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饮茶保健在成人健康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2015-05-30李素华
李素华
摘 要:饮茶具有广泛的治病功能和生理保健功能,依据性味、种类与季节宜忌正确饮茶,可以收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保健效果。
关键词:饮茶;保健;成人健康教育
茶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一个无价之宝。饮茶保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神农本草经》说“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日本“茶祖”荣西禅师奉茶为“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其人长命”。
一、茶叶的功效
茶效在古今中外都有记载。中国的《神农本草经》、《神农食经》、神医华佗《食论》、唐陈藏器《本草拾遗》、唐陆羽《茶经》、宋吴淑《茶赋》、元《汤液本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从不同角度记载了茶的性味、治病功效、健体作用和情志调节功能。如“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睡、轻身、明目”、“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苦茶久食,益意思”、“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陈藏器撰《本草拾遗》10卷:“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唐玄宗赐其“茶疗鼻祖”美称。现代西方医学专家称喝茶去脂比吃降脂药安全!腹部脂肪每增加1英寸,体内血管就要增长4英里,大大增加心脏负担)、“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之利,其功若神”、“茶可治中风昏聩,多睡不醒”、“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自17世纪末开始,茶的功效也为西方人所认识。英、法、美、德等国都从实证角度证实了茶的上述功效。1965年日本:“在广岛原子弹爆炸事件中,凡有长期饮茶习习惯的人成活率高。”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等机构发表的“绿茶与前列腺癌疾病研究”数据表明,常喝绿茶的男性比不常喝的病发率都降低了60%以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历时12年对63257名45岁到75岁的新加坡华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经常喝红茶的中老年人患帕金森氏症的概率降低了71%。英国和西班牙研究发现每天喝三杯绿茶,可以获得足够的茶多酚衍生物。在抗癌和心血管疾病方面担当了重要的角色。此外,它也用作肿瘤多药耐药性的逆转剂,能够改善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并减轻对心脏的毒性。茶中的茶黄素称为软黄金而用于抗癌。
茶效还得到了实证医学意义上的疗效肯定:茶叶中的功效成分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起到抗突变、抗癌症的功效,防治高脂血症引起的疾病,提高人体综合免疫能力。茶中的茶氨酸的独特功效: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抵御病毒侵袭;镇静作用,抗焦虑,抗抑郁;增强记忆,增进智力,有效改善女性经前综合症,有效增强肝脏排毒功能。茶中的丰富的生物碱(咖啡因)决定着茶叶对人体具有提神益思、强心利尿和消除疲劳等功能。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可以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增大血管的有效直径,增强心血管壁弹性,对心脏有阳性收缩效应,因而具有提神益思、降血糖、血脂、血压的作用。把人体血液中的酒精和尼古丁从小便中排泄出去,减轻和消除由酒精和尼古丁带来的副作用。当然,这不仅仅是咖啡碱的单一功效,而是与茶单宁,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协同配合的共同效果。
现代人总结出茶叶的六大功效为:一是使人化痣润肤,明目益思,兴奋中枢神经,增强运动、思维和记忆能力。二是能消除疲勞、促进新陈代谢、维持心脏与血管等正常机能运作、防止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和脑血栓、抑制细胞衰老、延年益寿。三是预防龋齿。四是有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突变。五是摄取大量微量元素。六是具有减肥和美容效果。
二、提高对饮茶保健作用与意义的认识
尽管饮茶具有如此广泛的医疗功效和首屈一指的健康保健功效,但是,时至今日,通过饮茶来保健还没有被社会大众所广泛认知,目前的宣传和倡导仍限于商家的多形式促销和部分医学工作者的学术研究和实证(倡议“茶学”与“茶文化”建设),大众饮茶保健意识还没有得到确立。像古代饮茶多局限于富贵阶层(显示身份地位)或文人墨客群体(显示学识才华)一样,茶叶产量的限制和价格的较高,使现代饮茶变成了富豪和权贵阶层的一种炫耀性消费行为,已使饮茶失去了它应有的医疗保健原义。
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消费能力的增强,广泛宣传并倡导饮茶保健的意义,提高非茶产地大众的饮茶保健意识,普及饮茶保健知识,引导大众养成良好的饮茶习惯和文化心理,不仅具有利国利民的战略意义,而且具有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现实意义。辅以中国古人倡议的“治未病”理念,形成一种全民性的健康饮茶氛围与生活习惯,必将节约大量的社会医疗资源。
普及饮茶保健知识包括了解茶叶的种类性味与功效差异、饮茶的季节宜忌、体质宜忌等等。应该从国家层面出台权威性的类似国标性质的规范文本。
参考文献:
[1]王岳飞.茶文化与茶健康,(网络视频).
[2]陈宗懋.茶与健康专题(二),茶叶内含成分及其保健功效,中国茶叶,2009(05).
[3]金国良.“茶医学应用的研究方向”、“茶与人类健康的新观点”,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之十三[C].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