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大众化的演变发展与特点
2015-05-30杨华
杨华
摘 要:在研究中国财经新闻发展的进程中,“大众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概念,其常常与财经新闻精英化、专业化相提并论。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明晰大众化财经新闻的特点,将更能够使人理解大众化财经新闻的深刻涵义。本文在分析财经新闻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财经新闻的大众化演变产生积极意义。
关键词:财经新闻;发展轨迹;演变特点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9-0057-02
何为“大众”?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众多的人,泛指民众,群众,再进一步引申其基本意义是数量巨大、难以统计的人群。而在新闻传播学特定的解读中,“大众”一词则具有着人群构成成分十分复杂,空间地域分布相对比较广泛的特点;这是一个人数巨多,并且没有特定的组织团体的群体;分散在各处的性格各异、兴趣爱好各异、动机各异的人们只是由于传播媒介而形成的一个群体。
一、财经新闻的大众化、精英化与专业化
在财经新闻研究中通常有大众化与精英化、专业化三个概念。从专业化财经新闻的层面来看,其注重挖掘新闻背后的原因、分析新闻未来的趋势,更多的是从纵向上发掘深层次的细枝末节;而大众化财经新闻注重的是传递更多数量、更丰富的资讯,从横向覆盖上看,其有着更加广阔的范围,为更多的受众传播着大量的可“使用”新闻,从而帮助新闻受众对各自经历的经济生活做出判断和决定。大众化财经新闻的报道重点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常常成为报道重心。由于大众化财经新闻的关注对象完全从精英阶层转移到了普罗大众身上,因此其报道内容相对来说更加贴近生活,其新闻语言也更加鲜明、生动,常常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形式来表达。
观察财经新闻精英化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财经制度和政策的变化、经济动态走势乃至世界经济格局、国际市场瞭望等,都是精英化财经新闻的表现重点,尽管其取向有一部分与财经新闻专业化相重合,由于财经新闻精英化报道关注自身具有忽略地方的、非重点行业以及平民百姓生活中微观信息的特点,因此保持严肃冷静的态度和批判质疑精神,是其报道形式和语言运用的特点。不可忽略的是,随着精英化和专业化的财经新闻偏重关注宏观经济,追求专业和严谨,覆盖的受众面偏窄等弊端,才使得大众化财经新闻逐渐成为中国新闻传播领域的一股重要的新势力。
二、财经新闻大众化的时间演变
现实生活中,“大众化” 的概念是伴随着我国财经新闻传播发展的一系列演变而成,是与我们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国家的发展步伐、阶段息息相关。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开始,中国的财经新闻发展先后经历了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全面复苏发展,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主体,直至2001年中国加入WTO世界经贸组织四个标志性的阶段。
1.财经新闻政治化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
在近30年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新中国的成立、经历了十年文革的磨砺。一切围绕着政治生活进行,不仅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和行为,这种意识也直接操控着媒体,政治成为了舆论最重要的讨论话题。这一时期,各大报纸的版面几乎处处充斥着政治生态领域的新闻报道,经济报道的数量不仅微乎其微,并且也伴随着这种态势沾染上政治报道的味道。因此,这个时期的经济财经类新闻都是围绕政府的实事政策而工作,以宣传国家的经济政策为主,针对我国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走势的报道基本处于空白的状态。
2.财经新闻崛起阶段(1978 年~1992年),改革开放到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
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政策的提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新闻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春天,财经新闻的报道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时期,一批专业化的经济类报刊诸如人民日报社的《市场报》、新华社的《经济参考报》、全国工商联的《中华工商时报》等受到读者热捧,为财经新闻的崛起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3.大众财经新闻崛起阶段(1992年~2001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顺利召开到中国入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期间得到基本确立,证券市场在这一背景下迅速崛起。普通老百姓开始进入金融市场试水,市场的需求催生了大批相关大众财经媒体,《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就是成立于 1992 年左右,因为为当时老百姓的投资带来了最有效、最快捷的信息,从而确立了这三大财经报纸在中国财经新闻研究中的地位。与此同时,各个地方报刊也纷纷改版,开辟出财经新闻专刊,直击当地经济发展。
4.财经新闻大众化活力迸发阶段(2001 年至今)。
