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福建仙游木雕雕刻技法与雕刻艺术
2015-05-30郑启进
郑启进
仙游木雕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技法多变,是历代艺匠文化理念和审美情趣的积淀,包括建筑雕刻、家具雕刻和木雕雕刻,技法有浮雕、浅雕、立体圆雕、镂空雕等,品类有佛像、家具、把玩杂件等。其雕刻艺术主要有图稿设计、斧坯、凿坯和修光等。在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仙游木雕通过与其它地区的木雕艺术相互交流学习,既有共同的地方,又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
仙游木雕的历史渊源
仙游木雕历史悠久,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精湛,是从民间建筑、家具、佛像雕刻发展起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品。据宋代《仙溪志》记载,唐代时期,佛教传入仙游,影响不断扩大,促使仙游境内的寺庙建筑涌现,寺庙内出现了大量木雕物品,如栋梁、屋檩、门楣、佛像。
宋代时期,由于盛行妈祖信仰,神像雕刻不胜枚举,特别是曾存放在仙游县枫亭海滨村灵应堂的几尊木雕妈祖神像,不仅造型简练、风格独特,而且雕刻线条流畅、刀法娴熟,人物的面部表情丰满,身上穿着蟒袍,衣褶采用阴刻手法,颈部围绕着云朵,线条道劲如白描,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此外,当时仙游的工匠在当朝宰相蔡京的影响下,通过把京都宫廷的器具与木雕工艺加以融合,创造出了木雕家具,开创了“仙作”木雕家具工艺的先河。
明代时期,受到以崇尚自然简练的社会风气影响,仙游木雕的样式也变得简单,建筑中只有斗拱、雀替等上面有少量的雕饰。到了清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奢靡之风盛行,仙游木雕也变得形式多样,特别是仙游民间的神像、匾额和祭器等木雕日渐增多,人物雕像通体采用圆雕技法,刀法娴熟流畅,体态端庄,脸部表情生动,立体感较强。原藏于仙游县榜头坝下村的一对清代漆金透雕龙烛,就是一件珍贵的仙游木雕珍品。龙烛的里面是红色烛芯,外围通过漆金透雕盘龙和缠枝牡丹,烛沿上适当浮雕缠枝牡丹,背面刻有金底黑字联句。
近现代,仙游民间的各种建筑物注重传承,都有很多精美的木雕饰件。如仙游县度尾后埔材大厝的梁枋、斗拱雕饰,仙游县赖店坂头鸳鸯大厝的廊檐木雕、吊筒雕饰、窗花雕饰和四层斗拱雕饰,雕刻极其精细传神。而今,多种所有制木雕企业的共同发展,使仙游木雕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国最大的古建筑装饰木雕、神像木雕的主要生产地。
仙游木雕的雕刻技法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仙游木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雕刻技法和艺术特色。它的雕刻技法有:线雕、浮雕、圆雕、透雕、微雕等。这些技法各有特点、各有用途、各有雕刻对象。线雕是一种线刻技术,指的是就地随刃雕压出花纹,接近于绘画的白描效果,清淡典雅,又适合与彩绘结合使用。浮雕是一种强调起伏感与层次感的雕刻技法,分为浅浮雕(又称平雕)、深浮雕(又称高浮雕)两类。圆雕是使用完全立体的雕刻,一般无背景,有完整的形体,可以从各个角度欣赏,题材多取人物、动物等。透雕也称镂空雕,有单面纹饰雕刻和双面纹饰雕刻两种,它是将纹饰图案以外部分去掉,塑造出空间穿透效果的雕刻手法,这种技法能雕刻具有通透性和空间多变的形象,雕成的纹饰玲珑剔透。
2015年6月,笔者代表福建赴京参加“第五届中国轻工大展·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现场展出一件自己的代表作《吉祥中国·梦团圆》,该件作品长32厘米宽32厘米高18厘米,通过综合运用圆雕、浮雕、镂雕等仙游木雕的雕刻技法,将13条龙巧妙融为一体,雕刻线条流畅,造型柔美,错落有致,灵巧飘洒,通过13条龙的动作、神情等细部刻画将13亿中国人团结一致共同实现中国梦的主题表现得生动入微,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了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华艺杯”优秀作品评比金奖,并获得了国内外收藏家的一致称赞。
