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及规范

2015-05-30陈晓宁

关键词:新闻评论网络优势

陈晓宁

摘 要:近几年网络新闻对传统新闻媒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互联网已开始慢慢取代于传统的广播、电视,给更多的大众带来网络空间的新鲜感,更快便捷的获取想要获取的信息,同时网络舆论也对我们社会带来一定性的影响。互动网络的优势在于公众可以自由参与,并及时分享、更新更快的资讯,这就使互联网“顺藤摸瓜”走近百姓、走近社会。媒体网络化或者说是网络媒体化已成为我们现代媒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资讯的时效与资讯的可信度已远超于传统媒体播报,有利就有弊,不是所有的网络媒体都是可以相信的,它毕竟是自由的、开放的,是当代社会的一个产物。

关键词:网络;新闻评论;优势

1 网络新闻评论的结构特性

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一个事件发生而后续播的新闻评论是对这段事件的一个重要凭证,那就是更有一种说服力,这恰恰在县级电视台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老百姓比接受一个事情真相更相信评论的可信度。而互联网的出现,它以崭新的方式、更新的资讯来让百姓接受,而评论以理服人的特质也决定了,网络新闻评论作为目前最自由开放的评论,百姓可以通过网络自由评论,无需时间、空间的限制。

1.1 网络新闻评论的连续动态性

传统的新闻评论由于技术、覆盖范围等限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间隔,网络新闻评论突破了技术等限制,尤其是在县级媒体单位,新闻评论几乎利用价值很少,不能完全说没有价值,只是在县级媒体它宣传的范围本身局限于某个事件或者某位领导参观调研,一般性新闻很多。现在的网友写作的新闻评论已不在居于传统狭小的空间里进行写作,自由开放,畅所欲言,这就使得网络评论远胜于传统评论,最起码在时间上来说。

尤其是在县级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中,大众的接收面比较窄、慢,对于网络新闻评论持有双层态度,反而对新闻媒体有很大程度上的冲击,导致只相信网络不相信具有事实根据的媒体评论。恰恰这些方便快捷的操作最终演变形成网络新闻评论连续动态性。

1.2 网络新闻评论的多元化

新闻评论的多元化,传统评论写作的主体以记者、编辑为主,而网络评论不仅包括记者、编辑,它还包括数量庞大的网民。这些独特的人群以他们对新闻的认识、对新闻的感情、对新闻的真实可信度,从而形成现在多元化的网络评论;就传统评论而言,它是根据自身的特色和局限以文字、声音、图像为主,网络新闻评论它是在传统基础上利用技术等多元素形成我们今天网络上可见的评论。对于新闻选题,传统评论就是在描述事物、现象或是要评述问题,它的范围很狭小,而网络评论是以网民的评论性,独立成篇、要素齐全,基本采用了传统评论的特点。

1.3 网络新闻评论的交互性

网络是双向交流的媒介,受众在阅读评论的同时参与评论,传统新闻评论,大众只能接受事实根据,对此也不对结果进行深思细琢。在当下网络流传广泛下,所有的网民都是在虚空的匿名空间里,现实生活相对应的身份和责任在网络世界均隐退,网民发表意见和言论可以规避“祸从口出”的风险,不受社会规范的约束,网民可以在自由的空间里畅所欲言,网民可以完全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参与不同的讨论群,全然不顾后果,吸引和激发了网民的参与热情,网民的参与又进一步推动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性。

1.4 网络新闻评论的鲜明批判

网络新闻评论的批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必须是要建立在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框架内,对某种观点或者文章进行符合逻辑性的分析,其分析的结果是对其的否定。潮流的个体、不同的集体代表着不同的立场,对在同一时刻的新闻事件发出轰炸性的评论。网络新闻评论虽具有很多优势,这些优势的存在无法掩盖网络新闻媒体权威性等缺陷,但网络新闻媒体可以扬长避短,根据自身优势,为网络新闻评论拓展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2 规范网络新闻 用法律解读网络新闻

