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5-05-30于鹏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日语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当前就业形势的影响下,具有较高日语能力的“专业+日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而艰巨的问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改变教学模式,搭建全新的立体化数字化的教学平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并注重语言输出和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思辨能力。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竞争力和适应力更强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在我国,学习日语、渴望了解日本文化的人也来越多,日语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单纯的日语专业教育和单一的专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了。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我国很多大学、专科院校等都纷纷开设了“经贸函电日语”、“科技日语”、“旅游日语”等特色课程,形成了实践性较强的非研究类“日语+专业”的新式课程体系。新的社会形势使得高等学校必须要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即懂专业又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二、“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绝大多数的高校新生,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日语知识都可谓是零起点。因此,在初级阶段,即大一大二学年,用四个学期开设144学时的通识日语课程。开设通识日语课的目的并非要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学会日语,而是要让他们认识和了解日语。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日语并不难学,因为日语与英语不同,日本来源于汉语,而且大量的日语汉字在语义上与汉语相同或相似,只是在字形和读音上有所差异而已。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日语学習,基本上可以了解日语、应用日语,大约达到日语能力考试N3的水平。在高级阶段,即大三学年,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和学科优势,选择开设两个学期计96学时的“软件日语”、“机械日语”、“法律日语”、“经贸日语”、“旅游日语”、“医学日语”、“农林日语”等专业对口课程, 形成“日语+专业”的复合型课程体系。通过由浅入深的日语课程学习,来弥补专业知识结构的单一性,使学生可以根据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进行选课,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改革研究

1.创建立体化教学平台。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对于日语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我们推荐的教材是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共同编写的《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一书。这套教材经历了1988年的“旧版”、2005年的“新版”以及2013年的“新版第二版”,可谓是初级日语教学的经典教材该教材特别注重实际沟通和交流的需要,致力于日语的实际应用的同时,还融入了日本社会、日本文化等相关背景知识。此外,其词汇和语法点与现今流行的日语能力测试水平相当,适合各种学习目的的中国人使用。

在新的数字化环境下,外语学习途径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便捷。特别是网络技术和移动平台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宽广的学习平台。该教材除了纸质书籍以外,还配有单词和课文录音的光盘、配套的练习册以及手机APP供学生使用。整套课程的各种教学视频在互联网上也很容易搜索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复习、检测。此外,大连理工大学还研发了日语智能视频语料库,可谓是“网络版+微信版”的“翻转课堂”,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

2.激发自主学习动力。在“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课文讲授者和知识传播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语言交际任务的设计者。教师的任务主要体现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有效的参与课堂活动以及进行语言探究,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对一门外来语言探究的渴望。

有趣、活泼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率的。教师可以借助影视、动漫、新闻、报刊、广告、图片等等,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总结不同场合的不同语言习惯和词汇表达特点。

3.培养综合应用能力。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和他人有效沟通。在“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中,强调输入与输出并举,以输出为动力,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下完成语言交流的任务。具体说来,就是在注重培养学生听力与阅读写作等语言输入能力的同时,突出对学生口语和书面表达的训练,即语言的输出。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话题——情景——功能”为主线的结构设计,引入教学法的理念和方法,设计多样化的真实语境交际任务。以“问路和指路”为例,我们可以设定“任务链”,即任务一“来我家吧”:让学生邀请同学来自己家里玩,描述路径的同时画一张简单的路径图,标出相关标志性建筑。任务二“路径图不见了”:接到邀请的同学应邀前往,但路径图不见了,让学生凭记忆问路。任务三“描述一个地点”:可以分小组进行,先由组里学生合作描述一个大家熟悉的地方。再让其他同学猜是什么地方。猜的人可以问问题,但回答只可以有“はい”或“いいえ”。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对语言的兴趣、成就感和听说读写综合应用的能力。

4.提高跨文化思辨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了解目标语言国的文化是没有办法真正的学好这门语言的。在“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中,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指导,强调将跨文化交际与文化冲突融入到语言学习之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材在每一课单词页下面的都设置了以普及知识为目的的“专栏”。在每一单元末又设置了以叙述形式展开并附有译文的“阅读文”,帮助学生认识会话以外的语言表达形式。以插图形式介绍并附有译文的“实用场景对话”。以蝴蝶页、大画面的形式按领域分类的“词语之泉”。以及以照片、插图等介绍日本生活、社会等情况的“日本风情”。通过这些风土人情小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将日本文化的精髓,民族的文化特质融入到语言交际中。

中日文化的差异在词汇、语法以及日常会话中都有所体现,教师可以采取兼并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不仅获得交际能力,更了解到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在语言和思维上的真实表现,从而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思辨能力。

四、结语

传统的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在20世纪确实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如今,单一的专业教学和单一的外语教学已经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了。“专业+日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校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育和日语教育二者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通过创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课程体系,创建立体化数字化的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并注重语言输出和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思辨能力。使学生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力。

参考文献:

[1] 贺静彬等.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M].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2014.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 宋金梅.以就业为导向的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2011.

[4] 孙莲花等.“专业+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分析[J].民营科技,2009.

[5] 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于鹏(1984-),男,河北唐山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日语语言学和教学法研究。

基金项目:2013年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Neau2013-yjg006)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