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2015-05-30王明月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

王明月

【摘要】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非常有必要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结合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教学实践,本文就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存在的问题,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作了一些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自我调适 集体训练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11-02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这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笔者是一名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结合自身体会,笔者认为当前高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存在的问题

(一)因学习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学习类问题可以说是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这表现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大,考试焦虑,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严重的甚至出现厌学现象。这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加上现在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二)因心理承受能力差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现在高中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父辈、祖辈的过多的关心爱护,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也变得越来越优越,他们基本上是生活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的环境当中,在祖、父辈们所布置好的道路上走下去,遇到挫折和经历磨练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旦他们的船在生活中遇到一点风浪,或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关系不和、或遭到老师的批评等,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高中生甚至大学生因遭受挫折而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事件已不再是新闻。这些事件的发生,与他们的心理素质差有很大关系。

(三)因青春期性烦恼产生的心理问题。

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高中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高中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有的同学对异性有好感,有的男同学见了漂亮的女孩子心跳猛烈,面颊发热,惶惶不安。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四)因对自己的形象不満意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由于处于青春期阶段,因此特别注意修饰自己的形体、容貌,讲究外表“风度”。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对自己的形象满意的,特别是一些女生,对自己的外貌体形不如别人感到烦恼和痛苦,因而产生忧郁、自卑、焦虑等心理障碍,有的为阻止身体发胖而引起厌食症,同时还常会以追求名牌消费来补偿自己形象的不佳,造成心理上的失衡、偏激。

针对以上学生心理上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根据十几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及心理咨询结果调查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望就教于大方之家。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加强自我调控,提高适应能力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一个适应能力强的人,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有清醒、客观的认识,能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乐于接受新事物,能承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幸。

为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主要引导学生接受环境、顺应环境,针对环境的变化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同时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与初中相比,高中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在学习方面,知识密度大、知识难度加深,课程进度快。要想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就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适应能力。在生活和交往方面,有一部分同学由于住宿要开始新的集体生活,和同学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密切。第一次远离父母,还要学会独立处理很多事情。另外,考入九中的学生在初中大多都是学习的佼佼者,在工作上都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现在大家都集中到一起,可谓人才济济。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重新认识自己,调适自我,给自己定位。

2、开展心理咨询,注重个别辅导

通过探索与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时间最长,最有利于做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班主任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和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和开朗坚强的性格,以及广泛的学习兴趣,探究和创新精神,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为他们将来的成才与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班主任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双方达到情感和心理的交流,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3、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建设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

马斯洛认为:个体都有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动力,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但它需要激发和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注意个体潜能的最大发挥和人格完善。实践证明,个性发展平衡的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化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方面的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常人。个性发展能改善心理环境,增进心理健康,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学校应充分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建设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各学校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要大力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艺,活跃身心,多交朋友,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陶冶情操,调节心理。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理所当然地承担着主要责任,但绝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应当动员和利用全社会的所有力量,共同构筑起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从而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国防教育对“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影响
新形势下医护人员职业压力缓解与心理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