从中国加入 WTO 开始算起,到今天为止,十余年来,中国的财经新闻开始焕发出崭新的活力。纵观这一时期,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成百上千的财经媒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为自己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为众多的媒体提供了更广阔的报道平台。大批财经媒体借鉴国外财经媒体的成功发展经验和模式,在明确的办刊理念和宗旨指引下,为中国广大财经新闻受众提供了海量的大众化的多样性的服务。其中《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等迅速成为财经类媒体的佼佼者。
三、财经新闻大众化的演变特点
纵观财经新闻大众化的演变趋势,那么大众化财经新闻都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是选题平民化。在经济事件与百姓之间搭建起信息传播桥梁,大众化财经新闻天生就有着这一使命。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下,大多数普通民众会优先关注那些与自己日常生活、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新闻主题。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篇优秀的财经报道,一定是善于找到经济事件与百姓生活联系的报道。” 浅析茅先生的这段话,就可以看出财经媒体与广大受众的亲密关系,所以在选择财经新闻报道主题时,新闻从业者应考虑到题材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而那些大的国际性经济事件,最终也将会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作为地方党报,不仅要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关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运行动态,对于百姓理财、民生消费服务等大量涉及经济生活的信息,都应该是财经报道涉及、覆盖的领域。
其次是语言通俗化。大众化财经新闻是面向社会大多数成员,因信息量大、来自于日常生活,鲜活而迅速的反映人们的经济生活,因而具备了与传统经济报道不同的优势。其实,作为大众化财经新闻的受众,大部分并非是财经领域的专业人士,所以在新闻采写、文本结构、叙述方法上,多采用通俗易懂的大众化风格。比如“华尔街日报体”,借鉴了文学写作中的故事描绘手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增强了财经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善于运用悬念、细节吸引读者,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颇受读者青睐。一些媒体还特别注重财经新闻的标题创新,以陕西日报2014年12月4日《经济观察》专刊刊登的《减免税十个亿“轻骑兵”轻装前进——陕西小微企业借力发展做大做强》为例,标题直观、形象,富于感染力,使一篇抽象的普通的常规数据新闻报道,通过标题的提炼展示,形象地把国家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跃然纸上。
最后是形式多样化。随着财经新闻大众化的全面普及和崛起,财经新闻的报道概念更加直观化,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许多中央和地方媒体对财经新闻进行大刀阔斧的深入改革,一批经过精心筹划、深入策划、全面包装的财经类专刊专版纷纷面世,为财经新闻的大众化推波助澜。创刊于2011年年底的陕西日报《金融周刊》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典型,该周刊推出3年多,为助推陕西金融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更重要的是为读者解读金融政策,向市民普及金融知识,引导大众理性投资,在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大众之间搭建起金融信息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取得了多方的双赢。
形式多样化的特点让财经新闻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表格数据以及长篇累牍的文字,不再局限于生硬古板的经济走势图,而是多从读者的立场来探究和创新财经新闻的写作方法。对一些抽象的专业名词和枯燥的数字,通过具体直观的例子来进行阐释,采用更为鲜活的方式还原新闻事件的原貌,将经济数据与百姓日常生活建立联系,让财经新闻更“接地气儿”,更易于被百姓接受。如此,大众化财经新闻的报道未来还将有着无比辉煌的创新发展空间。
四、小 结
通过观察我国财经新闻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判断:那就是中国的大众化财经新闻正以方兴未艾的发展状态,越来越多地凸显出自己的价值和特色,大众化财经新闻已经成为中国财经新闻传播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王友安,尚明瑞.论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流变[J].中国农业教育,2009(3).
[2] 聂元建.论平面财经媒体的品牌构建——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三大财经报纸为例[D].暨南大学,2004.
[3] 夏嬖群.“大众化”视野下的财经新闻——以《第一财经周刊》为例[D].苏州大学,2013.
[4] 祝璐.优秀的财经新闻是权威性与可读性的结合[J].新闻与写作,2005(10).
[5] 郭水香,蒋志高.浅析“华尔街日报体”的采写技巧[J].新闻界,2003(4).
[责任编辑: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