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渔与狄德罗的戏剧美学理论比较

2015-05-30谢嘉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狄德罗李渔

谢嘉

摘 要:李渔与狄德罗在中西戏剧理论方面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二人在戏剧理论方面的主张与见解对于中西方戏剧理论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可以从对他们二者的比较中显现出中西方戏剧理论不同的民族特色。这表现在他们对于戏剧人物性格展现上,可以从二人的思想影响以及自我定位的差异上面来探求原因。因此,将他们二人的戏曲理论进行比较,有利于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更为深刻地了解中西戏剧的民族特色,这也是将李渔与狄德罗进行戏曲理论创作比较的当代价值之所在。

关键词:李渔;狄德罗;美学理论

李渔(1611——1680),字谪凡,号笠翁。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戏曲理论家、美学家。著有《笠翁十种曲》、《笠翁一家言》、《闲情偶寄》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关于戏曲理论的著作《闲情偶寄》,书中谈到了戏曲的创作、以及戏曲表演等内容。“《闲情偶寄》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关于戏剧理论的一个代表性文本,正因为这部《闲情偶寄》,李渔也成为了清代前期最重要的戏曲理论家。”①德尼·狄德罗(1713——1784),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同时他還是一个戏剧理论家,“他曾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戏剧的改革。狄德罗试图摆脱古典主义戏剧的束缚,创立名为严肃戏剧(或正剧)的新剧种。”李渔的名声较同时期创作了“临川四梦”的汤显祖来说稍显低调,但是李渔胜在能够在戏曲创作之中总结出相关的创作理论,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除此之外还参与了戏曲表演,可见李渔对于戏曲积累之深厚。他曾称戏剧理论是“以生平底里和盘托出,并前人已传之书,亦为取长补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从违而不为诵读所误”②,因此戏曲理论是一个集大成之所作,但又需在前人基础上另辟蹊径的创作。同样的,在西方来说,戏剧艺术发端于古希腊祭祀大典上的歌舞表演经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努力使得戏剧成为了人类艺术中的一枚瑰宝。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莫里哀又是一种转变,而狄德罗自继承前人留下的遗产之外又顺应时代潮流,力求新变,这种精神可以从他戏剧美学理论中得以窥见。尽管二者的生活背景不一样,生活的时代也相差了一个世纪,可是狄德罗与李渔关于戏剧理论方面的主张与见解对于中西方戏剧理论的发展却是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这可以从他们对于人物性格展现方面进行探究。

人物性格的展现历来是戏剧家创作的重点所在,戏剧家通过不同的人物之间的碰撞冲突推动着戏剧的发展,表现出戏剧的张力。在人物性格展现方面,李渔与狄德罗所采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李渔选择通过人物的宾白语言来展现出人物的性格,而狄德罗更多是通过情境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即他所倡导的“情境说”。

李渔关于戏曲创作的语言阐述主要见于《词采第二》章节,主张:贵浅显、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李渔认为戏曲较之诗词而言,可用浅显的语言词语表达深沉的思想,“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宜蕴借而忌分明。词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③使得语言能够性格化,让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充分地去表现人物性格。同时还要重机趣,“机趣”可谓之语言个性化,这与浅显又是相通的。除了在《词采第二》中谈到的李渔的语言观之外,他还在《宾白第四》中谈到了宾白的重要性。自李渔往前的创作家都不是很重视宾白,“自来作传奇者,止重填词,视宾白为末着,常有‘白雪阳春其调,而‘巴人下里其言者,予窃怪之。”④李渔独认为宾白在戏剧中有一定的重要性,“故知宾白一道,当与曲文等视,有最得意之曲文,即当有最得意之宾白,但使笔酣墨饱,其势自能相生。”⑤因此,对于戏剧语言来说,李渔所重视的即是宾白对话的重要性,“剧作家在写对白、台词的时候,不要只管自己写得痛快,还应该要替演员着想,想一想演员上台说这些台词是不是有这种效果。”⑥由此观之,李渔的语言观主要体现的是语言的个性化,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来体现出人物的性格。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剧作家既要知道正该让自己的人物做什么和说什么,又要知道不该让他们说什么和做什么,以免破坏读者或者观众的幻想。让登场人物说的话,不论如何娓娓动听和含义深刻,只要它们是赘余的,不合乎环境和性格的,那就会破坏戏剧作品的主要条件——幻想,而读者或观众正是由于这种幻想,才会全神贯注于剧中人得情感的。”⑦

与李渔不同的是,狄德罗认为情境才是展现人物性格之所在,“人物性格要根据情境来决定......情境要有力地激动人心,并使之与人物的性格发生冲突,同时使人物的利害相冲突。”⑧狄德罗所倡导的情境主要指的是“人物的社会地位、其义务、其顺境与逆境”,⑨人物性格的描写与情境所不能分离,情境又与观众读者的生活背景息息相关,因此“情境说”就更能使得戏剧艺术贴近观众读者,更为大众化,与十九世纪所倡导的“个人与环境的冲突”相似。除了通过情境来表现人物性格之外,狄德罗还主张通过对比来展现人物性格,即“真正的对比是人物性格和情境之间的对比,是不同的利害关系之间的对比。”⑩这种对比就是戏剧的矛盾冲突,这就要求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写出人物的千差万别。李渔与狄德罗二人各自在中西戏剧史上做出过突出贡献,他们对于戏剧创作理论都有深刻的理解,但是二者也有上述提到的不同之处,对于不同之处的产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原因:

