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俏色水晶雕刻艺术之我见

2015-05-30孙静

文化产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水晶雕刻原料

孙静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将水晶作为装饰品,这就是水晶雕刻的雏形。商、周以后人们把水晶、珍珠、玛瑙并列为珍宝。水晶的晶体和透明度纯净,都是技艺高超的玉雕家们显技显艺的好舞台。

水晶具有红水晶、白水晶、黄水晶、蓝水晶、黑水晶、紫水晶、绿水晶、发晶、钛晶等各种颜色及各种纹理和透明度。其质地透明或半透明,断口明亮。水晶的品种多以颜色区分,因其颜色变化丰富,故种类繁多。还有俏色水晶之说,就是原料本色以外的与本色形成鲜明对比的色彩,在雕刻的作品中能用以明显突出主题,达到让人对主要表现对象一目了然,体现主要表现对象的固有色,并能反映其形态、特征、结构的颜色,这样的水晶就是俏色水晶。

一、选料与设计主题

任何一种艺术创作设计、艺术风格及其特点都是与其所使用的物质材料本身具有的特性分不开的。如:泥、面是捏塑,石、木、象牙是雕刻。而水晶则是琢,磨。“量料取材,因材施艺这是水晶创作设计最基本的方法——根据水晶的晶体质量、形状、色彩、光泽等特点进行创作设计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做出好作品,。俗话说“晶莹剔透”水晶品种类繁多,加之产地不同,决定了其晶体、质量、色彩、光泽等千差万别。所以在设计前要对原料进行周密、细微的鉴别——读料。

(一)察看原料有无“绞”“绵”“质”“洞”地等

这些,往往隐藏在里层或外露于表皮,应视这些弊病的部位和大小、深浅等按经验分析是否可以保留或剔除。对于“绞”,凡可去掉的,一般都应去掉,有些小绞如不易去掉的也要避开明显部位或加以遮挡处理。“绵”就是原料中不干净或含有杂质、不好的杂色。凡是质地松软、晶体太绵、色彩不美及对主题不适于利用的脏都应去净。使水晶原料成为一块无瑕的好料(当然脏也有用的巧,可变脏为俏、变瑕为美)。

(二)察看料质量

水晶组成的纹理结构,看水晶石的内部晶体纯的和质量。水晶料的纹理走向安排雕琢的物体,特别在细致、架空—玲珑的地方更要避免“绞和绵”,便于制做而不易折断。这就是我们的行话——“保活”。

(三)详细察看质地

水晶形状、色彩的分布、走间等,只有在吃透原料的情况下才能,生入设计及制作阶段按料的形状和特性选取适应的题材。这是水晶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在量料取材的过程中。要尽量利用原料的体积、外轮廓及其高点.虽然根据雕琢的内容在重量上有所减少,而在体积上并不感觉小,处理得好会使人感觉比原料更大一些——显活。

量料取材的好坏,取决于设计者知识的丰富与否及思路的宽窄。即艺术涵养的高低和技巧的优拙。单就水晶而言,其料型变化多端,形态万变;水晶本身是石质的。所以是非可塑性的,不允许任意添加,所以表现的形体造像只能用减法来完成。经过挖脏去胶和绵后,平时积累的素材——进行推敲,看究竟设计什么题材更恰当。把俏色用得更贴切,内容更丰富多彩。因为原料的形状是题材构思的第一信息,它可以引起设计人员形象思维的一连串的反应,即所谓看着像什么就做什么,从而迈出题材内容构思的第一步.进而逐渐完成腹稿。

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量型取材,是将原料的形体(经过挖绞去绵,无大毛病)作为设计的先决条件,就是说,不管设计什么样的题材、内容,都不能超越原料绐定的形体条件。这就给设计的思路带来了局限,但是局限的东西往往会成为形成其艺术特点的决定因素。事先杜撰的题材,未必能佳一块原料物尽其用而取得恰到好处的效果。一块奇形怪状的原料摆在设计者的面前,其起伏的形体必然会使设计者的思路活跃,为其丰富的联想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这就是水晶雕刻设计人员所特有的能力。而对一般机械行业的设计人员来说,就有可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