传统的出版行为都有明确的机构及其载体(出版物),从现行有关新闻单位管理的法律、法规来看,其内容也多是以管理出版机构和出版物为主;管好了出版机构和出版物,就可以从源头解决了新闻出版行业管理的主要问题。而对在网络发布的信息内容(消息或新闻),并没有具体的规定来规范,因此就无法用法律来管理、来制约。

国家现行的有关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已有30多个,尽管还不够完善,但初步划定了网络运作的空间和方式。从法律视角来解读网络新闻可以发现,规范性的法律条文既是实践经验的高度凝炼,又为未来一定时期的操作提供方向指引。

2.1 从行政法视角看

规范网络新闻的主要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曾于2000年11月发布了《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把有权登载时政类新闻信息的网站分为三类。

一类网站为新闻网站;

二类网站为商业网站;

三类网站为媒体网站。

“时政类新闻信息”,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时政新闻,而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即与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密切相關的时事新闻,是所有新闻种类中的核心,能最直接地影响社会生活。这一立法动机,是基于网络传播快速、海量、易复制、易变异的特点,授予一类网站时政类新闻信息的首发权和采编权,保障公信力和权威性。

2.2 从公司法视角看

对商业网站来说,非经营性的新闻发布显然不是赢利的直接途径,公信力也无法和传统媒体相提并论,其优势在于信息的集纳和检索,但这并不足以形成传统媒体“以内容扩大影响力,再吸引广告”的赢利模式。商业网站提出申请,符合条件可取得登载新闻的资质,能扩大社会影响,也要承担主旋律宣传任务。但登载新闻不是商业网站法定的义务,不是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也不是赢利的必要条件。

2.3 从著作权法视角看

时下门户网站推崇“用户生产内容”,传统的形式有论坛、跟帖、博客,最新的形式是微博。信息——作品——有著作权的作品,是网络内容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信息,数量庞大但缺乏深刻思想;第二个层次是作品,有独创性和一定思想,但未达到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水准;第三个层次是有著作权的产品,即著作权法界定的九类——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有高度的独创性、新颖性、思想性。权利人实现著作权的重要方式,是获得报酬权,这对保护智力劳动成果、鼓励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4 劳动法视角看

网络编辑员时时与稿件打交道,但基本不需要原创,不需要拥有太多理论知识,最看重的是动手操作能力,所有稿件都化为标记、符号,与制作报纸的组版员类似。不生产思想,不输出价值观。新闻编辑恰恰相反,需要强大的理论功底,通过制作新闻稿件形成二度创作,是思想和价值观的生产者,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序列。

3 打造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样式

3.1 发挥多媒体优势,以丰满的言论形式吸引人

传统新闻评论中,多以文字较长、图文并存,多以语言正规形式出现。而网络评论,它的文本和自由式文体相结合的传播手段可以集报刊、广播、电视为一体,如果运用得当,它的受众青睐远超于所有的媒体。因此,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不仅要重视写作水平,更要重视多媒体和网络的灵活运用,更要重视网络写手的培养,培养写手的综合理论素质,发挥写手多样性的特性,在网络空间里发挥更多更好的效应。

3.2 紧跟当下潮流,别具特色抓住大众

从语言风格来说,我们必须要跳出传统的语言“环境”,要借鉴于网络语言文化。网络媒体的自由互动性,促使了网民的特殊的空间中人际关系,在这种特殊的空间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络语言,并随着网络迅速流传开来。网络语言已经充斥了传统,但这也是网络青睐的一种表现。

鉴于当下网络媒体自由的特性,我们要接受这种新鲜事物的发展,同时也应当采取尊重的态度,要积极的合理利用,以宽容的姿态来对待这种新型的评论样式。探索出一条真正符合网络言论特点的管理方法,促使网络新闻评论真正成为社会舆论健康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杜骏飞.网络新闻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李娜.网络新闻评论对于传统新闻评论的冲击[J].宿州师专学报,2004.3.

[3]谭健.由网络博客想到新闻评论[J].军事记者,2004.10.

[4]赵振宇.新闻评论的现状及特征[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3.

猜你喜欢

新闻评论网络优势
矮的优势
画与话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