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光潜《谈美》的艺术美学思想内涵

2015-05-30林李龙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9期
关键词:朱光潜艺术化情趣

林李龙

朱光潜的《谈美》虽然篇幅不大,但能够完整反映出他早期的艺术美学思想。在书中,朱光潜以审美筋肉作为联系中西方理论的基点,以情趣为内核,最终以人生艺术化为旨归,建构了完整且有特色的艺术美学思想。

以审美筋肉为基点

朱光潜在《谈美》中把心理距离、直觉、移情、内模仿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美学理论体系,并在这一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独有的审美筋肉理论。核心是对“美感经验”的分析。

1.生理层面的审美筋肉运动

“筋肉活动不是天生自在的,它须费一番功夫才学得来”。可见在朱光潜看来,筋肉活动是后天形成的。朱光潜认为,心中想到“虎”字时能够写下来,而想到“虎”的意象时,往往画不下来,其中的差别就在于有练习与没有练习。

筋肉活动可以通过练习来强化,“成了习惯以后就非常纯熟”,但在一开始时,这种积累是比较难的。在艺术活动或者审美活动中,由意象到对象的过程,是主观情感客观化的过程,这当中身体的审美筋肉活动是最重要的媒介。

“各种艺术都各有它的特殊的筋肉的技巧”,不同的艺术形式所涉及的筋肉部位也不尽相同。但如果严格说来,“各种艺术都要有全身筋肉的技巧”。可见这里对筋肉技巧的认识并不止是停留在纯粹手法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人自身整体的高度。学习艺术的筋肉技巧,起初都是依赖模仿。朱光潜分析了“模仿”与“学习”的区别,认为这本算不上是两件事。他举例在书法习作上,观察书法家在写字时的筋肉运动,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是模仿,亦是学习。进而推广一点,一切艺术上的模仿都可视作学习。

2.心理层面的审美筋肉运动

克罗齐认为直觉是艺术创作的惟一动力,即使有判断,这种判断所起的作用也是远远低于直觉并应当服从直觉的。但是在朱光潜看来,直觉只是凝神观照某一事物形象或创作过程中意象涌现的一刹那现象,在它之前和之后的种种抽象的思考、判断,不同的态度和观念等,都会对艺术创作发生作用。

朱光潜说“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意在让我们从现实的环境中跳脱出来,暂时忘记实用和功利的概念,仅去欣赏客体的形象。在这个基础上,朱光潜又用“距离说”来补充说明美感经验。这一举动既引申了直觉说,也充实了距离说,使对美感经验研究更富立体化。

在布洛的“心理距离”之后,朱光潜接着对“移情作用”进行了分析。在立普斯看来,在移情过程中,主客体是清晰分化的二极,界限是明晰的。依朱光潜看,立普斯对“移情作用”的解释尚不够完整。朱光潜认为在移情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相互交融,使得界限模糊,难以说清。移情作用应该是“物我两忘、往复回流”的过程,审美主体将自身的感情移注对客观对象身上,同时又把客观对象的姿态引回到主体自身,是双方面同时进行的。

在移情的基础上,朱光潜引入了内模仿的学说。主体在与客体发生联系的时候,主体知觉会依循客体的性质进行心理上的靠拢,这种心理活动不易察觉,更多的是一种潜在的筋肉模仿。

以情趣为内核

朱光潜尤为推崇“情趣”。在他看来,情趣便是艺术审美的核心范畴,同时也是重要的人生审美范畴。他认为人性是多方的,需求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具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他讲求情趣,以情感为核心,培养艺术美感,既是走向艺术家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走向完人的必经之路。

在《谈美》一书的第一章中,朱光潜就以古松为例,讲了人的三种态度,分别是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他说,“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活动,康德将知情意三分,为自由意志奠定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朱光潜在书中说到,“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经验”。按照他的观点,人们为了方便实用,于是给事物分类立名,在实用的基础上,事物产生了意义,人们通过明了事物的实用来明了事物的意义,而后再对其起反应作用。这便是知觉形成的过程。

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所见到的事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色彩。事物的形象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看到美,我们应该摒弃事物的实用,专门保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才行。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客观的东西之中也有几分主观的成分。所以,在知觉形成的过程中,我们把握好主观感受的美感态度,正是审美之所以可能的前提。

朱光潜认为,美感态度的特点是注意力的集中和意象的孤立绝缘。这一特点与人的情感特点刚好吻合。孩童在玩游戏时,可以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旁人在边上做什么都很难干扰到他。成年之后,人的经历越发丰富,自身的情感也越加复杂,但是在情感爆发出的时候,依然会有隔绝外物的状态。虽然人在从事实用、科学的活动中也能有类似的状态,但这与情感状态的显著区别在于是否有高度自由的生命活动。朱光潜认为:“‘生命与‘活动是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在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三种态度中,前两者会受到环境的限制,属于“有所为而为”,而美感的活动则不会被环境限制。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身愿意去活动,算得上是“无所为而为”。人之所以高于其他动物,能够说人在生理之外有更高尚的追求,正是在这里得以体现。

