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校制宜 开源挖潜 规范管理 突出特色

2015-05-30何伟平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管理

何伟平

【摘 要】 校本课程是结合本校实际基础与特色文化,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特色课程,其是国家课程的一种有效教育补充。结合了学校特色与环境、教师与学生个性以及教育思想与资源方面的不同差异,而衍生出的新的课程。目前我国学校的校本文化建设还不成熟,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模索着解决。本文就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因校制宜地发展校本课程。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管理

校本课程的建设,已然成为了时下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学生不同个性的综合发展,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工作热情,以及校方的特色文化建设,都具有非常优质的促进作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就目前而言还无太多的资料与案例可以借鉴,因此需要校方本着积极探索的态度不断模索,致力于找出有效的途径与方法,让校本课程这一成果最大化地发挥出优势与特点。

一、建立制度,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规范起来

由于目前我国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并不成熟,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模索前行。因此,建立严格的标准制度应当作为首要前提,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的理念、目标以及方式方法等一一清晰罗列,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迹可循,避免方向与方法出现偏差,导致精力、人力与财力的浪费。制定了目标与方向之后,建立专业小组,对教研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得升教师能力,正确认识校本课程。对于这支专业小组的建立,必须是经过学习有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经验的教研人员组成,必要时,可通过聘请或借调等方式向上级教研单位,引进专业人才。

二、有特色,多元的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立,可以有效突出本校特色,形成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要将特色这一词贯穿始终,实实在在地根据本校的办学宗旨、教育资源、学生需求等方面来最终确立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式。追求特色,是建立校本文化的基本理念,但在开发过程中,不可一味地要求学生参与到校本建立中来,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与差异。要明白,校本课程的开发目的,本质还是为了学生服务,让学生成为最大受益者。因此,学生不同的需求,应当作为重点考虑,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可以引入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教学。如,生活技能类,科学技术类,生活礼仪类,社交礼仪类,环境科学类,绘图类,音乐鉴赏类等等,让课程内容丰富起来,发展和培养每一位学生不同的个性,达到校本课程优势最大化。

从本校目前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来看,也结合了许多不同的类型。如,《入则孝》、《纸船——寄母亲》等,是为良好的关于孝道的教育课程;《悯农》则是对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教育课程;《乡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对祖国的歌颂与想念;《硕鼠》《北门》等等,则是对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文化《诗经》的致敬。

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与方式,还应当讲究多元化。如,①将教育科研的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②把社区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③挖掘校内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④把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转化为校本课程;⑤把活动课提升为校本课程;⑥与行业、协会联合开发校本课程。

三、综合实施,发展不同的课程类型

开发校本课程往往从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缺少认真的思考,因而出现了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个别人的事情,校本课程追求教材化、课程编制成人化、课程内容出现纯知识化或知识浅化的现象。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还应当坚决防止个别化、知识化、浅表化、功利化等不良问题,一切以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学生个性为核心要务,来发展校本文化。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过于重视文化成绩,课程的结构还是以学科为本位,达到不校本课程教育的目的。对这些多样性的教学科目,将其综合实施,以课程类型的不同来归纳教育,则可避免此一问题的发生。

校本课程类型归纳:①人文素养类:《三字经》《入则孝》等;②科学素养类;③社交技能类;④综合技能类;⑤地方文化类:《江南春》《十月的感伤之歌》;⑥学习技能类;⑦身心健康类;⑧法制教育类。

四、校本课程开发方式选择

现阶段的校本课程开发方式,主要有单一型,散点型,主从型三种,这三种方式各有特点,同时也各有不足。对于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初始阶段应当以实际为出发点,以低起点来保障教师的操作,但所设目标要高,以明确的方向作为指引,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能真正提升,有利于校本课程在动态发展中逐步朝着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迈进。

校本课程开发方式的三种类型:

1.单一型:就是全校开发一项校本课程,这一类型的校本课程开发目标专一,力量集中,全校卜下共同攻关,易出成绩,易形成学校的特色,但难以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2.散点型:一所学校开发多项课程,但没有按照一定的主题开发。这种类型校本课程能充分发挥学校课程资源,有利于发挥教师专长,较好地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但难以形成学校特色。

3.主从型:学校开发多项校本课程,以一门课程为主,其他为辅,主课程作为全校必修课,其他课程为选修课。这种类型的校本课程能较好解决培植学校特色和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矛盾。

本校在开发方式的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每种形式的优点与劣势,找出最适合于本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式。建议,先从单一型着手,由学校开发出适用本校的校本课程,发挥校本精神,学校先着力铺出一条道路,待成形稳定后,可再结合散点型与主从型。就本校目前的开发方式看,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趋于成功,因此,我们此刻又重新站在了另一个起跑线上,如何开发出更多的课程,是我们全体都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其目标有三,形成本校独树一帜的教学特色,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让我校学生具有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要实事求是,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因校制宜开源挖潜规范管理突出特色。禁止不切实际,一味求成绩的做法,导致失去校本课程建设的初心,造成形式主义,忽视根本。

【参考文献】

[1]汤强兴.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以“阳光”校本课程开发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5,(10):24~26.

[2]王中华,熊梅.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不足与对策——以F小学为个案[J].教育科学研究,2011,(9):65~68.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开发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