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安忆《长恨歌》中上海生活的城市景象

2015-05-30冯雨婷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长恨歌

摘 要:王安忆的《长恨歌》是关于一个城市和一个女人的故事。王安忆以一个女性的视角,用细腻温婉的笔触感性地描绘出一幅具有诗性美的日常生活图景。王安忆用一个个抽象又具体的景象拼凑了上海的风情景象,把人们的衣食住行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她擅于冲破传统,用自己的特殊感受去描写自己心中的上海生活。以女主人公的独特视角构建起一个亲肤可感的都市世界,不仅绘出了极具个性色彩的、精致的日常生活景象,也表现出了上海独特的精神气质内核,把上海这个城市的生活和人文巧妙地融合到一起,谱写了一曲悠扬清怨的挽歌。

关键词:《长恨歌》;上海生活;城市景象

上海向来是一个充满传奇故事的城市,十里洋场的新潮里夹杂着传统的精致。由于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商业化的脚步快速穿梭在淮海路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物质欲望的渴求越来越多,但对单纯的人文价值关怀却渐渐淡漠。在一场声势浩大的繁华和声色中,王安忆透过表象的浮华,深入细致地刻画了上海的民俗海派风情和日常生活下的城市图像。在20世纪40—80年代上海繁华与时尚的大背景下,《长恨歌》以上海三小姐曲折哀婉的爱情为线索,淋漓尽致而又深刻地揭示了这繁华背后的凄凉可悲之情和梦醒之后的满目荒凉之感。王安忆在《长恨歌》中构筑的上海这个城市的生活景观由时间和悲剧组成,城市时间是“漂”在细节里的,城市悲剧是隐匿在虚无悲悯里的。

小说一开始就给作品定下了日常的格调,她把上海的独特风情密切地融合进上海市民的生活中。在《长恨歌》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熙熙攘攘的街市、隐匿在曲折石路边的弄堂,还可以看到华贵奢华的制衣、簇拥着鲜花的时尚橱窗;不仅可以听到马路上手挽着手的年轻姑娘的清脆笑声,还可以听到平安里的住家户中传来的吵架声。

一、上海的初步印象

作者没有把目光紧紧局限于城市的外貌和物质表象,而是通过日常普通而又琐碎的生活细节来传达上海这个城市的独特气韵。小说开篇洋洋洒洒的叙述给故事的背景做了一个交代,也给了故事一个发生的场地,一个演出的舞台。

第一章就开始介绍弄堂、流言、闺阁、鸽子,这几个看似零碎松散的片段构成了上海的初步印象。

“站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当天黑下来,灯亮起来的时分,这些点和线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1]

弄堂是世俗的,是微不足道的,普通又平凡,既没有外滩的新颖也没有租界的贵气。流言和沪上淑媛出自这里,这里有形形色色的人和斑斑驳驳的事。

“流言总是带着阴沉之气。这阴沉之气有时是东西厢房薰衣草的气味,有时是樟脑丸的气味,还有时是肉砧板上的气味……无论这城市的外表有多华美,心却是一颗粗鄙的心,那心是寄在流言里的,流言是寄在上海的弄堂里的。”[2]

王安忆使用了大量“……是……的”的语言,绵延不绝缓缓而来,可以让读者更加感性形象地体会弄堂和流言的特质。这种吴侬软语的标志性的调子为《长恨歌》涂上了朴实细腻的色彩,这也是属于王安忆的个性写作味道。

“墙纸上的百合花,背面上的金丝草,全部像用细笔描画过的,清楚得不能再清楚。……无论是多么嘈杂混淆的地方,闺阁总还是宁静的。……上海弄堂里的闺阁,说不好就成了海市蜃楼,流光溢彩的天上人间,却转瞬即逝。”[3]

闺阁是弄堂里的独特一隅,王安忆在开篇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上海的弄堂、闺阁,这些文字意在说明上海普通人家的生活状态,而王琦瑶这个平凡的闺阁女子,则是上海女孩的代表。

“鸽群是这座城市最情义绵绵的景象,也是上海弄堂的较为明丽的景象,在屋顶给鸽子修个巢,晨送暮迎,是这城市的恋情一种,是城市新的温柔乡……这城市里最深藏不露的罪与罚,祸与福,都瞒不过它们的眼睛。”[4]

作者用一双犀利的眼睛和一颗柔软的心来俯瞰这座城市,通过精巧聪敏的解说,为城市涂上了感性的色彩。上海以一种含情脉脉的姿态登场,它是充满智慧的,在人们的情与爱,生与死中,展现着繁衍不息的生命力和缠缠绵绵的悲剧情感。

上海是充满着世俗气息的上海,卜卜响起的卖桂花粥的梆子声,夹杂着油烟气和泔水腻味的弄堂风,细细碎碎说着东家坏话的姨娘,打蜡地板折射出来的幽暗的光影……这些世俗的细节像鞋底的针线密密匝匝,让人们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殷实。为了表现心里的上海城市景象,王安忆首先在《长恨歌》里注满了浓郁的生活意识。杂志封面上的王琦瑶是美艳中带着点家常意味的,“沪上淑媛”是繁华深处开出的一朵宁静雅致的花。作品中对于王琦瑶的描写总是贴合生活的形象,但是这形象往往能在一场场燕舞升平中彰显自己的独特魅力。