单从人的角度来看,在实用的、科学的世界中,人与事物都需要借助与其他人或事物产生联系而得到意义,一旦被孤立绝缘就没有意义。比如伦理道德,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是不成立的。然而人在美感的世界中却能够被孤立绝缘而不失去意义,能够在孤立绝缘中展现出本身的价值。单从这一点看,他认为“美是事物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以人生艺术化为旨归

在《谈美》的收尾一章,朱光潜提出了“人生的艺术化”这个命题,旨在说明艺术和人生的关系。实际上,他在这一章里提出了他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

1.严肃与豁达

在情趣命题的内核之上,朱光潜提出了“人生艺术化”的命题。在他看来,人生的艺术化既是人生的情趣化,也是人生的严肃主义。

朱光潜认为,艺术家们在估定事物价值的时候,以对象能否纳入和谐的整体为标准,往往会出乎常人的意料。常人注重的金钱,在艺术家看来可能轻于鸿毛;常人无视的风景,在艺术家看来可能贵如珍宝。艺术化的人生也正是参照这样的标准,用艺术的眼光态度去审视事物,在符合标准时看重,在不合标准时看轻。这一切的原因出自于人在知情意三分的前提下可以处于不同的状态,在真善美的范畴内各有侧重,即便对同样的事物也能见出不同的价值。艺术家标举美的旗帜,在看重时能够认真,在看轻时能够摆脱。

不仅如此,朱光潜还说到“在认真时见出他的严肃,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认真与摆脱在整体和谐的标准下能够相统一,既严肃与豁达在人生艺术化的命题中相统一。同时也是责任与趣味的相统一。朱光潜认为“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而陶渊明与杜甫算得上是恰到好处。“读陶渊明的诗,我们常觉到农人的生活真是理想的生活,可是农人自己在烈日寒风之中耕作时所尝到的况味,绝不似陶渊明所描写的那样闲逸”,这其中的根源就在于农人无法兼有严肃与豁达。

人在做学问、求事业、过人生的时候,要像艺术家创造艺术品一样完全按照美的原则和艺术的精神来做,反复推敲,如琢如磨,从中见出人生的严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把生命、情感、创造等要素纳入到整体里面,将自己的学问、事业、人生视为一件艺术品,避免在得失处斤斤计较,从利害关系中超脱出来,从中见出人生的豁达。

2.无所为而为的玩索

朱光潜认为“欣赏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只因在实际的生活中,人都是有所为而为,被现实功利所束缚,一切活动都是有条件的,而在欣赏中,仅仅是觉得有趣,不被环境所束缚,一切活动都是自由的。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朱光潜所言的“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指的是用艺术态度去观照和重构对象,重点在认清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既是情趣丰富的生活,而非流于形式或走向价值虚无的困境。

按照朱光潜所言,“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伪君子……只能作喜剧中的角色。生活落到喜剧里的人大半是不艺术的”。喜剧也是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为何生活落到喜剧中的人大半是不艺术的呢?根源就在于他们无法做到“无所为而为的玩索”。艺术的生活是情趣丰富的生活,而情趣的本质又是“物我两忘,往复回流”的自由生命活动。鲁迅先生说喜剧就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生活落到喜剧中的人大半是不会明白美是事物最有价值的一面,而困顿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去欣赏,只是敷衍人生,追逐无价值的事物。

3.以人格理想为指归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为广义的艺术”、“过一世好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是朱光潜在人生艺术化命题中首先想要澄清的立足点。一篇生命史就是一种艺术品,而实际的人生只是整个人生之中的一个部分,在实用的范围外更有美感活动或者艺术活动,充实着整个人生。所以实际人生终归是要落到整体去看,圆融到整个人生之中。在这个基础上,方才说离开人生就无所谓艺术,离开艺术也无所谓人生。

理想总是在与现实冲突时才能显现出来,人格理想亦是在与现实境遇的比较、冲突中才能凸显。从开场话中,朱光潜就直接了当指出,他写作《谈美》的目的就在于“怡情养性”与“净化人心”,他就是要研究如何“免俗”,如何建立崇高的人格理想。

“‘人生艺术化学说不是以艺术论艺术,而是秉持一种大艺术的精神与理想,主张审美艺术人生相统一、真善美相贯通、艺术品鉴与人生品鉴相交融,以美的艺术来提升人格人生,追求远功利而入世的艺术超越精神的涵育。”朱光潜在他对人生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下提出了“人生艺术化”的口号,与那个时代的学人共同呼喊,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在这里,他的人格理想与艺术美学追求是一致的,他的人生艺术化思想,是以他的人格理想为指归。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朱光潜艺术化情趣
挚友可贵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地铁车站装饰装修的艺术化设计与应用
艺术化 可否成为乡村的未来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论诗歌评价的标准:从柏拉图到朱光潜
与美同行——读朱光潜《厚积落叶听雨声》有感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艺术化表达
用艺术化手段引领儿童走进“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