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借一帆风顺,祈福安定祥和
2015-05-30白峰
白峰
我国是东方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脉厚重,博大精深的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艺术创作,是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中国的陶瓷艺术起源极早,经久不衰,并且愈加发展壮大。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鲜明的特点便是善于汲取文化精髓,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成为文化的实物载体和具体表现。这其中尤以宜兴紫砂壶艺独树一帜。它的发展伴随着历代制壶艺人与文人的创造参与。深受世人喜爱。有“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美誉。
一帆风顺,本指帆船一路顺风,亦用作祝福旅途平安之词,也比喻境遇顺利或办事容易。语出清代李渔《怜香伴,僦居》:“栉霜沐露多劳顿,喜借得一帆风顺。”从古至今,一帆风顺都代表了人们最真切的情感,也成为了文学艺术创作中的常见题材。“一帆风顺壶”(见图1)顾名思义便是以这个成语为题材而展开创作的,面对这一炙手可热的大众化题材,如何正确有效地传达主旨并立出新意,需要一定程度的深思熟虑。首先,在造型上,该壶以生动的帆船形象来直观表现乘风破浪的意境,通过独特的琢砂装饰手法。将一帆风顺这一祝福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而其不仅停留于艺术审美表层,更充分诠释了其内在对安定、祥和的祝福。
紫砂壶的本质是手工艺品,它传递着制壶艺人的温度和情感,但理性对待一件手工艺品,可以说工艺技法才是其灵魂所在,任何一件作品都离不开实实在在的艺术表现,在一把紫砂壶领域,这种技法更直观地流露于造型、装饰等主题或细节方面的呈现。
“一帆风顺壶”从壶名意境出发,设计构造的壶型整体便犹如一艘行驶中的帆船,壶身为不规则的扁方体,前凸后倾,颇有前进的趋势;壶嘴与壶把各呈方形,其造型简练,不仅前后对应,更与壶身趋势形成和谐的前拉力,使整个壶体富有动感;同时,壶钮塑成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形象,船身在滚滚海浪中前行,两张帆在烈烈海风中张扬,不仅在形象刻画上生动逼真、惟妙惟肖,更增强了视觉上一帆风顺的感觉,使此壶由内而外表现出主旨内涵。
顾景舟大师曾在《壶艺说》一文中指出“一件佳美作品的内涵,必需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在设计这款“一帆风顺壶”时,除了使造型突破常规传统形式的束缚而具有视觉审美上的冲击感外,其整体的实用功能却并未因此减弱或失去,充分考虑了壶身容量、壶嘴出水效果、壶把的端拿适度性等功能元素,使之不仅具有外形美。更具有功能美。在升华该壶艺术效果的过程中,又融入了陶刻装饰中的琢砂技法,使之呈现出一种别样的视觉美和心灵震撼。
紫砂陶刻和造型艺术是宜兴紫砂的姊妹艺术,所谓紫砂陶刻,就是在壶坯上用钢刀或竹刀镌刻书画、图案。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工艺基础,其中包括良好的书画艺术技巧、文化知识、理论水平以及装饰技能。陶刻的刀法与形式较为丰富,琢砂便是其中一种,它的特征为底刻并琢,随着刀刻力度的把握,达到不同纵深度的表达,阴阳分明、简洁明朗。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效果。“一帆风顺壶”的陶刻装饰便是采用了琢砂手法,壶身一面琢出线条流畅的滚滚浪花,前仆后继、动态十足,犹如帆在浪中行,画面感强烈。与壶型巧妙对应。形成静与动的鲜明对比:壶身另一面左上角以琢砂刻“一帆风顺”四字,将作品主旨鲜明凸显,字体遒劲有力、厚重大方,使一切尽在不言中,完整地呈现出整把壶的风格基调。
紫砂壶始终作为一种文化与情感的载体而存在。而人有人的个性、壶有壶的内涵,紫砂壶的人文性能不仅仅体现于表面,也因为不同的情感需要而呈现出多样的特征。“一帆风顺壶”的人文目标,除了直观地表达一帆风顺这一主题外,更从中提炼出安定、祥和等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文内涵。使之更贴近时代,更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