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针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5-05-30黄城琳黄培冬
黄城琳 黄培冬
【摘 要】 对近年来运动针法的临床应用进行概述,该疗法在筋伤疾病及痛症应用中较广泛,对非疼痛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运动针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7-0033-03
运动针法是针刺与躯干肢体运动相结合以治疗瘫痪、疼痛等病证的方法,也叫互动式针刺法、针刺运动疗法[1-2]。近年来运动针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运动针法在临床的应用综述如下。
1 取穴、配穴方法
取穴可根据“运痛点”、“对应点”和“经脉循行路线上相应腧穴”3方面取用,或先运动后针刺,或运动针刺同时进行,或先针刺而后运动。何广新[3]认为治疗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时常采用三种配穴方法:左右对称取穴,上下相应取穴和前后对应取穴。左右对称取穴是在患部的对侧相应部位取穴,病在左,右取之,病在右,左取之。这种方法适用于肩、肘、腕、指、髋、膝、踝趾关节的扭挫伤。上下相应取穴即病在上,下取之,病在下,上取之。这种方法适用于颈项部和腰部的扭挫伤。前后对应取穴即病在胸取之背,病在背取之胸,适用于胸背部撞击伤。
2 治疗筋伤疾病及痛症
2.1 颈椎疾病 吴忠源[4]为探讨运动针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将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 2组, 分别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运动针法进行治疗。结果2组间综合疗效,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郑平[5]采用远端运动针法为主,配以阿是穴斜刺治疗颈项痛,取得良好疗效。袁永春[6]使用运动针法治疗肩颈综合,运动针刺组选用阿是穴为进针点,针至病变部位时,沿同一方向捻针至最大阻力,或进针后先行强刺激,令患者活动(主动或被动运动) 肩颈至最痛的姿势,在最痛的时间行雀啄泻法,再令患者沿肩关节各个方向运动,特别是最痛的方向应多运动,患者感到活动自如时出针。结果2组间综合疗效、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比较,提示运动针法治疗肩颈综合征比常规针刺效果更佳。郑成瑶[7]报道韩景献教授运用运动针法治疗颈肩综合征,要求行针时患者配合头颈部左右转动,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行针过程中3组动作交替进行,行针时间以患者自觉患处疼痛明显减轻为度,即起针,不留针。
2.2 肩关节疾病 梁俊[8]采用针刺中平穴配合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患者取坐位,取2寸毫针直刺1-1.5寸中平穴,左肩痛取右侧,右肩痛取左侧。得气后施提插捻转泻法,使整个小腿酸胀并有针感向上传为佳,同时嘱患者活动患侧肩关节,尽量向功能活动受限方向或寻找疼痛体位活动至最大限度,故意造成疼痛后,恢复至原体位,再反复上法数次,连续行针10min后出针。治疗50例,痊愈43例。李红[9]通过分三阶段治疗,比较针刺时肩关节运动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在留针的同时进行关节活动。取穴:中平、阳陵泉、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前两穴为对侧,余穴均为患侧。首先取中平、阳陵泉穴,飞针法进针,捻转得气后,嘱患者活动肩关节10min,做肩关节的前屈、外展、内收、后伸运动。第二阶段针局部的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不活动肩关节。第三阶段为捻转强刺激中平、阳陵泉穴,同时再次活动肩关节10min 后出针。结论:针刺时配合关节运动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严越台[10]直刺阳陵泉穴1.5寸,有酸胀感后留针20min,期间行针2次,令患者重复使其疼痛的肩关节,行外展、前屈、后伸等动作,重复30次后取针,休息10min再对患肩进行推拿治疗,疗效优于单纯推拿组。高保娃[11]治疗肩周炎,采用针刺对侧地机穴,进针1.5~2寸,提插捻转致有酸胀感后,令患者做患肢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旋转等运动5~10min,至患肢活动范围增大,疼痛减轻后出针,然后取 “靳氏肩三针”,对患肢进行针刺,捻转泻法,留针20min。结果:地机穴运动针法配合“靳氏肩三针”对肩周炎总有效率为98.6%。
2.3 腰椎疾病 陈敏[12]治疗急性腰扭伤,首先毫针直刺人中,留针过程中嘱患者行走5~10min,并做适度腰部活动。李建波[13]治疗治疗急性腰扭伤,也选用针刺人中穴,并取得满意疗效。许明辉[14]选用针刺养老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左侧腰痛取左侧,右侧腰痛取右侧,双侧腰痛取双侧。待患者出现酸胀、麻、沉或闪电感时,快速行针 30s,然后让患者缓慢站起, 轻轻活动腰部,以耐受为度。留针30~40min,15~20min行针1次。586例患者中,针1次痊愈者424例。郭丽霞[15]治疗急性腰扭伤,采用先针后溪穴,患者坐位,微握拳,取后溪穴,直刺1 寸左右,待得气后让病人站立,行提插捻转并施以强刺激手法,边行针边令病人做前俯后仰及左右旋转,最大限度地活动腰部10min。然后局部针刺阿是穴、腰俞、大肠俞、委中(同侧)。结果显示运动针刺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赵利华[16]观察运动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并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运动针刺组患者取坐位或站位,取手背腰痛穴透心包、 三焦经,共 4 穴,用提插捻转泻法,嘱患者针感强时,两膝微摇左右转,活动腰胯,并逐渐加大活动幅度,留针30min,5 min 行针一次,治疗过程中带针运动,针后配合局部拔罐。结果显示运动组与常规组之间治愈率、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种疗法痊愈患者治疗次数比较有显著差异,运动组优于常规组。熊淑云[17]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取穴: 督脉经型取人中, 足太阳经型取后溪, 足少阳经型取液门透中渚,足阳明经型取手三里。快速进针,针刺得气后, 在留针期间使患者主动或被动的运动腰部。能站立者,主动作前俯弯腰、左右旋转、下蹲踢腿等各种动作。对于不能站立者, 提出可被动活动患部:卧于硬板床上,医者协助患者作斜扳、后伸扳、运旋、牵抖、叩打等动作。主动运动宜缓慢,运动幅度逐渐加大。被动运动用力要轻缓而柔,不宜过猛。熊淑云认为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的疗效主要与远道经络辨证取穴、运动针感、针运热感有关。
