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城市雕塑材料研究
2015-05-30于向华
于向华
摘 要:材料作为城市雕塑艺术发展的基石,它的运用构成了雕塑艺术独特的文化语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精神追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了城市雕塑材料的价值,探索雕塑材料新时期与多种艺术观念、造型的融合运用,对于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与创新有重要价值,值得所有雕塑创作者重视。
关键词:材料;城市雕塑;价值;运用;趋势
雕塑艺术作为传承千年的经典艺术形式,是人类精神物化的结果,艺术家们通过对雕塑材料与绘画等各类艺术形式的运用来创造富有各种寓意的雕塑作品,通过对雕塑材料的选择与加工赋予其个人的思想与情感。这种雕塑艺术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享受,在精神层面也支持着人们不断提升自我。城市雕塑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发挥着妆点城市形象、改变城市精神面貌与地方文化等多种功能。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不仅能满足人们审美需求与精神享受,还能够通过文化创意作品来更新公众的意识,进一步展现雕塑与城市文化互相结合的魅力。雕塑材料作为城市雕塑艺术发展、创作的关键,对材料的认知与运用直接决定了雕塑艺术的创作与发展。下面对当代城市雕塑艺术材料进行研究探讨。
一、城市雕塑材料价值分析
材料作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事物,对于传承千年的造型艺术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代造型艺术的发展与各种新旧材料的应用息息相关。雕塑艺术作为一种典型的三维立体艺术形式,无论其创作还是表现都与材料发展、特性密切联系,可以说雕塑艺术的发展就是新旧材料的表现与演绎。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材料的发现与运用多个过程,除去关注雕塑外在造型艺术之外,对材料本身的物质存在的追求也成为了当代审美的重要取向,对雕塑材料的创新、探索与应用为人类精神文化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支持,也为现代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魅力的展现提供了宝贵途径。
城市雕塑艺术的发展立足于不同材料的应用,材料支撑了雕塑造型的发展,并为雕塑作品创作中文化价值、思想情感的展现提供了建构手段,可以说材料是雕塑得以存在的物质前提,是雕塑艺术发展的根基,对材料的运用是传承雕塑物质形态、文化价值的重要手段。雕塑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对雕塑材料的运用除了造型层面之外,许多材料还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比如木、石、陶瓷、青铜、玻璃等各自有自身文化特性。
雕塑艺术的发展史严格来说就是雕塑材料的发展史,二者密切相连,见证了雕塑材料选择逐步宽泛化的过程与材料运用工艺的精进。当代城市雕塑在材料运用上面临着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观念,这对城市雕塑艺术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诸多全新的表现手法与形式。雕塑材料的运用构成了人们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城市雕塑艺术的发展在材料物质存在、运用技术水平影响下对审美、文化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各类材料在雕塑创作中的广泛运用,也展现了不同材料的艺术风格、文化价值与表现力。研究当代城市雕塑材料的发展或者运用,有助于加深对雕塑艺术的全面认识,对于把握不同雕塑材料的文化价值、造型魅力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城市雕塑材料的运用
在城市雕塑发展中,对于雕塑材料的使用和表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对物质材料本身的形式要素表达,如表现材料表面肌理颜色等,直接指向材料本身的自然特性。在这种情况下雕塑材料是主动的、张扬的,除了表现形体造型之外,还展现了本体的自然特性,这类材料运用以陶瓷、石头、铜等为主。另一种则是将材料塑造为新的形象要素,材料本身的自然属性不被强调,而关注于所塑造形象的美学和符号内容,比如玻璃、泥土、钢铁、有机高分子材料等。雕塑创作中材料服务于造型与艺术形象,通过对材料的加工获得理想的形象是雕塑的最终目的。
城市雕塑创作中广泛应用的材料主要有泥土、陶瓷、石头、铜、玻璃、钢铁、有机高分子材料、软材料、现成品等,通过锻造、镶嵌、金银错、淬火、刨、凿、桦接、绣、捻、揉等工艺的运用完成对材料自然属性的加工,从而创作出具备不同艺术魅力的雕塑艺术作品。比如使用不锈钢材质的苏州太湖新城阅湖台“苏州湾赋”城市雕塑工程“悦动”,即以纯粹现代的塑造手法将诗赋词句比拟为波动的湖水,形象地展现出赋文的意境文采与音韵节律之美。线条律动如水波浩渺,如余音袅袅,喑合大剧院“凝固的音乐”之形式与选址苏州湾的滨水优势,同时,给人以抽象现代的观感,适合多角度观看,以独特的形式吸引了诸多人观赏,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可谓是钢铁材料在城市雕塑中的巧妙运用。
