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2015-05-30闫超华

俪人·教师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数学课教学效果小学生

闫超华

【摘要】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但是一定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关键字】数学教学 教学效果 预习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做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数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认识课程改革,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与新要求,笔者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新颖的导入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前提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我校开展学科教学公开课,我们有幸听了刘丽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她精彩的导入一下子把学生兴趣激发起来。本来是上一节枯燥的数学课,却让她用优美自然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境界。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二、鼓励学生做好新课的预习

关于“小学数学要不要预习?”的问题一直颇受争议,数学预习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很多学生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数学书仅仅只被当作了练习本。相比语文课中“不预习不上课”的预习习惯,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教师对预习作业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在数学预习时套用语文模式,甚至很多一线老师没有布置数学预习作业的习惯,导致家长对数学预习作业也不重视。

为何小学数学预习会沦落到爹妈不爱的地步,综合分析老师们存在的疑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小学生特别是中低段的学生不具备相关的思维品质,不能对教材信息作出有效的判断和重组,只会简单的模仿,意义不大。

2、学生预习往往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在上课时会因为失去新鲜感而失去数学过程性的思考。

3、学生在预习中可能会先入为主的形成一些错误的认识,反而需要花时间去纠正和反复强调。

4、预习会加重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而且对预习作业的反馈不够及时、有效,导致预习变成走过场,如此反复,预习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

虽然有争议,但是对预习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带来课堂学习方式的深刻变化,老师们都持认同态度。皮亚杰也说: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头脑里的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加工改造,才能被学生真正认识和掌握。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小学数学对预习习惯的养成就真得不能做点什么吗?我们能不能让“预习”与时俱进,在倡导“生本课堂”的今天,让预习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呢?

三、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紧贴实际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比如在讲解加减法时,我们可以叫学生计算自己早餐、午餐盒晚餐每顿吃了多少钱,然后计算出一天自己一共用了多少钱。像这样的问题设置,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当然他们也乐于参与进来,看看那个同学用得多,那个用的少。总之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四、激励敢说爱说,展现思维过程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學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五、表扬鼓励法

运用表扬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人的欣赏。”特别是小学生,一句打击的话可能让一个学生一蹶不振,反之一句恰当的表扬就能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甚至改变一个学生的一身。比如在教学“年、月、日”(小学第六册),“用左拳记忆大、小月方法”时,我请两名学生介绍这一方法,并提示: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一个成绩向来较好的学生数到二月时说二月小。二另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数到二月时,却停了下来,说:“二月不同于其它小月,也能说二月小吗?”我感到很惊异,但很快就表扬了他:“这个问题问得好,你肯动脑筋,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后来,我发现这个学生想问题就很仔细,成绩上升也快,也乐于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的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加强研究,如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智力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这是当前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薛桂香.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2007(11)

[2]李吉林.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

[3]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数学课教学效果小学生
有趣的数学课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