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2015-05-30郭清山

关键词:学校教育信息时代家庭教育

郭清山

【摘要】社会进入了新世纪,教育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今的教育,学校已不能完全再独当一面,需全方位地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其中,家庭教育更存在着它的不可替代性和对于学校教育最直接、最方便的辅助性,决定了教师在平时的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更全面充分地与家庭教育相融合。

【关键词】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沟通桥梁 信息时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08-02

社会进入了新世纪,教育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今的教育,学校已不能完全再独当一面,需全方位地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其中,家庭教育更存在着它的不可替代性和对于学校教育最直接、最方便的辅助性,决定了教师在平时的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更全面充分地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其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大系统中,是居于基础地位的。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个人身上,并通过学生的发展来体现。如果学校与家庭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合作,教育的作用力常常会产生分歧,导致教育效应的降低甚至消解,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搞好校家同创,共同构建教育合力,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含义】

百度词条一语辨明: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而家庭教育则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对应英语是homeeducation,familyeducation,teachinginhome。家庭教育简称家教。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独特性】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比较,家庭教育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具体表现在:家庭教育是以血缘亲情为纽带、在家庭教育的日常生活氛围中,通过实际间的沟通进行的,较强的情景性和渗透性,尤其是能够较为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差异与特点。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行的影响活动,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但也存在诸多局限:难以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教学很难适应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班级教学大都是一个标准、一种课程、一本教材、一个老师去面对各具个性与特色的学生,施行的是整齐划一的非个性化的教育;图标库多种原因,学校教育具有脱离生活实际的倾向,知识难以变成学生的智慧。而所有这些又恰恰是家庭教育的独特优势。因此,学校教育应主动与家庭教育进行沟通、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服务。

【怎样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学校策略】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大教育中的地位,可理至易明,因前面提及。但我们还得认识一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一个个鲜活的学生上。充分理解此点,我们才会找到一种妥当的解决办法。笔者站在学校的角度,觉得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1、与家长联系沟通,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恰是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

教师要改变观念,确立资源意识,尊重并珍视个性,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有意或无意地隐蔽一些个性的东西,而家庭生活却是孩子个性自然形成和展示的空间。同时,孩子在长期与父母的交往中,其智力的优劣与长短都会有较为充分的表现,父母因其特殊的身份和情感,对孩子会有深入、细致的了解。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沟通则为此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现实的可能。

2、学校教学脱离生活的倾向可以在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中得到修正。教育教学的校家联合互动本来就意味着校内外、课内外的沟通,这样,学校教育的非情景化就可以通过家庭教育中的生活化得以纠正。具体来说,一方面,学校教学要善于吸收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的积累,使之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起点和智慧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提倡学生把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实践,使书本上死的知识在生活的活水中涌动起来。

3、校家间在对孩子的要求上,要保持一致。这里的所谓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指广义的成为什么样的人,狭义的则具体学科学习的目标。在这一方面,理解的角度也有所差别,常常会出现彼此脱节,甚至矛盾、音容的情况。校家结合,使得教师和家长在对学生的了解上达成了共识,为对学生提出一致性的要求提供了前提保证。

【怎样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教师方法】

要搞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除宏观外,还得从微观考虑,从细节入手。站在教师教学的角度看,在构建校家教育合力上,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统一思想,共同教育学生。教师要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对部分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进行指导帮助。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方面,不少长辈和父母过分溺爱,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爱吃苦受累,禁不起挫折的考验;另一方面,父母们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一旦未能达到目标,就采取强制压服、粗暴专横的手段,导致孩子产生厌学心理,甚至自暴自弃。这些教育方式,都违背了教育规律,只有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才能使儿童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在联系家长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让他们知道教育子女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在对孩子尊重信任的同时还要做到以身作则。家长提高了自身修养,才会改善家庭教育环境,调整好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才能统一结合起来。

2、常抓不懈,不能临渴掘井。教育的长期性决定了教师应经常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情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各方面的表现,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这也就要求教师平时多注意了解学生的表现,观察他们的动向,及时及早地发现问题,与家长一道解决问题,使教育出现在问题发生之前,而不是问题发生之后。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能和家长不闻不见,缺少联系交流,等到出现了问题再和家长取得联系,商量对策,这样的教育就显得滞后,也非常被动,教育工作不能及时到位,学生也不能受到良好教育。

3、形式多样,创设联系良机。在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过程中,学校要采用多种联系形式,积极创设联系的良机。教师可以采用最普遍的方式——家访,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可以详细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充分交换意见。除此之外,学校、老师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一些家长会、报告会、座谈会,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情况及工作计划,向家长提出教育的具体要求,听取家长的意见,同个别学生家长交流其子女的一些教育问题。同时,我们也要尽量避免单纯只请家长“校访”来解决学生教育问题的唯一方式,而不去多方面、多途径地了解情况,这样的联系形式太过于单向化,不能深入彻底地教育好学生。

4、全面交流,切勿一味批评。教师在和家长的联系中,应注意与家长全面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把学生的优缺点、学习生活与思想品德客观、真实地告诉对方。人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在和家长交流时,也应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不足,又要注意到他们的闪光点。向家长反映问题时,不要只抓住学生的短处,一味地指责学生的缺点,批评学生的不是,而是要把学生的情况作全面客观地分析,肯定他们的优点,正确对待他们的缺点,与家长一道找出教育学生的最佳途径。而一味地批评学生,只会给家长难堪,只会让家长片面地看到孩子的不足,从而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内容、方式上进入歧途,给孩子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5、及时反馈,做好再次教育,教育有着连续性,学生身心发展也存在阶段性和不稳定性。就学生某一方面的教育问题,学校和家庭取得了联系,采取了行动,但还要注意这并不是教育的终止,而是要做好再次联系的准备。“学生犯了错改正得怎么样;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是否依旧很高;小孩还内向吗;下一步我们该怎样去教育孩子”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再次联系的内容。教师和家长把学生的情况相互作及时反馈,学校和家庭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把握学生动态,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良性结合,其优点不胜枚举。

总的说来,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联系,既能给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机会,采取最佳的教育策略,又能让家长经常获悉孩子学习生活的动态,做好教育准备。长此以往,学校、家庭才能共同教育好孩子,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发挥学校调节作用 构造育人立体网络 黄丽茹 -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

[2]农村家庭教育令人忧虑 蒲剑红 -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下旬)》- 2009

[3]素质教育应废除“现代八股” 宋超 - 《吉林教育》- 2008

[4]如何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弱点 沈洁 - 《科学咨询》- 2009

[5]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宋玮 - 《教育与职业》- 2008

[6]幼儿园的升学竞争现象辨析 陆楠 -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7]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及其相互作用 王学红 - 《考试周刊》- 2010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信息时代家庭教育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