2.4 肘、膝、踝关节疾病 谢晓娟[18]运用缪刺阳陵泉加运动针法治疗网球肘,治疗时先按压健侧阳陵泉2min,并嘱患者活动患肘关节,尽量处于最疼痛的姿势,按完后以随咳进针法针刺所按压的痛点,然后边行针边嘱患者活动患肘关节,多做平常引起疼痛的动作,每个动作要求做到最大耐受。留针30~45min,每5~10min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总有效率达97.4%。 邓柏颖[19]治疗膝关节疼痛,采用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两侧均病取双侧的方法,针刺取内关穴,整个留针期间(30min) 均要求患者进行膝部运动,取得良好疗效。罗本华[20]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痛也取内关穴,发现该治疗方法可降低患者血沉。许建峰[21]运用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针刺运动疗法组按照巨刺取穴的原则:即左踝扭伤取右侧大陵,右踝扭伤取左侧大陵,刺入10~15mm,患者有较强的酸、胀、麻等针感后,嘱患者活动患侧踝关节,先小幅度,后逐渐增加活动度,然后嘱患者在扶持下缓慢行走,最后嘱患者自主行走或上下楼梯,留针30~60min,期间行针1~2次。治疗结束后与口服扶他林片组比较,针刺运动疗法的止痛效果、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及疗程优于扶他林组。许广里[22]观察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在患侧踝关节周围寻1~2个压痛点,常规消毒后,医者持针直刺入1寸,后取太溪、昆仑、丘墟、商丘各直刺一寸,上穴行提插捻转强刺激,行针1min 后将针提出0.5寸,嘱患者主动运动患足,如嘱其足跟着地行走或跺脚跟动作,直至患侧足跟疼痛减轻为止。留针约30min 后起针。留针期间行针1次。结果总有效率93.7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疗法可有效解除足跟部周围组织的黏连,改善局部血供,有效减轻疼痛,促进足跟部的功能恢复。
3 五官科疾病
陶波[23]观察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创伤性喉炎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治疗组采用针刺开音1号穴,留针期间要求患者均匀地做喉部声门深呼吸运动,即快速深吸气,再缓缓地呼气,做深呼吸运动时,患者可立即感到喉痛和紧束感缓解,喉部轻松舒畅。结果:疗效与西药对照组相似,但是比西药安全、简便,且无毒副作用。谢强[24]教授治疗五官疾病(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急性喉炎、急性中耳炎、结膜炎、麦粒肿、青光眼等)擅用运动针法。其运动方法一般有5种: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按摩运动、呼吸运动和混合运动。针对咽喉痛,采取咀嚼、吞咽和深呼吸运动,即针刺的同时结合缓慢咀嚼、吞咽和深呼吸。
4 神经系统疾病
樊莉[25]应用眼针配合运动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偏瘫的患者,治疗组做眼针留针期间配合运动针法,令患者主动活动患肢,包括上抬、平移和屈伸等。如仍不能活动或活动幅度很小,加用针刺患肢侧穴位以令其反射性活动。发现加用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法和经验用穴涌泉、隐白、太冲强刺激后,多数患肢可反射性地抬举或回缩,起到了间接主动运动的作用,是对运动针法的扩展应用。吕晶[26]采用三联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联运动针法。取头部:百会透正营,正营透囟会,目窗透神庭( 患侧) ,神庭透百会。手部:内关透外关,合谷透劳宫(患侧)。足部:太冲透涌泉,太溪透昆仑( 患侧)穴针刺,同时要求患者做患侧肢体被动运动。采用运动疗法组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组。姜海[27]治疗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不良患者,采用在常规头针及体针针刺治疗后,完成肢体的被动运动,牵伸训练,总效率达97.3%。郑成瑶[28]报道韩景献教授运动针法治疗扭转痉挛验案1则,选取合适体位,昆仑直刺0.5寸,高频捻转补法,不留针,嘱患者俯腰环臂下抻,后伸腰直立环臂上举,取双侧内关公孙,不留针,高频捻转补法,配合深呼吸,针双侧血海、阳陵泉、解溪,右侧丰隆,留针,高频捻转补法,配合右侧上肢前轮转后轮转;针双侧太冲,足临泣,高频捻转补法,留针,配合双上肢平展伸直后滑动至正前方合掌;针左侧丰隆,留针,高频捻转补法,配合双上肢平展伸直后滑动至正上方合掌等。经治16个月后病情稳定,渐趋好转。王宏[29]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采用针刺患侧太冲,巨刺阳陵泉,每隔5min运针一次,泻法。针刺太冲时嘱患者配合咧嘴动作,针刺阳陵泉时配合闭目、挤眼、抬额、皱眉动作。不少患者经此运动针法,一次闭目即有改善,眼裂变小,甚至可以基本闭合。
5 其他
陈静[30]采用运动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取患侧肩髃透刺向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透刺后溪,得气后医者帮助患者在无痛范围内尽力伸展患侧上肢 3~5 次,屈伸腕部 3~5 次,屈伸掌指关节、指间关节 3~5 次。结果针刺配合运动组有效率高于单纯针刺组。
6 结语
