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5-05-30萨日古拉
萨日古拉
【摘 要】随着对新教育理念的深入了解,幼儿教师在具体实施教育活动时,对区域活动和集体教学两种不同活动形式分别进行设计。两者在形式上与评价目标的标准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前者是开放式的,追求的是过程;而后者是局限性的,追求的是结果。本文围绕着《纲要》的要求,将自己关于上述两者定义、特点及作用方面的认识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对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之间关系,结合了具体教育实践及观察,从不同角度初探了几条将两者有机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 区域活动 集体教学
我国幼儿园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有很大的不同,中小学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也就是集体教学形式,而幼儿园除此以外,还有相对比较自由发展的活动形式——区域活动。关于区域活动,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国外研究的主要是单纯的区域活动对教育的价值。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集体教学活动在幼儿全面发展中作用的认识,应该更倾向于采用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相结合的新形式,因为两种教育方式形成互助,更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一、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的必要性
自《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颁发后,“区域活动”这个概念在全国各地幼儿园引起了很大反响。幼教工作者们探索着,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跳出来,充分发挥区域的优势,以幼儿的自主发展为本,通过隐性的指导,让幼儿探索未知的世界,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发现大家有以下几种错误倾向。
一是,片面的重视区域活动,把区域活动的教学效果夸大化,而对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表示否定态度。
二是,对区域活动的性质认识有误差。只是简单的游戏观念,没有挖掘区域活动的内在价值,教师只是为了单纯的游戏场所而布置区域,孩子也只是随意的摆弄教师发放的玩具,没有引导没有目的,大大地降低了区域的教育作用。
三是,片面夸大集体教育活动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处理集体教育活动和区域活动的关系,视集体教育活动为幼儿园必须的课程,忽视区域教育。
2001年7月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从这里来看,只有将区域活动与集体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将教育观念转换成具体的教育行为,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多元化、个性化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在实践中的作用
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根本区别在于其组织形式上的不同,两者在教育方式与评价目标的标准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前者是开放式的,追求的是过程;而后者是局限性的,追求的是结果。正确评价幼儿成长时,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这就要看评价者面对的是幼儿什么方面,或者说是什么角度去评价。因此,有必要将两者分别进行论述,明确二者各自的价值与功能,明确二者在教育活动中不同的任务。
1.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室内活动的一种形式,即室内游戏活动。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域,这种游戏活动是在成人有计划、有目的的设置的游戏条件下开展的自主性活动。是根据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幼儿年龄特点,创设活动类型让幼儿通过多种游戏活动,去主动探索、练习、操作、巩固已有知识,获取新的知识经验,满足兴趣、好奇心的场所。
幼儿自主角度来看,区域活动是以幼儿的自发活动为主要特点的。幼儿在活动中能充分展现其天性和内部世界,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较大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内在动机,因而无论在与材料、环境、教师或同伴的相互作用中都能更好地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2.集体教学活动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即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进行教学的制度。这是《教育学》里对集体教学最初形式的定义,更多的是强调“目的”、“计划”,教师指导下的集体活动。其自身的价值与功能是让孩子获得理性的知识、技能和智力的提升,不可能所有的知识技能都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与探索中得来,幼儿除了有表现和发展天性的需要以外,也有增长知识、技能的需要,这就是必须要组织好集体教学,挖掘集体教学中的内在功能的必要之处,更是集体教学活动必须存在的理由。
三、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有效结合的方式
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这两种活动在完成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方面都有着各自的价值和作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两种教学模式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方面,也存在着交叉互补性,关于这一点,由于新教育理念的提倡与教育发展方向的宣传,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都是明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将两者紧密、有效结合看似困惑很多,不知如何是好,很容易偏移自己的初衷。在区域活动中,若没有做到良好的引导,只是重视了孩子的玩耍状态,而没能及时给予支持与评价,那就是简单的游戏而已了。
1.将区域活动视为集体教学的延伸
在有限的时间、空间、环境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体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定位是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有局限的环境里,教师不能刻意要求,让每个幼儿均能达到教学大纲所预计的教课目的;因为,每独立个体都有不同的发展水平,也决定了他们接受能力的差异性。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实现整体教学目的,只能顾及到部分孩子,有时可以兼顾每个孩子的参与性,但全体幼儿的实践需要、兴趣性的发展等方面无法一一照顾到。因此,在区域活动中,让有差异性的全体幼儿按照自己兴趣、需要和能力来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实现教学教育目的;这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无法得以实现,是集体教育活动的很好的补充。为了让幼儿的好奇和欲望得到充分得以实现,就的要求教师大胆利用区域活动的优势,让幼儿所需和合理的活动内容延伸下去。在集体活动中做好引导,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继续探索,尊重个体差异,提供充分的时间及机会,允许其不断地探知下去。
2.在区域活动中,及时发现兴趣点,开展成集体教学活动的内容。
在多样化的、开放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材料的投放者、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在自由活动氛围下,教师便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在此活动中,我们除了尊重孩子的自发兴趣外,更重要的是“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可最大限度的實现教育的契机,合理兼顾教学目标,组织好集体教学活动。这样,可让幼儿在自我探索活动中收获的片面、零散的经验,进行整合,组织成有效地集体教学活动,使幼儿从认识上得到一个理性提升。
【参考文献】
一、《幼儿园教师指导纲要(试行)》(文件)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