传统雕塑材料的运用已经被普遍认知,许多新材料的运用是当前雕塑艺术创作的探索重点。玻璃雕塑作为城市雕塑中的常见形式,发展到现在也不过十几年历史,比起传统雕塑更多的运用石头、铜或者木头进行加工,时间还很短,但玻璃随着材料加工技术的进步逐渐以更多巧妙的形式融入雕塑创作中。随着西方新思潮进军中国,中国的城市雕塑艺术发展受到了巨大影响,在2007年“泛雕塑”的概念应运而生。市雕塑的创作除了美化城市形象、展现城市文化之外,更多的开始探索材料本身和材料背后的意义,并以此充实雕塑作品的深刻含义。泛雕塑的出现提供了雕塑艺术的全新认识,融合传统与当代、学院与民间、材料与科技等多方面艺术成果,发掘不同材料艺术形式融合的可能性,探索材料的平等性和兼容性,这对于新时期城市雕塑艺术之美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影响。因此诸多新材料在城市雕塑创作中的应用成为必然,玻璃作为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也迎合了现代人的情感审美与心理需求。玻璃配合全新的加工技术将其表面和内在质地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进行深化,引领了视觉层面的新审美。比如世界上最大的玻璃雕塑高达18英尺,通过切割81吨的玻璃面板安装在花岗岩地基上配合不锈钢镶边形成了独特的雕塑群。
与其它材料比较,玻璃具有自身的独立特点,透明、易于加工成型、耐腐蚀、隔热隔音、色彩多变、可调节透明度等优点意味着其作为雕塑材料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玻璃作为泛雕塑概念下新型材料的代表,艺术家们通过对不同玻璃的熔融状态逐渐地推进玻璃的形态,让光线在作品内部折射和反射,色彩变化极为丰富。随着以玻璃为创作媒介的探索,浇铸、雕刻、热熔、拉丝以及吹制等不同的玻璃制作工艺领域内艺术家们积极进行了媒介交叉和融合的尝试,打开了玻璃雕塑创作与艺术欣赏的新视角。比如荷兰艺术家彼得·布雷莫斯标志性的窑铸雕塑,通过将从自然中吸取的灵感以作品方式归还于世界,创造出了《冰山与其他》《峡谷与荒原》等系列作品,向自然致敬。玻璃在视觉特征上晶莹剔透、五光十色,在不同的光线下,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形态,诸如粗糙与细腻、光滑与平滑、反光与亚光、有纹理与无纹理、透明与不透明、规律与不规律等,在城市雕塑作品中,极富表现的材料,极易形成丰富的、舒服的视觉效果。玻璃雕塑艺术的发展与创作无疑是与时俱进的结果,顺应了当前文化背景下人们在社会、精神、心理上的需要,玻璃这种可营造良好空间与环境的材料因而备受推崇,也成为了城市雕塑艺术创新的重要基石。
三、城市雕塑材料未来发展趋势
城市雕塑作为一种典型的艺术,兼具所有艺术形式的根本特征,即更准确、更完整地物化艺术家内心的价值观和情感。对于雕塑创作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材料,使用合适的方法,创作出符合自己内心价值观和情感的雕塑,是最终目的,在创作的过程中配合城市形象、城市文化,迎合群体性审美,则是发挥雕塑精神审美价值的重要途径。作为三维艺术的雕塑,它除了要通过造型、体量、空间等因素传达艺术家的情感外,还必须要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来传达,这就意味着对材料的运用关系到雕塑的发展与延伸,关系到雕塑本体语言的表达,也是现代城市雕塑得以实现革命性突破的根基。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对各类新型材料的运用。比如玻璃、鹅卵石、树叶甚至肥皂泡等,都被艺术家们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引入了创作之中。这种更加注重雕塑材料物体实性与材料本身蕴含价值的融合方式,为材料创新运用提供了新的激发点。
目前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视展现文化魅力,城市雕塑作为文化魅力的重要标志也备受重视。随着环保、清洁、可持续、文明等观念在雕塑审美意识中的融入,现代城市更加注重城市雕塑的可持续价值与塑造生态文明社会的价值。城市雕塑在某种意义上说,一直伴随着对木、石、金属等物质材料的占有和消耗,出于对自然的保护、对雕塑新艺术形式的追求、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如今雕塑材料更多地追求全新的、与生态文明相匹配的雕塑材料观,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作用,做到物尽其用,并积极开辟新的材料途径,使用替代性的材料,通过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让物质材料重新获得艺术的生命,所以当前的城市雕塑艺术积极探索如何使用诸如废弃金属、弃石等材料的创作,以便为雕塑生态化的发展提供指导。这种全新的材料运用创意也代表了城市雕塑材料运用的新趋势与新方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城市雕塑艺术发展过程中材料的运用有着独到之处,材料作为推动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丰富雕塑本身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城市雕塑传达视觉之美与艺术之美的关键。探索雕塑材料新时期与多种艺术观念、造型的融合运用,对于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与创新有重要价值,值得所有雕塑创作者重视。
参考文献:
[1]朱君如.中国当代雕塑的创作新机遇[J].美与时代(上),2013(5):80-82.
[2]韩雯情,李笑林,王琛蓠.城市与雕塑的多元维度[J].艺术当代.2015(1):78-81.
[3]沈俊.权利秩序的重构:关于当代城市雕塑的思考[J].艺术探索,2013(1):100-102.
[4]许政,石英.中国当代城市雕塑的现况及解决方法[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21):142.
[5]诸宁.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当代城市雕塑创作研究[J].艺术科技,2013(7):88.
[6]李振杨.当代城市雕塑的公众性审美价值取向研究[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3(4):36.
[7]彭甫.当代城市雕塑材料研究[J].艺术科技,2014(2):131.
作者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