运动针法配合患者的主动或被动运动,使患者参与医者的治疗,患部运动可以激发一部分经气,同时针刺所激发的经气也在经络中向病所运行,两种经气融汇为一,起协同作用,促使经气迅速抵达病所,而起速效。纵观文献,运动针法在筋伤疾病及痛症应用较广泛,往往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对非疼痛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何广新.针刺运动疗法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1982,140(3):43-44.
[2]陆寿康.针刺手法百家集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50.
[3]何广新.针刺运动疗法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1982,140(3):43-44.
[4]吴忠源,黄素芳.运动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209-210.
[5]郑平,李祥琴.运动针法配阿是穴斜刺治疗急性颈项痛85例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2014,8 (12):53
[6]袁永春.运动针法治疗肩颈综合征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 2008,24(5):34-35.
[7]郑成瑶,成海燕.韩景献教授运动针法治愈急性颈肩综合征1例[J].针灸临床杂志, 2012,28(4):23-24
[8]梁俊.运动针法为主治疗原发性肩周炎50例[J].中国针灸,2002,105.
[9]李红,成尚杰.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7,10(23):8-9.
[10]严越台,阮婴丹.运动针法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4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1):56-57.
[11]高保娃,左甲.地机穴运动针法配合“靳氏肩三针”治疗肩周炎70例[J].光明中医, 2010,25(6):1040.
[12]陈敏.针刺配合运动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34例[J].四川中医,1998,16(4):52-53.
[13]李建波.人中穴运动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3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3,11(11):4-5.
[14]李明辉,李人民.针刺养老穴治疗急性腰扭伤586例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1999,15(9):55-56.
[15]郭丽霞.运动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7):44-45.
[16]赵利华.运动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并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4):17-18.
[17]熊淑云,张连记.针刺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J].颈腰痛杂志,2001,22(1):51-53.
[18]谢晓娟,兰昌桂.缪刺阳陵泉加运动针法治疗网球肘[J].中国针灸,2012,32(9):797.
[19]邓柏颖.针刺内关治疗膝关节疼痛24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6):35.
[20]罗本华.内关运动针法治疗活动性风湿性膝关节痛47例[J].中国针灸,2008,28(7):496.
[21]许建峰,林瑞珠.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30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37(1):56-58.
[22]许广里,吕红艳.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足跟痛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31(10):995-996.
[23]陶波,谢强.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创伤性喉炎风热证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5,26(9):13-15.
[24]杨淑荣,谢强.谢强教授五官科特色针灸疗法[J].中国针灸,2011,31(1):65-67.
[25]樊莉,吴思平.眼针配合运动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偏瘫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9,41(6):93-94.
[26]吕晶,王金华.三联运动针法治疗急性脑死偏瘫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6):1278-1279.
[27]姜海.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不良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6):58-59.
[28]郑成瑶,韩虎.韩景献教授运动针法治疗扭转痉挛验案1则[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2):241-242.
[29]王宏.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与后遗症期治疗之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4,5(25):183-184.
[30]陈静,曹辰虹.运动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3,30(7):407-409.
(收稿日期:2015.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