,但是我想倾听的习惯并不是只限于数学课堂上。与其他各学科,特别是班主任的配合,对于倾听习惯的强化与巩固是十分重要的。

语文课,思品课等多学科相配合,统一要求,充分关注孩子们倾听的表现,及时给予实质性鼓励。给孩子们一个暗示,无论什么样的环境下,主动倾听他人的发言,都是一个基本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成自然,再回到数学课堂一定能让我的组织教学工作轻松不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倾听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必须将其纳入学习习惯、学习常规予以培养,必须从低年级倾听态度、倾听意识抓起。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从模仿抓起,榜样示范,从严抓起,循循善诱,从激励抓起,注重效果。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是课堂教学中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一种习惯,一种能力,对其从小处着手并坚持不懈的加以纵深,注意长期性和长效性。

猜你喜欢

小朋友习惯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找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