一直以来,仙游木雕以“精微透雕”著称,风格精致细腻,古朴典雅,层次重叠。微雕即精雕细刻,玲珑剔透,即使很小的人物形态也雕刻得须眉毕现,细腻清晰,表情生动。如,由笔者创作的《赤子螭龙杯》精选小叶紫檀为料,以微雕、圆雕、镂空雕等技法,根据原木天然的弯曲弧度雕刻出几只螭龙攀爬在杯子上的画面,构思独特,结构严谨,刻划精细。整件作品雕工细腻,螭龙的个头虽小,但是表情、神态和动作栩栩如生,层次丰富。螭龙亦为草龙,民间认为其能大能小,极为善变,能驱邪避灾,有着奋力向上的升腾之势,象征着前途顺畅,大业有成,事业如日中天。在这个传统的题材中,螭龙的造型、神态也成功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该作品凭借精湛的雕刻技法和巧妙的造型构思,荣获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仙游木雕的雕刻艺术
仙游木雕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汲取姐妹雕刻艺术优点,兼容并包,日新月异,既有其它木雕工艺的某些共性,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某些独特技艺。仙游木雕雕刻艺术主要有图稿设计、斧坯、凿坯和修光。
图稿设计是进行木雕雕刻的基础。因此,仙游木雕的图稿设计追求造型美观大方,艺术形式优美,图案布置合理,注重营造情感,深化情节,富有艺术特色和传统民间特色,能够传达更加深远的寓意和情趣。在作品题材内容上,图稿设计讲究能够突出主题思想,丰富表现手法,层次分明,富有观赏性和装饰性。
打坯是决定木雕作品的关键。斧坯是仙游木雕最具特色的技法,又称为斧子功,分为中小两种特制斧头。在打粗坯阶段,首先按图稿设计的思想内容、人物动态、面部五官特征,使用中斧头进行砍劈,大面积切除块面,是一道最重要的打坯工序,俗称一斧顶九凿。它的特点是速度快,力度大,讲究稳快准,要合理利用木料的尺寸形状和木头的纹理走向,做到省料又结实。在这个过程中,工艺师的头部和两个手腕头、漆盖头会挤于一起,这个姿势被称为“五头抱一头”。接下来,就要用小斧头对衣纹、脸部五官等细节部位进行修坯,通过自上而下、由浅渐深,从不同层次连续打出与画面景物相应深度的轮廓线,找出形体之间的基本比例关系,找出每个体积块面的基本朝向,找出大形体在空间的基本深度。
凿坯工序是对打坯工序中不足的补充,是根据景物的前后远近、参差交错的关系,加强细节部分的刻画,凿出相应高低、厚薄、深浅的大层次,达到层次分明、深浅均匀、凿迹清楚的目的。尤其是对于山石的皱褶起伏,树木枝条的层次分组,鸟的羽,兽的毛发等,要从大处着眼,局部入手,掌握整体效果,注意相互呼应,准确分出图像大体的比例与结构,逐项处理好起伏、转折等变化,刻画出物象的特征和基本精神。
凿坯完成后,一件木雕作品才能初现端倪,再下来就是雕刻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修光。修光工序是一道精致的工序,是在细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讲究削、剔、抠、刮的技法,要求线脚正直,镂空制景部分不能脱落,人物面部表情符合故事情节,造型简练,神态逼真。主要通过使用小平刀、小圆刀和三角刀等,依照木纹的纹路浮雕和透雕各部形体起伏错落之间的交接,力求使作品达到光洁滑爽,使物象生动鲜明,造型完整美观。在修光过程中,首先要充分领会设计和制坯作者的意图,理解构图的内容和处理方法;其次要讲求循序渐进,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既要保持修好部分作品的清洁,又要避免细微镂空雕刻部分的脱落。尤其是对于小件木雕的细微部,如人的脸部表情、发髻、胡须,服装的衣纹,动物、鸟类的羽毛,要先用三角刀分成几组刻线,然后再用小圆凿把每组细雕刻,再用小三角凿顺圆刀的走道加刻细纹,准确生动地表现物象的精神和动感,加强造型的完整性和美感,达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效果。
随着雕刻技法的细致和熟练,木雕的工具也逐渐精致多样起来。民间艺人们制造了各种用途、规格的刀具和辅助工具,这些工具用途不同,其形状、名称也不同,有斜凿、平凿、圆凿、三角凿、正口凿、反口凿雕刀、锼弓子、翘、溜沟、敲手等。仙游木雕刀具有平刀、圆刀、翘头刀、雕刀等一百多种。最大的凿有4—6厘米宽,而最小的凿却只有鬃毛似的小针那样大。千百年来能工巧匠向披靡的锋刃,创造着流芳百世的艺术,使之成为我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奇葩。
(作者单位:仙游县榜头镇豪哥工艺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