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IHK项目对机械领域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2015-05-30刘丹青

中国机械 2015年8期
关键词:双元制教学改革

刘丹青

摘 要:该文针对现代职业教育中机械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学习德国的IHK项目先进教学理念,在国内将先进的方式、方法本土化,为实现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理念,国内的“课相”的教学模式,以“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进行的多门学科内容整合,开发“教学载体”,有利地支持了先进教育理念的实施。

关键词 IHK;双元制;课相;机械领域;教学改革

德国IHK(德国工商业联合会,Industrie-und Handelskammer,简称IHK)技术制图师是我院于2010年开始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进行的关于技术制图师培训的合作项目,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本人经过三年三次去德国培训学习,吸取了德国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并将其经验带回到教学中,大胆地进行专业的改造、整合、实施,将德国实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本土化,大胆地进行专业设计,采用“课相”模式,突破了多年来的学科式教育,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更多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实践应用能力,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1.对现有职业教育改革前沿方向的研究

以改革促发展为原则,使专业内容改革与教学改革同步,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更好地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抓住职业教育前沿精神,立足市场需求,研究职教改革方向,深刻研究“课相”与“双元制”的涵义,确定专业改革方向。

1.1 何谓“双元制”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其整个培训过程是在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Berufsbildenden Schule 简称 BBS)中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它被看作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一个典范。

“双元制”是指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它要求使受训者具备在某一工作岗位上独立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实施工作计划和独立评估工作计划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1.2 何谓“课相”?

职业教育分级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赋予了“等级”和“水平”的涵义,区别职业教育等级的关键是确定不同等级的标志性教学任务。课相就是以职业教育分级标准提出能力目标,以实际职业活动或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以学习者为中心,将教、学、训、做、评融为一体的教学组织形式。

2.IHK教育理念对国内专业教学改革影响必然性

基于近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理念与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沟通交流,实现国际化接轨。现有的学科式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职教的先进理念,既想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又想在国内将先进的方式、方法本土化,前提是必须要大胆地进行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开发系列式的、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载体,将原有的多门学科内容进行整合,才能有利地支持了先进教育理念的实施。

德国的IHK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打破了我们以往的学科式教学方式,将其学科进行整合,以“行为导向”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际的企业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达到一定的相应专业技能水平。对比国内的教学模式,总结其特点为:

(1)每个专业知识点依托在“教学载体”上进行实施,打破了学科式教育,在运用中学习、强化;

(2)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工具书的使用常用其中;

(3)技能知识点细化,案例由简单到复杂,螺旋式上升;

(4)专业中的学科联系密切,同步进行,相互渗透;

(5)教师团队备课,教学过程中随时交流互通,保证教学质量;

(6)阶段考核,评分标准细化,无形中有利地督促和推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基于以上特点,要想实现教育的改革,要想跟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必然的。

3.德国IHK项目对机械领域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经过三年的德国学习,两轮的“IHK技术制图师”教学实施,高效、成功的教学效果,证明了IHK项目教学理念、模式是可以提倡的,也是可以实施在机械领域的相关专业的。下面以“数控技术”专业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进行分析,供借鉴。

3.1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设计的改革

探讨老专业的改造,探讨新的专业模式设置,追求更适合就业岗位和学生的需求进行专业的“课相”设计,如在数控技术专业中,将其原有的《机械制图》、《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与装配》、《CAM与数控加工》、《数控编程学习与实践》、《机械加工质量控制》、《CAM与数控编程》、《复杂机械零件数控加工》八门核心课和加工实训进行有效的整合,重修设置《机械加工与装配》、《数控加工与装配》、《CAM与数控加工》三个专业核心课程,数控核心的技术知识点全部囊括其中,同时采用了螺旋式上升的模式,不断强化的方式,核心课程也由原来的424K减少到380K,同时避免了以往的计算机上虚拟的数控仿真环节,增加了真实的实训课程,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专业限选课由《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机械制造基础》、《Pro/E软件应用》、《机械工程应用技术》、《机构设计与加工》、《数控机床》、《特种加工技术》、《计算机辅助制图》九门课,整合为现在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计算机辅助制图》、《Pro/E软件应用》、《数控机床》六门专业支撑课,总的课时量由原来的458K调整为380K,把调整出来的大部分课时放在了工程实践环节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操动手机会。调整后的三大核心课为骨架,其他的六门专业支撑课以及有效的工程实践环节,既有相对清晰的知识架构,同时在专业知识点上又有逐步加深推进的设计,由原来的简单的手工机械加工,逐步加深技术知识点和技术水平,同时配上有效的考核机制以及评分标准,有效的衡量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为后期的就业做了充分的准备。

3.2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设计的改革

同样“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也随着市场的需求进行了改革,针对现状,将原来“模具设计与制造”具体定为“快速原型设计方向”,分析其专业技能点,将其按照IHK的先进理念模式进行整合,由原来的《技术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沟通与交流》、《产品工艺》、《加工工艺与装配》、《产品造型与快速制造技术》、《3D测量技术与逆向工程》七门核心技术课,整合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造型与快速制造技术》、《3D测量技术与逆向工程》三个专业核心课程。“模具设计与制造(快速原型设计方向)”的技术知识点全部囊括其中,同时采用了螺旋式上升的模式,不断强化的方式,核心课程也由原来的816K减少到380K。专业限选课由《数控编程学习与实践》、《冷冲模设计》、《注塑模设计》三门课调整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机械制图》、《产品工艺》、《工业设计》、《加工工艺与装配》七门专业支撑课程,总的课时量由原来的178K调整为380K,强调了重点核心课程,支撑课程中的内容会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强化综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同样调整后的三大核心课为骨架,其他的七门专业支撑课以及有效的工程实践环节,既有相对清晰的知识架构,同时在专业知识点上又有逐步加深推进的设计,由原来的单一的学科制,改成了在项目中教学,由简单的项目,逐步加深技术知识点和技术水平,提高项目的复杂程度,同时配上有效的考核机制以及评分标准,有效的衡量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像数控技术专业一样为后期的就业做了充分的准备。

根据多年与德国合作IHK办学的理念,结合三年来的国家骨干校的建设,将机械领域的专业课程有效的整合,打破以往的中国的“学科式”教育,我们根据调研从生产一线和职业教育的需求出发,课程设置依照市场需求,将技能点合理划分整合,以实践工程项目为背景,开发相应的“教学载体”,采用团队备课、考核点细化、自评与互评、学生自我发挥和团队合作、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将每个职业能力进行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点深化,使学生最终有效地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以满足市场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因为有了IHK国际合作项目的成功实施带动,相关专业敢于大胆的改革和尝试,证明了机械领域的专业改革在IHK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下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DA Ostwald,S Hofmann,für den IHK-Tag Baden-Württemberg,J Hoss - 2010

[2]王萍,辛秀兰,考量分级制和IHK试验寻找职教改革航标,《北京教育:高教》,2012年第6期

[3]黄敦华、赵堂春,《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与维护》课相建设实践与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29期

猜你喜欢

双元制教学改革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