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校成为充满教育想象的地方

2015-05-30赵庆林

江苏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课程标准

【摘 要】校本教研既要注重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研究,也要注重自上而下的主题引领,当然更需要两者的相互融合。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是这两者结合的一种范式,它所追求的是为了所有学生、基于课程标准以及展示教育想象,它的特征包括倡导问题的相互生成、基于任务的教学假设、走向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与构建自我完善的评价。基于这样的内涵和特征,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实践,即基于课程标准设计研究主题、基于学生视角研发学习资源、基于师生互学展开教学活动、基于标准实践分享教学反思。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育想象;课程标准;学习中心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5-0055-04

【作者简介】赵庆林,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江苏扬州,225000)。

我们认为,学校应该是充满创造的地方,教育本身也是创造的代名词。因此,当下的教育需要我们展示自身更多的创造力。从2013年开始,梅岭小学选择了“如果只有课程标准”这样一个主题,围绕着学生生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等三个方面,开展了深入而持久的探讨,并在课堂教学层面进行了尝试与实践。2014年,梅岭小学循着“只有课程标准”的核心思路,依托学校“常春藤学院”的教师专业研修平台,创新校本教研方式,深入课堂教学土壤,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对于梅岭小学来说,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是我们实现教育想象的一种努力和实践,它是基于梅岭小学对当下课堂教学所呈现的一系列问题的反思。因为只有把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进行概括、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课题,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梅岭小学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核心,正是对当下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窄化、机械化的问题的一种反思。它是基于当下教学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的共同趋势。以校为本的教育研究包罗万象,深邃无穷。梅岭小学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研究是学校基于自身发展的特定阶段,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特定需要以及基于梅岭小学育人目标的实现而提出的,因而这是解决学校面临的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它也是基于学校发展的自主性的一次选择和创新,在梅岭小学的历史上,历经数次区划调整,但是学校的发展并未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受到影响,相反学校的发展自主性在新的环境下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的实践,正是学校自主发展的深刻体现。

一、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的内涵

什么是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我们认为它是以学校为本和以教师为本的一种相互融合,它是学校强烈的自主发展愿望与教师蓬勃的教育创造的一种相互结合,它也是基于教师个性成长与学生卓越发展的一种相互契合。它回到原点,眺望远点;它崇尚简单,拥抱创造;它追求形式的素朴,渴慕内在的丰富。基于此,我们认为,它的内涵主要包括:

1.为了所有学生

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是基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当然,这里指现在和未来的每一个学生,而这恰好与梅岭小学提出的“为每一个学生而教”的理念一致。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之下,梅岭小学在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方面将学生的成长作为核心,从而在文化与实践层面成为一种自觉。

2.基于课程标准

我们承认,校本教研的内涵是丰富的;但是我们也认为,校本教研的内涵是有核心的,这个核心就是“课程标准”。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是将教育教学的研究聚焦到本源的地方,从而争取做到从源头出发,从本质出发,从学生成长的起点出发,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对话、思辨与争鸣、批判与建设。

3.展示教育想象

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是教育想象的一种实现。教育目标的实现、学生发展可能性的构想以及理解教育作为一个过程需要什么,都需要一种想象。对于校本教研,我们认为,没有一种严格的程式或规则可供遵循。教育研究永远都需要面对具体的情境并作出调整。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是这种具体情境的抽象概括,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展示自己的教育理解,并奉献出自己的教育创造。

二、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的特征

本质上,校本教研是一种实践研究,无论是从研究的问题来源看,还是从研究的过程来看,以及从研究的目的来看,校本教研都是教育教学实际的需要,都是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解决,都是解决我们实际遇到的问题。校本教研与我们的教育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实践性是校本教研的最根本的特征。既然校本教研是一种实践研究,那么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当然也不例外。不过,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方式,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的特征还是有其独特性,具体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1.倡导问题的相互生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研究中的“提出”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过程,它是教师参与、介入的一种态度体现。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将自己摆进教学研究现场的过程。只有将自己摆进去,才会有深度的参与。我们所提出的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既重视激发教师研究的主动性,从教师丰富的实践层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重视将教师个体的问题转化为全校教师群体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基于“只有课程标准”这样一个研究角度,正是我们从教师的个体转化为群体的一次集体性的探寻,它不只是自下而上的问题生成,而是自上而下的主题引领,是教师与学校在彼此靠近、相互走向、共同研究过程中的思想碰撞,它也是梅岭小学在教育改革与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鲜明的价值导向和宏观思考。

2.基于任务的教学假设

事实证明,一个好的假设,是解决教学问题、发现教学规律、形成科学的教学理论的前提,是进行教学研究的核心。当然,一个有价值的研究假设的提出是一个过程,它不能依靠现有的教学方案,也不能依靠过往的教学经验,更不能依靠他人的思考,而需要教育研究现场中的每一个主体的精心的策划、巧妙的构想与独立的判断。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给每一个教师提供了这样的机遇,围绕着学科的课程标准的核心,并在对课程标准的深度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再深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识以任务单的方式进行物化呈现,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验证。正是因为基于一种明晰而准确的课程标准,基于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基于教师从思想观念上对未来的洞察和把握,使得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活动更富有科学性和预见性。