二、对上海日常生活中食物的描写

因为取得上海三小姐的荣誉而日渐忙碌在酒会上的王琦瑶以日常取胜,这同当时上海粗糙的繁华景象形成一种对比,城市的最终归宿是生活。既然是生活,必定要和吃喝联系在一起,《长恨歌》中对于食物的描写很多,我们可以看到王琦瑶把普通的材料做出新颖的美食,新颖又是老实本分的新颖,像王琦瑶本人一样从不带有争奇斗艳的意思。

严家师母家聚会时的葱烤鲫鱼、芹菜豆腐干,下午茶时的桂花赤豆粥,围炉夜话时的烤年糕片、涮羊肉,过年时的磨糯米粉……一盘盘的食物组成一天天的生活,精雕细作里藏的是生活的快乐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后来,简单的下午茶已经无法满足大家对于美食的欲求,于是偶尔会去国际俱乐部喝咖啡,这里处处充斥着娇贵的气息,杯盘是细白瓷的,勺子是银质的,咖啡的香气填满了每一个缝隙。这时的他们,更加专注于感受现代化给这个城市带来的情调和氛围,为闲适的生活锦上添花。

三、时尚之都

王安忆还在《长恨歌》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时尚之都。作品在第一章就说:“她们追逐潮流是照本宣科,不发表个人见解,也不追究所以然,全盘信托的。上海的时装潮,是靠了王琦瑶她们才得以体现的。”[5]可见,时尚早已渗入了上海生活里,是城市景象里不可或缺的浓重一笔。时尚改变着人们的谈资,人们的发型手势以及消费形式。由于时尚经不起时间的摧残,时间越久,时尚越显得陈冗乏味,所以时尚总是一副要走在时间前面的架势,有着一朝之中瞬息万变的魄力。

对于女人来说,时尚是务实的,带有功利性的,它是女人出风头的资本。从世俗的意义上来说,时尚可以代表女性浅显的成功,从而给女人带上诸如美丽、摩登之类的标签。时尚最难的地方在于你能不能把握住它的内核,做到不在时尚的洪流中慢半拍,它和流行非常相似但是有差别,流行略显低俗,时尚总是持着一副高昂的姿态指点社会生活的步伐。淮海路女孩别致的围巾系法,理发店里的新式烫发,流转在女学生间的杂志报刊,重又兴起的交谊舞,人们在时尚的潮流里乐此不疲,好像跟上了时尚的步伐,就抓住了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实现了人生的现实意义。

王琦瑶是众多拥护时尚的人中一个较为聪明的女人,有了岁月经历的铺垫,她懂得时尚是在轮回中前进的,借着这个优势,总能翻陈出新。她以机敏细腻的心思在旧时尚和新时尚之间如鱼得水,她去除了年轻姑娘们的冲劲,沉稳优雅地享受自己的时尚。然而,时尚毕竟是与过去格格不入的,尽管王琦瑶能让别人欣羡她的美,她的优雅,但是,她只能像一个摆设或者一副赏心悦目的画一样静静地在角落里默默地装点客厅。时间成就了她,时间也毁灭了她,她的世界似乎回来了,可是她却成了个旁边者。看似赢得了时间的时尚终究只是海市蜃楼,王琦瑶像飞蛾扑火,反着时间的河逆流而上,她璀璨的人生必将以悲剧结尾,这悲剧是城市里最苍凉的景象,因为它是刻在生活里的,是留在了爱丽丝的蔓墙上的,是印在了平安里的扶手上的,是复制在了舞会人群的影子里的,它是挥之不去的城市文化的一种。

王安忆用一个个抽象又具体的景象拼凑了上海的风情景象,把人们的衣食住行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她擅于冲破传统,用自己的特殊感受去描写自己心中的上海生活。以女主人公的独特视角构建起一个亲肤可感的都市世界,不仅绘出了极具个性色彩的、精致的日常生活景象,也表现出了上海独特的精神气质内核,把上海这个城市的生活和人文巧妙地融合到一起,谱写了一曲悠扬清怨的挽歌。

参考文献:

[1]王安忆.长恨歌[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

[2]徐珊.论王安忆《长恨歌》的城市景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4).

[3]柴平.王安忆的上海书写新探[J].学术界(双月刊),2005,(06).

[4]王安忆.男人和女人 女人和城市[M].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1991.

[5]汪伟,方维保.王安忆的都市话语与城市精神史写作[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

[6]王安忆.我眼中的历史是日常的——与王安忆谈《长恨歌》[J].文汇报,2000,(10).

作者简介:

冯雨婷,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长恨歌
《长恨歌》中王琦瑶的物化爱情——用马克思“交换—消费”系统解读
长恨歌
——笔画设计
长恨歌——笔画设计
长恨歌
从译者的主体性看《长恨歌》的英译
兰峪水,长恨歌
理性思考 深切同情——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之法探究《长恨歌》的主题
不同历史想象中的女性形象——论《长恨歌》与《白鹿原》叙事中的两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