二、构思与布局

构思是一切工艺美术品设计的前提,当然也是水晶雕刻设计的前提。一方面,构思产生于艺术处理之前。而艺术处理是构思的具体体现。有了比较成熟的构思,才能具体安排构图与布局。而构图与布局又受表现对摹的形象、俏色运用的取舍所制约。另一方面,构思即是一个预想,完全允许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修改、充实和提高。这一点恰恰是俏色水晶雕刻的特点之一。从这一角度上讲,构思统筹着构图、布局、形象与俏色利用,又随着构图、布局、形象与俏色的处理安排——设计的最后完成而告终。

构图、造型、俏色对一件作品设计的构思来说是一个整体,使它们互相割裂、对立、都是不对的。这一切都是由构思的中心——主题所决定的。所以,任何一件作品设计的构思都必须首先选择一个主题.主题便是设计中一切表现手段即艺术语言的中心。一件好的玛瑙俏色作品的设计是“构图布局的构思”、“形象处理——造型的构思”、“俏色利用的构思”的完美统一。

(一)构图布局

构图是整体构思的实施,是为了更充分、更完美、更有感染力的反映主题思想,因此必须做到胸有成竹.立意在先,然后才能运铊——破形。玉雕构图法与绘画构图法则是一样的,即对立统一。具体讲就是注意整体作品的气势、宾主、疏密穿插、上下呼应,剪影效果等方面的安排处理要做到气势贯穿、动静有秩、参差有序,才能生动活泼。主体的安排和气势的充分体现是和虚实相联系的。这里的虚是指量料而定实体以外的部分——所留空间的多少。构图的过程也是破形的过程,所以破形越狠,参差变化就越大,否则形就破不开,前后左右推形就推不进去,结果造咸窝工,造型粗笨。值得注意的是玉雕破形用的是减法,即去掉一块少一块,再也不能补上,所以要在对原料看透且构思胸有成竹的前提下,大胆破形,防止不必要的伤活。

构图侧重于整体,而布局则侧重于某一局部及各局部之间的关系(相当于绘画中的经营位置)。按着破形后原料的薄厚及俏色的分布来决定主体及陪衬物的大概位置)。亦应照应整体的比例关系及疏密穿插的处理,否则就会出现比例失调.给人以不真实、呆板的感觉。疏密穿插的对比要富于变化,疏处着重形态的变化,密处要着重层次处理,不能出现摞摞.使人产生看不到的感觉。穿插主要掌握静中求变、藏露结合、势同意背、交叉而不乱。这些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艺术效果。

玉雕的布局章法。一般采取“以多胜少”或“以少胜多”的两种不同的布局安排。前者多用大料,层次多变,给人感觉玲珑剔透,穿花过梗,工大;后者多为小料,安排的内容也相对减少,优点是省工省料,这种情况要侧重于势态的玲珑和主体变化多样给人有”满局”感,否则很容易造成干瘦单调、空洞的感觉。

虚实与平衡,是经营位置的具体安排。玉雕多为立体雕琢,最忌的是:

1、密实处过于堵塞、多死角。难下工具;虚处无物,造成圆或一面过重的感觉。

2、虚实相等,疏密相近,网眼多少、大小等同.主次不分。所以要尽可能的利用原料的固有起伏变化和俏色的位置来安排内容的多少、聚散。注意势、力、量、质四种平衡及其相互关系。

(二)造型

造型,主要视题材一主题表现的角度和原料形体而决定。一个题材,可以有几种表现手法.可以有写实、夸张、变形等。也可以从多个不同角度反映一个主题。由于表现的手法和角度不同,内容的安排也有不同.加上原料先天的固有形态没有一块是一样的。这样势必导致整体造型的千变万化。更何况由于原材料俏色的颜色分布、多少、薄厚、深浅、单一或多种等不尽相同的变化,则导致整体造型变化莫测。

造型本身包括形式美与艺术美两方面。作为形式美.应视欣赏对象的不同而不同,由于民族、信仰、传统观念之不同,审美观点也不同。玉雕产品具有双重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创作中忽略哪一方面都是不行的。水晶雕刻中的造型不同于绘画的“近大远小”、“近实远虚”,都是实实在在的.所以要求对每一个具体形体雕琢、刻画都要认真、细致的加以完成。否则在水晶雕刻的行话中就叫做没得活——没做完。

造型可分为自然造型和人为造型过工艺加工),手段又分为写实与变形张)或二者并用。这些都是由主题内容格及原料的性质所决定的。运用造型艺目的就是既使作品不失掉传统的风格,又给人赋予新意和时代气息,力求达到雅俗共赏之目的。