3.走向学习中心的课堂

从课程标准出发的校本教研将会走向哪里?答案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走向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首先,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是以学生的学习问题为研究目标的,它要解决的是学生学习的问题。当然,首先教师要学会学习,教师学会学习自然离不开对学习标准的把握。只有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融化到教学行为中去,教师才能够看到学生的学习问题。其次,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是将学习过程作为研究内容。在一个假设的情境下,教育教学只有课程标准,我们如何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如何展开学习的具体过程,我们又如何对学习真实性、学习结果进行评判等,都是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的研究内容。第三,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是以向学生学习为追求的研究方式。虽然教师是对课程标准核心的聚焦,但是课程标准并不能自动生成学习资源。只有向学生学习,将课程标准与学生发展的可能性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也才能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4.构建自我完善的评价

任何一种形式的校本教研都需要教师经历整理和描述、评价和解释、重新设计与实施的过程,而这些环节又构成了校本教研的螺旋上升的结构。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比较关注的是自我完善的评价。因此,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关注教师用自己的话语方式来描述问题、解释问题,其背后是对教师教学实践的尊重。评价的作用与价值包含很多,但我们认为,基于“只有课程标准”校本教研的评价,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它的起点是课堂教学实践,它追求的则是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学生、更好的教学。

三、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的实践

在“只有课程标准”这样一个理念与视角之下,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这关系到如何选择和聚焦研究主题,如何确定和精选研究内容,如何设计和安排研究活动,如何总结和推广研究经验。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回到课程标准的原点,从而走出一条自我丰富的教育之路。

1.基于课程标准设计研究主题

在对课程标准进行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我们设计校本教研的主题。以数学学科为例,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有这样的描述:“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我们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深入地学习与解读课程理念,并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相互对照,与我们的教学思考相互碰撞。从中我们发现,在学习中,只有教师将过程与结果、直观与抽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联结起来,才能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高度融合的整体。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设计了“基于儿童自主学习下的小学数学知识整体建构的实践研究”这一校本教研的主题,围绕知识的“整体建构”,我们通过学习任务单的方式,不断尝试与构建适合儿童的学习经历。

2.基于学生视角研发学习资源

回到“只有课程标准”的情境中,我们将老师们带到的是一个全新的、完全陌生的教学时空里,在这个时空里,老师们挣脱现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素材的束缚,在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以及具体的课程内容与目标引领下,基于学生更好地发展与成长,为学生研发学习资源成了基于“只有课程标准”校本教研的重要实践内容。在数学学科的校本教研中,我们深刻领会课程标准中的建议:“内容标准是按照学段制订的,并未规定学习内容的呈现顺序。因此,教材可以在不违背数学知识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认知规律、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形成自己的编排体系,体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因此,我们探索构建校本化、班本化的课程资源,引领全体教师尝试制作学习“任务单”。学生通过课前完成“任务单”,实现知识与经验的对接、生活与学习的融合,教师再通过对学生的“任务单”进行分析与整理,与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融合,重新构建学生学习所需要的资源,形成属于教师自己的教材内容与编排体系。在语文学科的校本教研中,我们主要引领教师从单元主题出发,通过研究如何补充与丰富现有的学习资源,让一本薄薄的教材成为立体的资源库。在英语学科的校本教研中,我们主要围绕文本再构,引领教师如何将英语符号变成一个富有意义的文化载体。在其他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也正在尝试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内容,基于学生视角,研发一条与他们成长与发展相匹配的跑道。

3.基于师生互学展开教学活动

任何形式的校本教研都要回到课堂中去,都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都要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新的启发、思考与再出发的力量。因此,课堂教学既是校本教研的出发点,也是校本教研回归的地方。在“只有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我们的校本教研将研究的目光聚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式上。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式,在课程标准中有着言简意赅的表述。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例,课程标准这样描述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了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从课程标准出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围绕着为学生构建一个怎样的学习经历与怎样进行构建展开实践探索,并确定了以师生互学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4.基于标准实践分享教学反思

在校本教研中,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研究进行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将自己的经验与他人的经验进行比照与分析,从而在教学研究中获得多维视角,深刻体会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心得反思。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是对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与内容的创造。在这样的校本教研背景下,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实际上是对课程标准的实践的反思。因此,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在引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关注的是从课程标准的原点到动态实现的过程。例如,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对于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我们在引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便围绕着“哪些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哪些是学生应该理解的?在了解与理解之间,我们是如何进行把握的?”以及“我们为学生提供了怎样的学习经历?这些学习经历对学生都是有意义的吗?”等,对这些关乎课程标准核心的实践的反思,将教师从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理论假设,带到了一个个真切的教育现场中来。彼此的分享,让人产生共鸣,让人心领神会。我们认为,基于“只有课程标准”校本教研的形式是简洁的,而对于课程核心的把握,它又是深刻的。

四、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的展望

从校本教研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以为它就兼具了“肯定自我、重塑自我、回归自我、发展自我”的使命。在梅岭小学这片充满创造的教育土壤里,我们以“肯定自我、重塑自我、回归自我、发展自我”为学校改革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希望所在。基于“只有课程标准”,实际上也是基于“肯定自我、重塑自我、回归自我、发展自我”。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构建着理论,并实践中加以印证。

我们认为,在“只有课程标准”的情境下,教育的想象空间才能够打开;在“只有课程标准”的情境下,教育的惯性思维才能够有所突破;在“只有课程标准”的情境下,教学过程的丰富性才能够得到呈现;在“只有课程标准”的情境下,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才能够得以明晰;在“只有课程标准”的情境下,学生成长的命题才能够聚焦。

然而,无论校本教研冠以怎样的前缀,它的本质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基于“只有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希望的是学校能够在教学研究中充分发挥自上而下的引领作用,希望的是教师能够在教学研究中深度关注学科的本质问题,希望的是教育教学能够充分地激发出师生应有的创造力。■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利用网络教研激发校本教研活力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十年课改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