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素质培养的《普通生态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2015-05-30梁娟伍贤进
梁娟 伍贤进
[摘 要]生态学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和调整,提高生态学的授课质量,对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尤为重要。根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改革普通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即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推进参与式教学,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普通生态学 能力素质 参与式教学 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040-02
普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1]随着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以及生态危机等一系列世界性问题的出现,人们对生态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生态学的飞速发展对生态学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生态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的生态学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缺乏配合以及互动。这抑制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产生与学习潜力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2]传统的生态学教学通常以理论教学为主,很少联系实际,容易导致教学过于理论化、抽象化,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只注重教授教材上现成的内容,没有将生态学的教学内容与当前生态学的应用以及前沿发展课题等结合,学生所学到的只是书本上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视野没能得到开阔,创新能力没能得到提高。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学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能力势在必行。笔者在总结多年来生态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探索了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一、积极推进参与式教学,实现教学方法灵活化
参与式教学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明确的教学目标,积极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介入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接受教育的过程。[3]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推进教学的教学形式。它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普通生态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往以教师以说教为主的传统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学生自制课件授课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活跃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有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堂讨论前,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确定讨论的题目并提出要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资料,综合分析所搜集的材料并写出发言提纲。在进行讨论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就分歧意见进行辩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固体废弃物污染时,提出一个讨论题目: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是否较好地遏制了白色污染?在讨论中,学生就这一举措的利与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同时还提出了解决白色污染的其他有效方法,甚至还有很多学生决心以后将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这样的课堂讨论使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很好地理解了理论知识,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案例分析
在讲授相关章节时,选择针对性强的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的生态学知识。案例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案例的引入应简明扼要。案例讨论时,学生是主体,应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双向互动逐步得出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在讲解大气污染时,选择“雾霾天气”这一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目前正在热播的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出案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行讨论,如雾霾是什么?雾霾产生了哪些危害?我们该如何防治雾霾?首先,雾霾是我们现在正面临的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选择这一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来。其次,这种案例分析具有代表性,既能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学会从生态学的角度去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学生自制课件授课
为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启发学生的研究思维,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让学生自己制作课件分析当今社会有关生态的热点问题。具体做法是将班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分析一个生态学热点问题,例如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黄土高原与水土流失、长江三峡水电站建设的利与弊、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等。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资料的查询、课件的制作、课件的讲授。在讲授完后,任何学生可以就这一组讲授的内容提出质疑、评论或补充,这一组的学生可以进行解释与辩论,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与补充。这种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PPT制作精美,讨论精彩,教学效果很好。同时,学生在自制课件授课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全面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以其直观、信息丰富、生动活泼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4]对于生态学这样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依靠传统的教学很难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明显改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运用生态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图片、动画展示
在多媒体课件中穿插图片与动画能增强课堂的生动性、直观性和灵活性,避免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空泛讲解的弊端,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生动形象地获得大量的信息。如在讲解热带雨林基本特征时,如果依靠传统的讲授,学生难以形成感性认识。而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给学生展示大量的热带雨林的图片,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与表现力,进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影片赏析
在生态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态影片,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述全球性环境问题时,播放影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该影片展示了大量有关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学生通过观看此影片,能迅速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前因后果,同时也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碳排放。影片能在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影片的选择必须科学、合理,与所讲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能服务于课堂教学,而且影片播放完后,教师应组织点评与讨论,这样才能既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又很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微课教学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随时、随地、随身”地通过电脑和手机观看微课进行学习,学习地点不再局限于课堂,这使学习变得更加方便、灵活,也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普通生态学精品课程平台,将部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后上传至网络,学生可以在线观看或下载教学视频,也可以及时地对教学内容发表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网上互动,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多媒体毕竟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只能起到辅助教师讲解的作用,并不是所有的生态学知识都能用图片、声音来体现。因此在生态学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内容采取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时代要求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丰富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而在教学中积极推进参与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它既离不开一支责任心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革课程考核机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宗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牛翠娟,娄安如,孙濡泳,李庆芬.基础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王友保,刘高峰.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与生态学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2007(5):40-41.
[3] 李学会.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社会政策与法规课程为例[J].社会工作教育,2012(10):49-51.
[4] 国庆喜,孙龙.多媒体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3(6):71-72.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