(三)俏色的艺术处理

俏色是玉雕独特的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工艺价值。俏色,也叫巧色。不过前者的概念倾向于色彩效应,而后者则倾向于技巧难度。其实二者结合起来就是俏色雕刻的工艺特色。这里的“俏”讲的是艺术形象之精华。如“万绿丛中”的“一点红”,这里的红就是俏;而“巧”讲的是工,是构思与制作。也就是说.能巧妙的在料的几种色中找出最能表现雕琢对象的、恰到好处的色块,进行精心设计、构思,使其成为特定形象之精华,即所谓“巧夺天工”。

(四)题材与俏色的关系

水晶往往有两种以上的色彩,在挖胶去绵的过程中,要以颜色——俏色为主,不会轻易舍去任何一种颜色。在注意保留直接色的同时,也要注意保留间接色,要弄清有几种色彩及色的走向。问料的目的在于了解、掌握、使用原料.只有对料的每个方法了如指掌,才能得心应手的使用原料,根是俏色的色相、色阶来决定相应的题材.做工巧、俏、绝。作为俏色料它是一块有特色科,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料上的多种颜色及所在部位,都是自然形成的。我们不能按照自己事先设计的画稿去找那么一个适合这个画稿的俏色料。所以作为设计人员只能依据原料固有的不同颜色及所在部位进行巧妙的选材、构思、布局——巧取巧用,才能达到因材施艺的目的。

利用俏色,是水晶雕刻的特技。水晶的颜色与很多色彩本身很接近自然生活某种物体的颜色相似。如:黑色的燕子、蝙蝠、绿色的青蛙、豆角;红色的果子、花朵;黄色的佛手、金元宝;白色的祥云、如意……选择几种自然界物体颜色相接近的俏色,使它们在同一主题中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为确定产品的题材内容打开思路。所以颜色同物象一一对应,就会使人感觉顺色,合乎情理。而且能使作品的主体部分更加突出,起到烘托和点明主题的作用。由此看来某种意义上说,俏色决定题材。

三、设计与做工

表面看来做工与设计是两回事,实则二者是互相渗透、互相照应的。

其一,对特定的原料,经过挖绞去绵,如果单单是设计者留料的性质、俏色及纹理走向等了如指掌,而制作者未能像设计者那样把料看“透”,本来某一处的俏色很薄,还误以为有很厚的量.一刀砍到“家”。结果不是伤了俏色的使用面积.就是砍得俏色一点也不剩。如果去掉的是不显眼的次要部分还可以随机应变适当调整布局.但去掉的或伤的若是主要明显部位及主要关键的表现对象.那就不好办了。即便勉强做调整.也是大煞风景。弄不好可能成为一件费品,当然设计的失误其结果也是无法估计的。

其二,同是一个水晶原石加色料,或同一块料加色(原子放射)成黑色在用高温退色,就变成黄水晶。

不失表现对象的结构关系的前提下.采取多点联结的办法,以互相支撑,防止折断。所决定。加上制作的技艺水平、理解设计意图的能力的不同,所以一件作品的成功是同设计与做工的密切配合分不开的,同样,忽略哪方面也是不行的。

其三,水晶抛光是制作的继续,亦属于做工的范畴,是作品最后实现的关键环节。设计造型很美,制作得精细入微、活灵活现,能不能保持作品的“不变形”——不伤不坏.体现出设计者与制作者所进行的是有用的劳动——经济价值的实现。这是包括对作品这也是水晶工艺不同于其它造型艺术的一个明显特点。

由于行业的特点所决定,水晶雕刻的设计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做工——制作。他既是做工的总指导,又参与制作。这是由水晶原料透体的特殊性(前文提到的各方面)进行抛光的操作者在内所关心和担心的。

水晶制作与水晶抛光的工具虽型类似,但功能不一样。前者是切、磨、压——去掉多余的部分;后者是磨、抛——磨去各别粗糙的部位把所有的部位抛亮.做到既不能走型又亮得均匀。这就要求设计者对产品原料的特点、活中的玲珑部位及个别不能去掉而残存于产品中某一部位的小绺,向抛光者交待清楚,在设计与制做中尽可能给抛光造成方便,所出的产品就不会出现残次品。

猜你喜欢

水晶雕刻原料
一张水晶卡告诉你浪漫都在哪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三)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二)
严把原料采购关,才是对养殖负责
On art
迈向UHD HDR的“水晶” 十万元级别的SIM2 CRYSTAL4 UHD
蓝水晶般的大眼睛
雕刻时光
寻找蓝水晶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