1.二人的思想影响不同

李渔所处的是一个交替的时代,即经历了明末的动乱,又迎来了清初的太平,这种改朝换代的时代背景对于李渔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李渔也受到了汤显祖、李贽的影响,追崇自然天性与个性自由,因此在李渔的身上表现出了一种“超越儒家伦理、肯定人的欲望、追求个性自由的意愿。”李渔曾在他所创作的《风筝误》中借戚施之口道出了对于儒家礼教的讽刺:“文周孔孟那一班道学先生,做这几部经书下来,把人活活的磨死。”可见李渔对于封建礼教的不满。

狄德罗所处的18世纪的法国正经历着启蒙运动的影响,这场反封建、反教会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旨在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狄德罗作为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在戏曲创作理论方面提出了设立“市民剧”这一新剧种的主张。他认为“一切精神事物都有中间与两极之分......人不至于永远不是痛苦便是快乐”,因此就需要一个中间的剧种去反映生活中的普通的状态。狄德罗反对按照贵族的趣味所做出的悲剧、喜剧之分,指出:“喜剧可以描写人的美德,悲剧也可以以家庭的不幸事件作为对象。戏剧应该重视家庭生活的题材。”同时狄德罗还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他在《论戏剧诗》中论及戏剧的题材时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主张:“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的某一处说:无论你是写一个大家熟悉的题材,还是尝试一个新的题材,都要从拟定故事的提纲开始,然后再去想那些将会扩展故事的插曲和情境。”可见,狄德罗在继承了古希腊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理论家的主张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与突破,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求新求变的理念。

2.二人的自我定位不同

李渔身上具有着多重身份,既是剧作家,又是理论家同时还是商人以及戏曲表演者。多种定位对他的戏剧理论有着极大的影响:作为一个戏曲剧作家、理论家,李渔并不以作为一名戏曲演员为耻,尊重自己的职业,积极地去从事舞台表演的实践,通过舞台表演实践所得出的经验来进行戏剧理论的创作。《闲情偶寄》中的《演习部》可以看做是李渔对于戏剧表演的总结与感悟。

狄德罗也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人,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戏剧理论家。也正是由于这多种身份的影响,使得狄德罗的戏剧在平淡之中也有着深沉的哲理。狄德罗的哲学思想代表了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最高水平,他的美学也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其中“美在关系说”与关于真善美统一的论述对于戏剧理论的影响较为深刻。

李渔的戏曲理论是对于中国民族戏曲艺术的总结,不只是在戏剧理论的创作结构方面,还包含了对于戏曲表演艺术的形式上面,带有很强的时代色彩,“李渔的戏曲理论是我们民族戏曲理论具有代表性的自成体系之作”。而狄德罗的戏剧观也有着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缩影所在,具有的事追求自由、反对思想禁锢的理想,因此可以看出李渔与狄德罗在戏剧观上面还是有一些共通之处的。将他们二人的戏曲理论进行比较,有利于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更为深刻地了解中西戏剧的民族特色,这也是将李渔与狄德罗进行戏曲理论创作比较的当代价值之所在。

注释:

①李建中,《中国文化与文论经典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403页

②李燃青,《李渔与狄德罗的戏剧美学—中西美学比较研究》,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6月

③李渔,《闲情偶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4月第1版,第60页

④李渔,《闲情偶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4月第1版,第112页

⑤李渔,《闲情偶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4月第1版,第113页

⑥李建中,《中国文化与文论经典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429页

⑦李燃青,《李渔与狄德罗的戏剧美学—中西美学比较研究》,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6月

⑧(法)狄德罗著,张冠尧、桂裕芳等译,《狄德罗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第163页

⑨(法)狄德罗著,张冠尧、桂裕芳等译,《狄德罗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第88页

⑩(法)狄德罗著,张冠尧、桂裕芳等译,《狄德罗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第164页

李建中,《中国文化与文论经典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406页

李渔,《中国古代传世名剧故事:玉簪记·清忠谱·风筝误》,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2013年1月第1版,第113页

(法)狄德罗著,张冠尧、桂裕芳等译,《狄德罗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第82页

(法)狄德罗著,张冠尧、桂裕芳等译,《狄德罗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第83页

(法)狄德罗著,张冠尧、桂裕芳等译,《狄德罗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第136页

李建中,《中国文化与文论经典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435页.

参考文献:

[1]( 法 )狄德罗著. 《狄德罗美学论文选》. 张冠尧,桂裕芳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10(1).

[2]李渔.《闲情偶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4(1).

[3]李建中.《中国文化与文论经典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1).

[4]李渔.《中国古代传世名剧故事:玉簪记·清忠谱·风筝误》.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2013,1(1).

[5]李燃青.《李渔与狄德罗的戏剧美学—中西美学比较研究》.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6.

[6]吴欲波,陈健毛.《狄德罗戏剧表演论与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渊源》.四川戏剧,2009(4).

[7]钟贞.《李渔与狄德罗戏剧表演观之比较》.社会科学家,2005,10月刊.

[8]李鎮风.《金圣叹与李渔戏剧结构论比较》.阴山学刊,2004,5月刊.

猜你喜欢

狄德罗李渔
隔桌对谈
SOLES OF WIT
原创性的艺术史研究如何可能?
——《专注性与剧场性:狄德罗时代的绘画与观众》评介
狄德罗的睡袍
李渔的养生之道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
李渔的生命意识
李渔的幽默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