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用车:社交基因的拼车新贵
2015-05-30底洁
底洁
天天用车创始人CEO翟光龙认为,传统的拼车在匹配效率和匹配时间上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拼车对于私家车主来说是个老话题,但是如何拼出激情和新意正是天天用车努力探索和实践的。“拼车应用的核心就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实现需求方与供给方的匹配 。” 天天用车创始人CEO翟光龙认为,传统的拼车在匹配效率和匹配时间上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天天用车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进入这个传统领域,给用户带来了不一样的拼车体验。
新的游戏规则
在天天用车的App上对车主和用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车主每次只允许搭乘一位乘客,乘客必须坐在副驾驶位置,车主要按照乘客的要求完成指定起点到终点的全程服务。
“这种一对一,点到点的服务,是为了让驾乘双方有更好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车主与乘客是完全平等的,双方是一种合作关系。” 翟光龙补充道,“如果车主独自在前排,感觉自己更像一个搭载乘客的司机,如果后排是一个大汉或是一对小情侣,更会让车主感到不安和尴尬。”强调点到点,既是对后台路线精准匹配的挑战,也是对乘客使用感受的迁就。对于车主来说,多踩一脚油门,多跑几百米的路程不是什么太麻烦的事儿,但对乘客来说会是极大的方便。
除了驾乘规则的设定,天天用车平台还有一套标准化的价格计算机制。用户在平台注册时需要上传车辆及个人相关信息,平台在核实个人和车辆信息后也会自动划分出经济型、舒适型、豪华型三个档次。根据车主的车型和乘客的乘车距离,平台会计算出一个价格,双方认可即可达成交易,这样免去了讨价还价的尴尬。费用的支付也在交易确定后通过移动端支付完成。也就是整个合乘过程中,双方完全不必考虑金钱的问题,不谈钱不伤感情。当然,如果任何一方临时出现状况不能按时出行,只要在线取消订单即可,就像淘宝交易一样便捷。
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天天用车还设定了一些相应的规则。例如,早6点之前、晚10点之后、超过35公里的路线系统会自动屏掉。“我们目前主要是针对上下班拼车,超出正常上下班时间范畴的订单存在的风险的几率相对较高。”翟光龙解释说,“目前我们还处在起步阶段,所以在规则的制定上都比较严苛,以确保用户良好的体验,随着市场和用户的成熟,未来也许会有改变。”
至于对黑车的顾虑,翟光龙认为,“我们的平台上不会有黑车”。首先,黑车是以盈利为目的,价格通常比出租车还高,但是天天拼车的价格只是出租车的一半;其次,平台限定车主每天最多只能接两个订单。另外,如果一个车主在平台上接到两个投诉,系统也会自动将其屏蔽。这样严格的规则设置还有黑车愿意进来吗?
社交元素的植入
相比其他拼车软件,天天用车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其先天的社交基因。
作为共享经济的拥护者和实践者,翟光龙坚信共享经济不是纯经济游戏,一定是有一些社区或社交的元素在里面。“所以在最初的产品设计阶段,我们就希望把相应的社交的氛围做起来,在产品里会加入这样一些模块。”除了用户公共交流圈之外,还有细分的小圈子。同行业圈子里的用户在公司地理位置、上下班时间等方面可能会有更多共性,拼车同行的几率也许会更大。同一个圈子里的人一起出行,更有共同话题,诸如HR挖到了人才、销售谈妥了订单的事情时有发生。原本简单的出行应用对用户产生了新的附加价值,也有可能成为增加用户忠诚度的一个加分项。
天天圈给用户的感觉更像是PC端的车主论坛,车友们也会发起一些线下活动。3月初的一个周末,天天用车一位女车主举行婚礼,100位车主就自发组织了天天用车娘家送亲车队。当100辆贴有“天天用车”车标的车辆按照颜色整齐排列,浩浩荡荡行驶在北京四环路上的时候,感觉还是很震撼的。这种活动不仅增进了用户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平台的凝聚力,更是用户对天天用车的一次强力的品牌推介。
理论上来讲,系统根据驾乘双方路线匹配的两端用户存在着极大的偶然性,但是在过去这段时间天天用车给用户制造了很多不期而遇的惊喜。一位车主抢到10年前初恋女友的订单,儿时大院里的玩伴在拼车时候重逢,各种喜怒哀乐也让拼车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
拼车的春天来了
在投资者眼中,翟光龙的创业经历可圈可点,从美团初创团队积累的O2O经验和创办蚂蚁短租时的P2P尝试,让翟光龙在天天用车这个集O2O和P2P于一体的共享用车项目上更自信从容。“天天用车”推出伊始就受到资本青睐,短短8个月时间,公司已经完成了C轮融资,天天用车的估值已接近2亿美元。战略投资方还表示将对天天用车未来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持,这也坚定了翟光龙要将天天用车做成中国共享经济的领导公司的信心。
手机拼车应用在三四年前曾有过一个小浪潮,但当时涌现出的拼车应用如今已经不见踪影。回过头来看这些应用的陨落,只能说是生不逢时。智能手机普及度不够高,3G网络覆盖不完善,用户认知度不高、顾虑较多,政府对拼车出行态度含糊等等问题,直接将萌芽中的拼车应用送进了寒冬。
3年间,智能手机迅速普及,移动互联网环境大幅改善,以滴滴、快的为代表的打车应用利用补贴等形式刺激用户,促使这个市场迅速成长,不但打通了应用与移动支付等环节的对接,还培育了用户,更教育了政府。
春节后,拼车市场突然火了起来,这也有点出乎翟光龙的预料。不过他认为,共享出行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从2014年9月开始不断有追随者进入这个市场,用户与市场已经做好了迎接拼车时代到来的准备。
众多拼车应用的涌入,随之而来的将会是一场惨烈的厮杀。翟光龙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对于用户来说也不是坏事。比较现有的拼车应用,相当一部分是多人拼车,这种方式价格相对较低,应该算作是对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一种补充。而天天用车这种一对一形式的拼车,为驾乘双方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长远来看应该是在挖掘出租车、专车的现有用户和潜在用户。总之,拼车给城市交通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仅以北京来说,400万辆私家车一旦加入到共享用车的行列中,将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于国于民于社会都是一件好事。
当前阶段,包括天天用车在内的拼车应用首要的任务就是完善应用,迅速积累用户,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共同规则就是得用户者得天下。
4月初北京出台了《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拼车行为不仅合法合规,而且得到政策的鼓励和倡导。拼车应用的春天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